1.
抽签+个人思考阶段
我们是9个人一组面试,我抽到的序号是8号,比较靠后。我读后题后感觉有点懵,
按照菜老师教我们的,要从逻辑的角度对选项进行划分,找出选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就10个选项怎么进行逻辑划分我进行了思考,我记得当时给的思考时间是三分钟,直到三分钟结束时我才想出一个大概的框架。
2. 个人阐述阶段(认真聆听,找出潜在对手)
首先1号同学开始回答,我听了下他的回答,1号同学表达非常好,气场也强,他结合政策娓娓道来,从重要性的角度选出了三项。接着我又听了下2号和3号同学的回答,他们的思路和一号考生一样,只是引用的政策不一样。
(后答者除非论证非常漂亮,否则需要引起考官注意,一定要另辟蹊径,答出新意)
这时,我就更加坚定了我要从
逻辑角度分析
的想法,即使我的划分框架可能并不那么完美。因为一方面,
从逻辑角度分析是最严谨的,容易争取到leader角色
;另一方面,我的发言非常靠后,加上自己本身积累不多,关于绿色发展只知道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这句话还被5号考生用掉了,我如果也用政策阐述很难出彩,对我后面小组讨论不利。
轮到我发言时,我的个人陈述如下:
各位考官,各位组员,大家下午好,下面8号考生开始作答。我的答案是1、6、10,我的理由如下:
根据题目的要求,构建生态指标体系是为了绿色发展,基于此目标,我对这十个选项进行了仔细地梳理,我认为这十个选项可以按照生态指标、能源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进行划分,其中1、3、4属于生态指标,2、5、6、7、9属于资源指标,8、10属于群众满意度指标。
生态指标我优选了1,因为森林覆盖率直接影响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水源水质优化度,1和3、4可以说存在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资源指标我优选了6,无论是每万元GDP耗水量、每公顷农田使用农药量,还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新能源汽车存量,其实都是在讲资源消耗的问题,我认为6更具有概括性,即6可以囊括2、5、7、9,所以优选6。群众满意度指标我优选了10,相比生态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更为直接,更能对绿色发展起到监督作用。
最后,我再重申一下我的选择,是1、6、10。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听完小组最后一位9号同学的回答后,我看了下大家的选项,没有两个人的选项是一样的,同时除了我自己,其他人都是从重要性的角度结合政策论述。单就个人陈述来说,前面好几位同学都表现非常好,他们积累深厚,引经据典非常详实,而且明显是受过培训的,表达上也非常好。
相比知下,我的并不突出,所以在小组讨论时我没有争取第一个发言,打算先听听别的组员发言,再伺机而动。
(个人阐述阶段,自己没有答出彩的情况下,不要强行出头,蛰伏起来,伺机而动)
个人陈述阶段结束后,停顿了有一两秒,5号考生为了抢当leader开始发言,但刚说出就被考官打断了,要由考官开启下一环节。
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听清考场规则,每个环节是自由进入还是由考官开启。
3. 自由讨论阶段(推动讨论进度是最重要的工作)
考官宣读要求后,自由讨论开始,仍然是5号考生抢到了第一个发言。这个题目与我平时练习的题目有较大不同,也算是题目创新了,第二个任务并不是就第一个任务达成一致,而是要给这十个指标分配分值。
5号同学在她个人陈述的框架上加了一个分值分配,即她的分配的框架仍然是基于重要性。
2号同学紧接着5号同学发言,提了不同意见,即提出了她自己的讨论框架,同样是基于重要性,只不过依据的理由不同。
此时,我抓住了发言机会。我的阐述如下:
刚刚2号和5号同学的阐述都非常好,但是我注意到二位都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论述的,对于重要性这个东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继续争论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不妨从逻辑的角度去讨论,我认为这10个指标根据逻辑是可以划分为生态指标、能源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三块的,其中1、3、4属于生态指标,2、5、6、7、9属于资源指标,8、10属于群众满意度指标。我们可以在确定这个逻辑框架后再具体选出选项赋分,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这个建议?
