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LZ自己是就近分配的小学+就近分配的初中+保送的高中+非211非985但也还算可以的一本,队友是高中以后出国留学,我们希望小朋友可以跳出应试教育,注重培养学习习惯、阅读兴趣、创新探究以及协作能力,而不是一味的鸡血应试刷题。更主要的,希望小朋友能够开开心心上学,不是为了学而学。
今后大概率送出国,但是不希望是“在国内混不下了才出国混文凭”,也觉得国内基础教育是必要的。同时小朋友非外籍,今后的教育政策也说不清楚。所以一直没有考虑体制外学校。
对于幼升小,有且仅有一个目标双语学校——离家近,且教育理念一致。
在娃大班以前(或者说去年年底以前),都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公立幼儿园(离家近),课后机构在读,不为幼升小,也为幼小衔接。想着“考得进就读,考不进就回对口公立二梯队”……为了进一所不鸡血不应试的学校,还要打鸡血应试不是很矛盾吗?报着“喇哩头儿子自己好”的心态,觉得自家小朋友综合能力不错,可以一搏。彼时还未上千帆,关注得更多的还是带娃去哪里浪……(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心大)
转折点来了——偶遇旧友,问起幼升小方向——“TZ找了吗?”“和学校接触过吗?”直接让LZ一脸懵逼,不是就等来年5月统一面试吗?“祸”不单行,“公民同招”的新政慢慢浮出水面。
回家后做了一番功课,当时的情况就是:部分acc的已经来不及了,部分还能“参观体验”的以体制外学校为主(但也已经发出不少强电了)。至于TZ,自问能力有限找不到,不考虑黄牛,遂放弃。
想起那段日子,只能用“黑暗”来形容。
这里有个小插曲,和某机构老师(第一次见)沟通中,得知我们的目标学校后直接建议找TZ或考虑其他学校,同时补充了句“你家小朋友性格活跃面试时候不会吃亏的。”以表安慰……
因由搜集学校评论已经踏上千帆之路了,还不敢去看其他牛娃配置和学习方法。自然搜完更加凉凉——每每想到5月面试不知道还剩下多少名额,以及一旦被统筹不知道要去哪个菜小,焦虑之感愈发严重。想着想着反正最后要送出去的,还不如早点直接体制外?总比菜小强啊!于是也不考虑距离,和队友轮流“预约参观”起来,有些让留了信息不了了之,有些直接拒绝……最后只有2校发来末班车邀请,当时还庆幸不已的末班车邀请。
病急乱投医的结果不言而喻,自己分析了下:
第一,肯定是小朋友的实力还不够;
第二,小朋友识“坑”意识不强(比如最后环节老师说让大家跟着跳舞,我家那只没跳,说是老师说不想跳的可以坐着休息。。。诸如此类肯定还有没被问出来的);
第三,参观日正逢旅游两周归来之后(前面说了LZ心大,提前订好的),大概心还在外面浪……
其实第二个学校的经历更受打击。经过第一次经历后原本自信满满(一则预防针都打过了,一则的确都不难,再则该校往年经验来看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然结果却是等待候补。小朋友原话是,“妈妈,我已经尽力到不能再好了,我到底要怎么办?”只能抱抱他,告诉他不是他不好,只是老师还想看看其他同学的表现。心痛之余,和招生办老师沟通了下哪里不足,告知小朋友问题,主要是我们去得太晚了,为了性别比例平衡,最后一批主要考虑小女生,同时还要为大面保留一些名额,建议填第二志愿会优先考虑。当然心里也明白,小朋友的实力没有牛到让学校舍不得放弃。
至此,队友开始主张放弃考民办,两次失利已足以说明实力不行,还不如直接公办二梯队;而LZ心有不甘,虽说没有鸡血三年,但是付出也并不少,而且即使二梯队读下来的5年和民办会有多大差距已不敢想象(尤其是双语学校的浸润式英语环境)。可进可不进的心态转成了心心念念。
于是和儿子长谈了一把,分析了下利弊及风险,想听听小朋友自己的想法,小朋友表示愿意做最后的努力再拼一次!愉快滴把队友意见ignore了,队友甚至吼出了说“你的一意孤行会害儿子一辈子的!”
接下来就到了各个学校的官方参观日了。微信公众号上秒到另外2个双语类学校,参观日是同一天,但是都超级远。前者要带娃,后者不让带娃。存着一点是否会在参观日挑娃的私心去了前者,放弃后者(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学校是必然不会也不敢有小动作的),去参观的这个学校,基本就是游园会,听了校长的演说后更是直接选择放弃——讲了1个多小时,大意就是学校培养的是六好学生,曾经要求一年级小朋友背出64句长的古诗而且也全部做到了(只记得这两点了)……大部分小朋友到后面都有点坐不住,校长还时不时要求大家复述下刚才说过的话,让LZ不经意间恍惚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不谈对错,至少这不是LZ想要的那种教育理念。
至此,LZ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了:
首先,从第二个学校招生老师的话,大面肯定还是有机会的,不可能全部内定;
第二,每个学校都有说不清的tz和提前录取,又不是填了其他学校能保证录取,对自己小朋友来说就是“进”与“不进”的概率;
第三,无论是失利后回二梯队还是统筹菜小对我们来说区别不大,付出更多心血是肯定的,然后就是争取各种插班生考试。因此,最终回归初心,关键还离家近!
