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怎样把短视频刷成自己的“知识库” ·  4 天前  
青年文摘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  6 天前  
青年文摘  ·  大腿粗,其实是件好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6岁女孩被爸爸活活打死: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当父母不用考试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8-25 22:30

正文



水木君说: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站在成人的制高点上去审视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好的教养,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长大”,而不是“陪着他们长大”。



前不久,一条新闻直戳内心。


在海南万宁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室,一名6岁的小女孩正在被抢救。


因为和父亲蒋某顶嘴,居然就被蒋某用皮带、扫把、衣架等东西打了一个多小时,小女孩最终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当天下午,家里只有蒋某和他6岁的女儿在家里。


没过多久,女儿过来对父亲说了几句话,说他这么大的人应该有上进心,去好好工作。


听到这里的蒋谋瞬间怒火中烧,对女儿破口大骂,但没想到的是女儿顶撞了他几句。


这时候,更加气急败坏的蒋谋就拿起皮带、扫把之类的东西把女儿暴打了一顿。


直到看见女儿躺在地上没了动静,蒋谋这才急忙抱着女儿去医院。


看着躺在急救台上的小女孩,手脚淤血、全身黑紫,遍体鳞伤,直到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一个父亲就这样把自己的女儿活活打死了。


原本只是家庭中的一次小的口角,没想到会让一个父亲失去理智,让女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让很多人不禁感慨,为人父母,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如果做什么事情都不考虑后果,那么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父母的情绪,藏着孩子的未来


曾经有多少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直看着父母脸色的,当他们成人之后,在做出一些人生选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存在着某些性格缺陷,而这些缺陷的烙印正是深藏着的自己童年的情感孤立。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中,自己生了孩子,就要干预孩子所有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只可以自己对孩子宣泄情绪,而不能给予孩子独立的自由。


前段时间的都市热播剧《都挺好》,里面就体现出了这个问题。


作为典型的“中国式父母”,苏大强和赵美兰夫妻俩的演绎可以说让人印象深刻。


同样是一个母亲的孩子,妹妹苏明玉和哥哥苏明成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反馈,当然他们的成长结果也就不同。


苏明成受不了从小被他欺负的妹妹反倒比他混的有出息,他总是炫耀着小时候一家人吃饭,他吃鸡腿,妹妹只能吃青菜,自己的脏衣服都理所应当让妹妹去洗。


当知道老婆因为妹妹才丢了工作,他并没有选择去理性解决,而是躲在车库把妹妹暴打一顿致使妹妹受伤严重,最后还因为怕坐牢让老婆去替他求情。



当妹妹为家里人解决了大问题的时候,全家人都在夸赞妹妹,只有他还在坚持说,“只有妈妈知道苏明玉是只毒水母!”



在他成长过程中,母亲毫无原则地表现出柔顺的情绪,养出的必然就是认认真真在啃老的妈宝男形象,认为这世界的一切对错都要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来执行。



形成鲜明对比的苏明玉,反复看着哥哥苏明成打她后道歉的视频,说小时候他们俩打架,母亲从来都不管,所以一直以来自己虽然面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很害怕。



母亲在她面前从来都表现出强硬的情绪,不留任何余地,一次争吵后,明玉离家出走,跟随蒙总赚了很多钱,成了明总,在跟男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谁都没有钱可靠,自己有了钱才有了最大的安全感。



事业有成的她在一次酒醉后忍不住吐露真言,觉得自己缺乏安全感,还不停地说,我很有钱,你们不能看不起我。



她不再相信有情感的人,而是相信没有温度的钱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童年时的情绪培养和家庭和谐氛围的养成,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情绪密切关系着孩子未来性格的塑造。


如果父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去教育子女,那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生的福气,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也会用温和教育的方式去福泽下一代。


舒心,才是一个家庭最豪华的炫富方式。



别强迫孩子活出你想要的样子


当很多父母在问到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很多父母都会说到,作为家长,自己会很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我们家庭氛围是特别民主的。


但每当你再详细问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像这些父母说的这样。


比如问到你会允许孩子犯错误吗?你会允许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吗?你会允许孩子不经过你的同意就去从事他看中的工作吗?你会干预孩子找什么样的人结婚吗?类似这些问题挨个问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父母就不会像最初那样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绝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


同事胡姐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爸妈看管的非常“死”,不允许犯任何他们认为错误的事,只要是不听自己的话就坚决要打,从吃喝拉撒的生活琐事到报志愿选对象这样的人生大事,都要由父母做主。


可惜成家后跟老婆感情生活并不好,做什么决定都要跟父母商量,完全没有自己独立做决定的能力,承担不起一个家庭顶梁柱的责任,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但很多父母都是一边希望孩子能展翅飞翔,一遍又悄悄剪掉他的翅膀。


曾有人说过,对于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往往家长拥有怎样的三观,就会养成孩子怎样的性格。


明星黄磊的育儿经验就曾被很多家长羡慕和推崇。


他曾经在一起访谈节目里被问到关于女儿恋爱问题怎么看的时候,他说:“我女儿15岁恋爱我觉得正常,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情窦初开,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东西,我觉得是美好的。恋爱就是恋爱,哪有什么早恋,这个词就很混蛋。”



被问到女儿日记本上锁,他说:“她不上锁我也不会看的,她的手机我也不会看,我永远不会看!她有她的人生,看什么手机,你知道了又能也么样。她给男孩发信息说喜欢他,你能把她关起来,把她腿打断?”



少女当然应该有秘密,你一个少女没有秘密,怎么过的这一段呢?谁没有秘密啊?那是她心底最珍贵的财富,我永远不会去分享。


相比孩子在家长眼中的样子,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自己对于成长的思考和选择。


也许没有受到强烈干预的孩子,有可能成为好的那个人。



为人父母,只是成长的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