这时,4号同学附和了我的提议并对我的提议进行了小小的补充,4号同学说完后1号同学也表示赞成这个框架并提出分值应该按照生态指标50%、资源指标30%、群众满意度指标20%的比例进行划分。
4号同学发言结束后5号同学又抢回了发言,重申了讨论框架,同时对1号同学的分值分布表示赞同,并开始就各指标下的选项进行分值分配,提出1、3、4中空气质量最重要,因为这个百姓感受最直观。
这时6号站出来反对了,认为森林覆盖率最重要,7号接着支持了6号,补充了理由。
7号说完后,2号同学发言了,她支持5号的观点并补充了理由。场上对1、3、4中谁最重要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我自己也加入了辩论,我站的是6号同学观点,争论了两个回合也没有确定选项。
此时,我意识到,我的组员非常非常的强,场上发言已经进行两轮了,但也没有确定谁是小组的leader,1、2、4、5号组员都想抢当leader,在辩论上也是好几个组员不分上下,我自己也没有明显的优势。而我是需要逆袭的,我一定要争取到leader角色。
(讨论陷入僵持阶段,一定要去推动进度,答案本身不重要,对流程的掌控力才是重点)
这时我想起了菜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教我们的一招:引导对方思考。
想到这招后我立马
跳出了讨论
,开始积极地总结场上的观点,而不是参与辩论。通过快速地总结梳理双方观点,推动讨论进程,我很
快确定
了自己leader的角色。
同时,在场上已经确定了用我的讨论框架的情况下,当4号同学提出民意指标时,我认为她的提议更好,积极采纳了她的提议,没有一味坚持自己的。
这也是菜老师教导我们的,当leader不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讨论框架,应该用场上最好的。
在讨论快结束时,2号同学抢先对小组的整个结论进行了总结,但是我发现她的总结有一点点小小的瑕疵,于是在她说完后,我还是做了一遍总结,相比知下,比她的更为清晰明了,牢牢地把握住自己leader的角色。
这也是菜老师多次在课堂上跟我们强调的,要始终记得leader是一种思维,要学会进攻和防守。
4. 总结阐述阶段
最后是总结陈述,因为总结陈述是倒叙陈述,所以我还比较占优势,我的总结陈述如下:
经过我们小组激烈的讨论,我们的结论是1、3、6、10指标15分,4、8指标10分,2、5、7、9指标5分。
我们把这10个选项按生态指标、能源指标和民意指标划分为三块,其中1、3、4属于生态指标,2、5、6、7、9属于资源指标,8、10属于民意指标。
生态指标我们赋分40,资源指标35,民意指标25。
生态指标中,我们认为1、3同等重要,所以1、3都赋分15,4赋分10。资源指标中,我们认为6最重要,赋分15,2、5、7、9都赋分5。民意指标中,10重要性优于8,所以10赋分15,8赋分10。
所以我们最后的结论是1、3、6、10指标15分,4、8指标10分,2、5、7、9指标5分。我的总结完毕,谢谢。
5. 领取分数阶段
在考试结束出考场后,发言很积极的5号组员跟我说:“你带节奏带得好快啊,我都有点跟不上!”我心里窃喜,我要的正是这个效果,要不然我怎么能当leader呢!
(leader的核心要素就是掌控节奏,带领全场)
我们这一组我拿了第一名,分数93.6。我们这一组的分数第二是86,第三、第四是83点多,第四是80点多,后面都是七十几了,整个小组分差比较大,所以最后我成功逆袭了。
事实证明,无领导面试中跟上小组讨论节奏至关重要。坐我旁边的9号组员就完全没有跟上小组的节奏,而总结陈述她又是第一个发言,以至于考官宣布开始后,她还在盯着我的稿纸抄小组结论,最后她也是小组最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