下定决心以后,就是重新规划,停下一些素鸡课程,全力冲刺了。其实这个时候,时间不多,要面面俱到已然不可能了,只能根据目标学校以及同类学校的历年真题缺漏补差。
按照剧情发展,这个阶段应该是小朋友抓紧最后时间努力奋斗了?No,No,No,现实是残酷的,牛娃/勤勉娃都是别人家的,心大的LZ家只有心大的娃,没多久就把之前的经历、感受忘得一干二净,只能继续相爱相杀的日子……即使下定了决心,想好了后路,LZ内心的焦虑更加日益剧增。
最后一个礼拜,有点半放羊,希望小朋友有个好状态。只是反复强调了行为习惯,然并卵(跟他说都懂的,但还是会自不自觉/无意识做出一些小动作)。只能在考试当天路上告诉他,有个小朋友其他没什么优势就凭行为习惯好被录取了,因为现在回答题目大家都会的,但是行为习惯好就不是每个都能坚持做到的。
幸好,最后如愿上岸,接电话时瞬间泪崩,后面讲什么都模糊了。
这里还有个乌龙,等我喜极而泣地打完一圈喜报后,队友幽幽地来了句:“你听清楚是第一志愿还是第二志愿的学校了吗?”LZ脑海只回荡一句“xx小朋友妈妈,恭喜xx被录取了……”好像没说什么学校啊!难道是二志愿的,各记戆特了……队友立马抢了手机百度来电号码,的确是一志愿的!其实应该是说了什么学校的,只怪LZ太激动了……
反而从此刷千帆上瘾,前前后后把一些老帖都翻了一遍,看到其他牛爸牛妈牛娃实在自愧不如。今年是公民同招的第一年,队友都说是运气好才博进的(结果是美好的,过程是艰辛的,经历过才能体会)娃的教育经验不敢班门弄斧,想着当反面教材来分享下心路历程也是很接地气的吧,最重要LZ想看权限40的帖子!!
Tips总结:
1. 早做规划,目标明确
幼升小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路更长,目标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
于LZ而言,幼升小翻篇,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训,走好后面的路。
2. 牛娃之路不可复制,踏准自己的节奏
幼升小上岸贴经常看到各种牛娃配置——窃以为牛娃的这些配置是各种付出以及资源加持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说要上岸必须达到那些配置。
尤其如今各幼升小的面试趋势愈加灵活,能力的考核更胜知识点。
3. 了解自己的娃,了解目标学校
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比如,内向的娃,不适合集体/小组面试的学校,即使再心仪这个学校,即使一些活动或者机构课程可以改善可以锻炼,也无法彻底改变。反而勇于表现的娃更易于在小组面试中脱颖而出(比如LZ家的娃在这项上肯定加分不少,各种豁得出,得益于平时各种玩)
了解目标学校,可以参考一点历年真题及面试形式,有的放矢。当然也不能完全迷信,听说某校突然一改往昔形式,也让不少小朋友吃药。应用能力强,以不变应万变,再怎么改还是能灵活应对。
关注目标学校,宜早不宜迟。尤其是那些体制外的学校。
4. 关于TZ
借用一句,考上的都说没tz,没考上都说有内定。
就说号称今年新开出名的那家,LZ身边就有两例裸考上岸的,一个是LZ闺蜜有TZ不会不说,另一个填志愿当天还在纠结征询别人意见到底填哪个。。。更别说这两个小朋友的确有过人之处。
幼升小,不是拼爸爸就是拼小朋友,TZ问题不可避免,裸考的机率也肯定在的。于拼小朋友的而言,能够接受最坏的打算就去考。去哪家不是50%的概率呢?
5. 关于模拟面试
LZ的经历看似兜了一大圈,内心转个几个过山车,最终回到原点。然而森森觉得,这个圈子兜得值!
一方面,正好目标学校是双语类的,提前接触的体制外学校正好是最佳的模拟,让小朋友了解下大致的套路。机构的模拟面试我们也参加过,不管是规模、氛围都不及真刀真枪的效果好。
另一方面,两次失利也给小朋友上紧发条,尤其适合LZ家自信有余、自我认识不足滴小朋友,更加珍惜最后的机会。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鸡娃顺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