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学习更有效率呢??
答案:
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蓝字
一药一世界
即可!
本期导读:
【目的】探讨如何更加精准和规范管理I期临床试验。
【方法】利用项目启动会、受试者招募筛选、病房护理以及用药管理等细则,排除临床试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严格把控I期临床试验数据和操作规范化进行。
【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制定一整套规范的I期临床试验管理流程。
【结论】I期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从而提升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Clinical trials/Phase I clinical/Operation management
新药的发现主要分为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主要是通过临床试验,掌握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药代动力学指标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等研究数据,为药品上市提供临床相关依据,其主要分为I、II、III、IV期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I期临床试验作为新药临床试验的第1步,对后续各期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期临床试验是评价新药初次或已有药品改变剂型或给药途径应用于人体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以及新药对人体的安全性而非疗效问题,受试人群一般选择健康志愿者。
然而对于某些毒副反应较大的药品,如细胞毒、烷化剂、单抗类等抗肿瘤新药或免疫抑制剂,考虑到会给健康受试者造成身体损害,出于伦理考虑,该类新药的I期临床试验需要在患者当中进行。而且这类患者同时也需要满足
以下条件:患者期待新药的疗效而自愿选择作为受试者;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或复发的情况下,患者自愿或同意参加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
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有3个I期临床试验项目接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核查,从中总结出临床试验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文件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及一致性都会影响新药的上市与否。
我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系广东省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示范基地,并在2001年成为国内首家“国家新药(抗肿瘤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承担着100余项国内(单中心或多中心)和国际(多中心)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研究项目,其中包含了I期临床试验项目30余项,在I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和管理方面日渐形成体系。为了更加规范地管理I期临床试验项目,保证I期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专门的I期病房与实验室,每个部门依据实际运作情况制定了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各个机构通过密切配合、严格规范的操作来确保试验结果科学、真实、可靠,最大程度地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笔者从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的技能准备、项目的伦理审查与启动、受试者的招募与入组、受试者的病房护理及用药管理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加规范地管理I期临床试验。
参加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须
熟练掌握CFDA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及人体耐受性试验方面的专家共识。
参加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包括医师、研究护士、药师等需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且参加新药临床试验的相关培训并取得CFDA认可的院级GCP培训证书。
申办方准备开展新的临床试验项目前,首先要把
试验药品和临床前相关研究
的资料递交CFDA,经CFDA批准后颁发
新药临床研究批件
。然后将
新药临床研究批件、临床前研究资料、初步的试验研究方案、研究人员组成、招募受试者的类型 、药检报告以及申办方的一系列经营许可证等资料送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通过伦理委员会评估合格后方可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会要求所有参与该项研究的人员全部出席,详细解读试验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对方案有疑问或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纠正,确定最终试验方案。
研究课题组成员应在启动会上熟悉方案,掌握实验流程,明确受试者的入组、出组标准,药物不良反应(ADR)与不良事件(AE、SAE)的界定范围及呈报原则,以便更好地开展试验。其中,护士和药师在临床试验的开展中担当重要的角色。研究护士和临床护士参加项目启动会主要掌握受试者用药原则及护理注意事项、访视周期与药代动力学采血点,更好地管理受试者。药师在启动会上要明确方案流程及药品发放原则,加深对试验药品的药理、毒理、药动学和药效学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以便深入理解项目实施的意义,从而在受试者用药过程中更加规范地管理试验用药品。
3.1 受试者的招募与入组
我院属于肿瘤专科医院,在抗肿瘤药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招募方面,有别于其他非抗肿瘤药品的受试者招募。出于伦理考虑,抗肿瘤药物招募的受试者范围为:一部分是本院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一线治疗,标准治疗后失败或复发的患者。这类受试者入选的优势在于医生熟悉患者住院期间所接受的治疗、使用的药物及病情的发展,筛选时成功率比较高;另有一部分为其他医院推荐或通过网站广告招募的患者。这类病人在入组前需完成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肿瘤标志物评估等),最后由研究人员评估该受试者是否符合入组标准。
鉴于临床试验所用的部分新药是初次应用于人体,疗效和安全性未知,所以要求研究者在每位受试者参加所有与试验有关的项目之前,必须将
试验相关的内容以及试验的益处、可控及不可控的风险全部告知受试者,研究者要确保每位参加实验的受试者能够理解试验目的、风险和受益等各项内容
,同时要求每位受试者在一式两份的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知情同意书在签署之前需递交有关的伦理委员会审批)。受试者筛查入组的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入组。关于随机双盲试验,研究者不得在试验进行中向受试者泄露用药组别,研究者不得随意更改试验方案。在后续试验进行过程中如发现该实验方案有缺陷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申办方要提前在伦理委员会备案,然后召开研究课题组会议,共同讨论修改方案的可行性。
3.2 受试者的病房监护
I期病房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质量,病房配有专业化的设备及经过GCP培训合格的护师,并根据病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由于部分新药属于首次从动物试验到人体试验,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为了防止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保障受试者的生命安全,I期病房须配备急救药品和抢救设施。病房实行临床护士与受试者一对一的管理,临床护士全程监护受试者入院期间的用药采血及不良反应。为了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病房实行两人间管理,配备家属看护床、卫生间及淋浴、电视机等设备;为了避免受试者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由医院膳食科统一配备专门的病人营养餐,保证病人入住期间的合理膳食;用药期间禁止吸烟饮酒,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使受试药物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3.3 受试者的用药与采血
受试者的用药与采血取决于试验目的,目的不同,受试者用药前后的观察指标和采血时间也不同。通常试验方案设定分为主要研究目的和次要研究目的。I期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
主要研究目的,是当一种药物单次给药或联合多次给药后评价肿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等指标的研究。其中耐受性试验不需要进行血样的采集,只要观察受试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及心率监测等);而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则要在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受试者的血样和尿样
,采集点比较密集。为了方便临床护士采集血样和尿样,同时也为了能够实时观察受试者初次用药后的各种反应,受试者需要入住I期病房。
对于在I期病房住院的受试者,用药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首先研究医生查房,检查受试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和心理状况,评估受试者是否符合用药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开具处方,交给临床护士审核后去临床试验GCP药房取药(某些项目需要研究护士登录申办方预先设置的系统进行随机取药物编号)。期间药物的配置依据种类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案,抗体类和口服的试验药品直接拿到病房由护士配置或直接监督受试者口服,而其余所有化疗药物统一送到配置中心配置,空瓶和余液在配置完成后由医院统一销毁,不得留作其他用途。完成实验药品的配置后,由护士送到I期病房与管床护士完成交接,管床护士拿到药品后首先按“四查十对”原则核对无误后给受试者用药。患者用药后,及时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记录患者服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血标本的采集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直接反应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护士作为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采集血标本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评价。鉴于此,护士长必须安排临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较扎实的护士进行血标本采集。护士采血样后,立即将采集的血标本静置离心,将分离的血清或血浆按规定的温度进行储藏。护士除了准备采血前所需实验物品、埋置静脉预留针及按照时间节点采集血标本外,还应观察受试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书写病例报告表(CRF)并采取处理措施。
3.4 受试者的出组
受试者出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研究者综合受试者情况,判定受试者原有肿瘤增大或出现新发肿瘤,已没有继续参加该临床试验的必要;
(2) 受试者因为不能耐受副作用而中途要求退出本临床试验;
(3) 发生严重违背伦理的医疗差错(例如开错处方或药师调配错误导致受试者用药出错);
(4) 试验研究过程中受试者意外妊娠。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导致的退组,都应使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