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格面具
国际人格面具学院:研究和推广人格面具技术,拓展心理服务领域,造福于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地方动态 |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要闻 | ... ·  3 天前  
BCG波士顿咨询  ·  破解外招高管“流失魔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格面具

社交恐惧症:为什么怕?

人格面具  · 公众号  ·  · 2017-09-18 11:18

正文

日本人把社交恐惧症称作“恐人症”,真是太有才了。

社交恐惧症病人并不是怕目光、口吃、打嗝、放屁,而是怕人。如果没有他人在场,他们完全能够非常自然地转眼睛、说话、打嗝、放屁。他们为什么怕人?

如果他人是一个朋友、合作伙伴或陌生人,那是用不着害怕的;如果他人是一个考官,拥有评判、打分甚至决定命运的特权,就会让人觉得害怕。社交恐惧症患者显然是把别人当成考官了。

中国人爱面子,他人都是考官,甚至法官,因为人人都有权力评判别人,个人的行为往往会被他人的评判所左右。

弗洛伊德说,超我是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的。良心是内化了的社会标准,不再需要外界的监督。如果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不需要外来的处罚,自己就会觉得很痛苦。良心是以内疚或罪感的形式约束个体的行为的。

与罪感相对的是耻感。当一个人做了某件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的事,可能会遭到他人的耻笑或指责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就是耻感。耻感也具有约束个体行为的作用,但与罪感不同。罪感已经完全内化,而耻感是以他人的评判为依据的。有些事情,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都是不能做的,做了就会产生罪感;有些事情,做了就做了,只要不被人知道就行,如果被人知道了,会产生耻感。

与罪感相比,耻感的内化程度显然要低一些。罪感是自律的,耻感是他律的。罪感是超我,而耻感介于超我和自我之间,多少带点“投机取巧”的味道,而“投机取巧”是自我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属于心理防御机制。

都说西方人罪感比较强,中国人耻感比较强,难道是中国人的超我不够强大吗?

按科胡特的说法,三岁以前的客体内化而成自我,三岁以后的客体内化而成超我。换句话说,前俄狄浦斯期的父母所起的作用是自我的延伸,他们保护孩子,帮孩子做他们做不到的事,俄狄浦斯期的父母才起到惩戒的作用。难怪朱建军说,中国人停留在口腔期,还没有发展到俄狄浦斯期。

奇怪的是,社交恐惧症患最怕的人是高官和美女。高官代表权力,美女代表性。当然,官不一定要多高,只要社会地位高于患者,就会让人觉得害怕。有一位患者说自己怕所有的人,我问他婴儿怕不怕,他说不怕;我问他三岁孩子怕不怕,他也说不怕。没等我继续问,他直接告诉我,只要年龄和他差不多或比他大,他就怕。中国人喜欢论资排辈,年龄就是权力。

怕美女的性质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对美女有非份之想,又觉得这种想法不现实,“赖蛤蟆想吃天鹅肉”,想把这种想法压下去,结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怎么也压不住,把自己弄得很尴尬,表情也不自然了,说话也不利索了,脸也红了,眼睛也不知道该看哪里了,只好逃之夭夭。

有人问我,社交恐惧症是不是跟俄狄浦斯情结有关?高官代表父亲,美女代表母亲,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