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常青藤爸爸
本公众号由耶鲁毕业、在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工作多年的奶爸创立,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推荐优质教育资源。
51好读  ›  专栏  ›  常青藤爸爸

《哪吒2》票房失控,它“魔改经典”这事咱得好好说道说道……

常青藤爸爸  · 公众号  · 育儿  · 2025-02-24 07:46

正文



小小常最喜欢上的人文创作课新学期报名倒计时⏳,来我直播间,你一定不会后悔。


点击预约 / 收看👇


《哪吒2》的票房,已经彻底失控了……


可就在这个巅峰时刻导演饺子却又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转身离开。


他宣布拒绝接受一切采访,正式进入闭关状态。全心全意投入到《哪吒3》创作中。


不仅他自己如此。


《哪吒》系列的整个创作团队,都停止对外宣传,回归创作本身。


虽然听不到更多关于电影背后的故事会有些遗憾,但一想到他们已经开始要创作第三部了就忍不住搓手:


“期待期待啊!”


不过就在这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这是反叛精神的去势!”

“就是饺子传,商业片嘛!”

“原本很有深度的故事变得浅薄了!”

“这是现代美国自由精神套了个中国古代神话的外壳而已。”


还有人吐槽:


“现在哪吒都需要父亲的爱了?!”

……


看到这些评价,我第一反应是:咋的,难道《哪吒2》的口碑也要 “翻车” 了?


直到看到有人说“饺子的哪吒比1979上美版的差远了,连剔骨还父的情节都没有”时,我扑哧一下就乐了:

(1979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版本)


因为当年上美版上映时,同样有人不停叹息:


“改编太大,李靖都成慈父了!”


还有人觉得这种对传统故事的改动太激进,简直就是在破坏经典。


你瞧。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从南宋话本到明代小说,从水墨动画到3D电影,哪吒父子就像教育界的"活化石",每个时代的改编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


"什么样父亲才是好父亲?什么样的父子关系,才是好的?"



千年父子变迁史
藏着国人说不出的痛


咱们现在一提李靖和哪吒,都知道他们俩是父子。


可实际上,如果你肯追根溯源一下,就会发现,他俩一开始根本就没啥关系。



初始渊源:本无关联的两人


李靖的原型是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战功赫赫,被封为卫国公,大家都尊称他“李卫公”,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但到了唐中晚期,李靖逐渐被“神化”,唐人小说里开始出现他“代龙行雨”的情节。


到宋元时期,因为李靖和来自印度的毗沙门天王都有“战神”的形象,他们的信仰就慢慢合流了。“托塔李天王”的说法和信仰也就诞生了。说通俗点,李靖就像是“抢”了毗沙门天王的“塔”,还顺带“抢”了人家的儿子 —— 哪吒。

(《封神榜》剧照)


没错,在古印度神话里,哪吒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叫“那吒俱伐罗” 等,主要负责守护佛法,天生就有着超凡力量。


但哪吒传入中国后,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


换了个新爹,成了李靖的儿子;

和新爹的关系还特别糟糕。


但这种糟糕的父子关系可不是天生的,完全是“人祸”啊!


一开始,哪吒和父亲的关系没那么差,更多像是个小跟班,“托着父亲的塔,跟着父亲溜达”。


可后来,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他俩父子俩的故事就被不断改编。



南宋时期:佛儒博弈下的父子悲剧


哪吒本身是佛教的护法神,可是因为“父子”关系和中国的儒家伦理之间产生了冲突:


你是个儿子,你却要六根清净出家为佛?这孝顺吗?这符合儒家的孝道观吗?


显然不行。


那要怎么解决?


魔改开始了。


南宋的《五灯会元》中出现了“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为父母说法”的记载。


因此“剔骨还父”的惊世骇俗,实则是佛教与儒家教育的博弈。当“出家修行”遭遇“父母在不远游”,哪吒用最惨烈的方式与世俗家庭关系的彻底决裂,不再受到血缘和伦理的约束,专注于修行解脱。



明代时期:故事背后的社会规训


儒家和佛教较量的同时,道教也暗自发力,做了一件大事——系统性整合民间神祇。就是把民间的神仙捋成了一个体系,并趁机把哪吒拽到了自己的队伍里,还给了“中坛元帅”“三坛海会大神”等称号,添加了我们熟知的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等法器,以及知名的“莲花化身”桥段。

(《西游记》剧照)


元末明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让哪吒和李靖的故事基本定型,书中写了哪吒杀龙王之子后自刎,“剖腹剔肠,剜骨肉还于父母”,后被太乙真人用莲花复活。而真正让这对父子家喻户晓的,则要靠明代小说《封神演义》。


书中对哪吒的故事再度进行了改编,出现了一些新的人物和情节:


  • 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殷夫人怀孕三年零六个月才生下,一出生是个肉球;

  • 哪吒因为顽劣打死敖丙、石矶娘娘的童子;

  • 哪吒选择自尽,并高呼“血肉骨分付父母,不累双亲。”;

  • 哪吒死后被太乙真人复活,并助周伐纣。

  • ……


当时的人要是看到这个故事,估计也得骂一声:


“这真是‘魔改’啊!哪吒,怎么跟纣王干上了?!”

