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
理财小工具
”
经常听到周围朋友聊起自己公司里升职加薪的那些事儿。每每身边有自己觉得一般的同事抢在自己之前拿到晋升资格,都会引发一阵抱怨。
仔细想想,职场经营和企业经营其实非常类似。
如果说,企业经营是通过投入设备、资本和人力,再加上管理来赢得收益,而职场人则是通过投入自己的时间、经验和能力来赢得回报的。
因此,职场晋升的背后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体现。怎样投入才能实现高效率、获得高收益这一问题,也需要有经营管理自己的意识和理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职场经济学》这本书。
作者刘捷,27岁成为国有上市集团最年轻的“董秘”,36岁在外资企业担任中国区投资总监,40岁进入上海某金融控股集团担任CEO。
没有背景,没有站队,也没有各种神奇兵法,只是简简单单做正确的事、做胜算较大的选择,就顺利走进了职场高管行列。
在他看来,通过借助经济学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对事物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
比如将自己的时间经验当作“投资”,将自己拥有的一切看作“资本”,从而思考“资本回报”、“投资收益率”;
懂得评估自己的“价值”,懂得计算获得的“收入”和付出的“成本”;理解“周期”,从而在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的对策……
作为职场人,你可以不钻研经济学,却不可不知经济学常识,不可不具备经济学思维。具体该怎么运用呢?让我们开始吧~
职场经济学所要说的第一个观念就是:
你是企业的资本,而不是成本。
成本与资本的本质区别在于:
作为成本的你,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承担岗位职责而存在的,
成本是消耗品;
而资本是用于
产生效益的资源
,作为资本的你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存在的。
就拿财务工作来说,有的财务以账务不出差错、钱账安全为唯一目标。
有的财务会研究合理避税的方法、寻找新的理财方式让现金增值、联系新的资金渠道降低财务费用。前者是成本,后者是资本。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企业的资本,你就会像管理一家公司一样来管理自己的职场。
为什么说你自己也是一家公司?因为你对工作是有投入的。你的基本工作时间,以及各种为了学习和交流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就是你的投入。有投入就要考虑产出、收益。
*想要阅读完整文章,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移步社区领取VIP阅读晚报哦~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