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观察
互联网行业趋势分析 商业模式分析 行业新知 IT行业事件分析. 观察人,应该是以最敏感的嗅觉说出自己对互联网的感觉,有的是基于对产品的认知,有的是基于对商业经济的趋势。或对或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一种角度.欢迎关注与投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王兴兴,那个座谈会上最年轻的人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京东推出打车#】 ... ·  3 天前  
极客公园  ·  「9块9」 的中国 AI 耳机,疯狂收割老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观察

网络上的内容付费渐成风潮,你愿意埋单吗?

互联网观察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01 18:20

正文


“互联网上的‘收费午餐’似乎越来越多了。”最近一两年,这成为不少网民的感受。尤其是2016年以来,从“得到”APP、“分答”、“知乎Live”、喜马拉雅FM等提供的网络付费产品颇受追捧,到前不久36氪推出付费专栏“开氪”、微信公众号据称在加快测试付费阅读等成为热议话题…


收费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打开网易云音乐,习惯性地为一首歌赞赏付费;打开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熟练地输入会员账号续费看剧;订阅一份按年付费的财经网络专栏……河南一家银行职员珊珊,正在逐渐适应网络付费生活。“会员费也就几十元,既跳过了冗长的广告,还能抢先一步看剧,体验还不错。”珊珊说。

珊珊这样的网民如今并不算少。以视频领域为例,来自艺恩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国内视频网站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达7500万,较2015年增长241%,是美国市场的9倍。

虽然互联网从诞生起,就贴着“免费”“分享”的标签,但关于互联网付费的探索其实并未停止。除网络文学外,视频网站也较早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2010年优酷播放《盗梦空间》,就开始尝试会员收费观看;2015年爱奇艺推出《盗墓笔记》,试水大剧“会员抢先看”和“会员独享”模式;2016年,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纷纷布局付费内容与服务衍生体系,付费用户规模随之水涨船高。据爱奇艺提供的数据,其付费的有效VIP会员数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2015年6月突破500万,2015年12月突破千万,到2016年6月已突破2000万。

音乐付费同样风生水起。网易云音乐不仅试水赞赏功能,还建立付费会员专属付费曲库。据网易公司的最新数据,网易云音乐2016年付费会员人数同比增长超过9倍,数字专辑购买人数同比增长超7倍,2016年发售的数字专辑中,销售额达到百万级的已达到4张。

2015年底,知识付费也加足马力:“得到”APP、喜马拉雅FM等平台邀请业内知名人士入驻,推出订阅付费内容;“分答”则推出“60s付费提问,回答者定价+付费偷听”模式……

会员付费、直播打赏、微博问答、微信公众号打赏、付费授权转载……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络付费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渐渐成为不少互联网平台的标配。




收费的底气从哪来


如今,为何付费渐成风潮?业内人士分析,这既有网民消费习惯变化的原因,也有环境变化的客观助推,是消费者端、内容供给端和平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消费者端看,网络付费的底气,源自人们的消费理念的升级换代,“为好内容和自己需要的内容付费”开始被更多人所接受。 “用户的消费心理发生了从优化空间、占有物质到优化时间、提升体验的变化。”“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表示。

“在过去,付费内容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但这部分需求如今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36氪50%以上的用户曾参与内容付费,包括付费文章、音视频平台或者微博微信打赏等。”36氪媒体公司助理总裁张卓说。

在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看来,网易云音乐付费数据之所以增长势头迅猛,跟用户付费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关。“数据显示,约六成用户在网易云音乐有过付费行为,付费用户群中90后占比高,他们将更多主导和影响音乐审美、音乐市场和产业的进化。” 艾瑞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研究报告》也佐证了这一点:七成用户在近一年内为音乐付过费或愿意付费,其中,付过费的用户占比超五成。 “付费会员能够享受更多的服务。”丁博说,强调更加个性化、更加优质的产品使用体验,收听高品质音乐成为用户付费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出于收入多元化和更多商业模式的开发的需要,平台端对付费模式的探索也极大助推了此轮网络付费市场的成长。

从内容供给端看,优质精品内容的涌现也为内容付费提供了丰厚的基础。据艺恩公司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视频付费剧达239部,同比增长564%,其中网络剧占近五成。“付费内容领域多元化发展,高流量精品自制内容频出,网台联动进一步频繁,致使付费用户规模随之迅猛增长。”艺恩相关研究分析。

随着内容创业风潮的兴起,大批创业者和资本的进入,基于变现的需求,针对用户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内容,这也成为了优质内容的丰沃土壤。

从大环境看,这一轮互联网付费风潮的兴起,与国内版权环境的持续优化也密不可分。以网络音乐行业为例,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在线音乐平台逐步清理侵权内容,推广数字音乐付费下载和收听。这被认为是在线音乐付费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网络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也是重要的助推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已增至4.69亿,年增长率为31.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随时随地付费更简单,也使得小额冲动消费和随手打赏更加便捷。来自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34.9%的智能手机用户有过为线上内容付费的行为。“看到好文章,听到好歌曲,动动手指就赞赏了,方便省事。”珊珊说。



收费带来哪些变化


内容付费的兴起,离不开平台方的推动,也为平台方提供了发展的新机会。业内人士分析,“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免费经济学,被认为是互联网经济的基础理论之一。不少互联网产品往往将免费作为获取流量和用户的首要策略。伴随着用户红利的衰减,免费的商业模式难免遭遇增长瓶颈,盈利空间面临天花板。付费模式的发展,给平台提供了另一种商业模式的可能和广阔的扩展空间。

“2016年,爱奇艺100多亿元收入中,广告收入约占1/2,另一半是用户付费和其他收入”,在爱奇艺CEO龚宇看来,这种收入结构的变化会让视频行业更可持续健康发展。 丁博也表示,付费会员已成为网易云音乐增长最快,且最具增长空间的商业化变现方式之一。

对行业而言,付费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以视频为例,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分析说,在线付费视频业务的发展,会使得电影的收入周期延长,在电影院下映后的很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收入;会使更多优质的连续剧内容产生更高的收入规模,反过来也促进连续剧的制作质量提高;也会使动漫、少儿等节目内容产生新的收入机会。同时,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会使得依托于影视剧IP的其他的收入模式,如游戏、衍生周边、乐园等业务收入规模也得到增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