(《封神榜》剧照)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李靖和哪吒的命运始终被宗教、神仙和社会观念所左右。李靖对哪吒的冷血无情,也并非个例,而是当时社会规训下的必然结果。


在封建传统观念里,好父亲就是严厉、威严,时刻把礼教和家族利益摆在首位的。李靖就是这种封建标准下的典型“好父亲”。哪怕他冷血无情、刚愎自用,比起儿子性命,更在意“别让龙王参我一本”,可当时各版本作者大多还是站在他这一边。


《封神演义》中,哪吒复活后找李靖报仇,燃灯道人出现用玲珑塔收服了哪吒,并把塔赠予李靖,并嘱咐哪吒“见塔如见佛,以佛为父”。哪吒虽让内心不忿,但也不得不认栽,与李靖和解。


这样的情节如果放到现在,一定会被喷“没人性”。


每个被痛骂的“魔改”版本
恰恰藏着那个时代的教育觉醒


李靖什么时候有了“人性”呢?


要说还是在上美版的《哪吒闹海》里。这部经典的动漫电影于1979年上映,是国家成立30周年的贺岁影片。



1979上美版李靖:举着宝剑的纠结者


这个版本里的李靖,有了“慈父”的模样。


他看到白白净净、可可爱爱的哪吒后,脸上竟然出现了一抹喜色。

(《哪吒闹海》剧照,下同)


太乙真人出现后,他一边说“添了一个不成形的小人”,一边借着“和小儿有缘”让太乙真人收哪吒为徒。


给孩子找的启蒙老师是神仙,可见李靖在教育上是用心的。


龙王找他告状,这回李靖的第一反应是维护哪吒。


龙王追杀哪吒的时候,李靖跟在后面担忧地喊:“慢动手,慢动手。”对哪吒则大声斥责:“还不赶快赔罪。”


他从来没想过要逃避,更没想过要杀了哪吒。


最多也就是把哪吒给绑起来了,而这个“绑”的动作其实也是为了保护哪吒,不被龙王伤害。


四海龙王一起来报仇并威胁李靖的时候,李靖也没想过让哪吒一人承担,而是不停地赔罪,希望能获得宽恕。


真正把哪吒逼死的是龙王。他要求李靖杀了哪吒,否则就灭掉整个陈塘关。


李靖无奈选择动手,但举起剑的手是颤抖的,眉头是紧皱的,内心是犹豫的。最终,他还是下不去手,整个人都萎靡成一团,低声抽泣着。


让李靖在杀子前颤抖落泪,这后来被人称为是上美版动画最动人的改编。这滴泪,是传统父权制裂开的第一道缝隙。


正是看到了父亲的为难,想到陈塘关百姓的安危,哪吒才决定自刎。

(《哪吒闹海》剧照)


李靖看到死去的哪吒,也瞬间崩溃。


与《封神演义》里,逼迫哪吒自杀还毁掉其重生机会的李靖相比,这一版里的李靖已经有了更多人性化的表现:


会欢喜、会不忍、会犹豫、会怜惜。

他爱哪吒,却依旧抵抗不了封建教化对他的禁锢。他一直用“天命难违”来说服自己接受龙王的指令,并相信“服从权威”是保护孩子的唯一办法。


他没收了哪吒的乾坤圈和混天绫,他不敢也不愿让孩子“反抗”,他更希望哪吒能老老实实接受驯化,像自己一样“安稳”地过一生。


可事实却是,一味地“妥协”换不来平安,哪吒还是被逼死了。


那什么才能保护孩子呢?



2019、2024饺子版李靖: 举着风火轮的战友


饺子的版本里,李靖“人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放大,更像是生活里真实存在的父亲:


  • 会想要陪孩子玩耍;

  • 会担忧孩子的情绪;

  • 会在工作和陪娃中陷入两难;

  • 孩子有生死考验,会忧心忡忡,甚至想要一命抵一命
    ……


但李靖,可能比真实中的很多父亲更会表达爱:


  • 会拥抱孩子;

  • 会明确地跟孩子表达爱意;

  • 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坚定地站在一起;

  • 会相信孩子,把重要事情的抉择权交给孩子。


当他说出“他是我儿”,影院里无数父母红了眼眶。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正是李靖和殷夫人的爱,让哪吒这个“天生魔童”具备了善良、真诚、勇敢、正义这些最宝贵的人格特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