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基层院团重要任务之一是把国家的政策方针聚焦在人情事理中进行宣传,这一点除了较传统的《拜年》,在其他三部戏中都能看到:《就啷凯》展现了整体的国家婚恋观念;《读书时代》展现孩子的教育问题;《石林人家》展现了国家在进行经济开发时,个人利益与国家政策间的协调。这样的戏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是喜闻乐见的。
当然,如果站在更高的艺术层面来要求的话,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在当前的创作中是否可以多一些舞蹈性因素,在保持花灯戏艺术本体上予以增强。其次,把握住节奏,现代戏才能像戏曲,否则现有对白很容易让花灯戏的特色消失。另外,新剧目的创作可以回归像《拜年》一样,用歌舞唱做的方式来展现生活的片段。当地领导要呵护艺术,保持专业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技艺上可以与贵州省的花灯剧院用帮扶的方式,让自己的艺术水准进一步提升,这样有可能让花灯戏的品质在基层贯彻得更好。
谭志湘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从《拜年》中看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用戏曲的一切手段来塑造人物,不演本色而演人物,这是戏曲的特点,也是我们需要继承的。舞台上的老先生显现的是青春活力,让我们看到原汁原味贵州花灯的魅力。在老先生身上看到的是韵味,是对动作的把握、拿捏、分寸及他们的基本功,是贵州花灯的根。今晚四部戏,不光有根,还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作。
三个现代戏,都是积极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啷凯》用花灯的形式反映了生活的一个片段,观众还是喜欢看的。《读书时代》从另一个侧面歌颂了今天的政策,反映了当代的生活及当代人才的精神面貌。《石林人家》内容较丰富,反映了该地区文化的特色。因为花灯在全国是影响比较大的声腔,可以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学习、借鉴、提高,但是要守住自己的跟,发挥自己的特色,守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朱维英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贵州花灯是戏曲百花园中一束奇花,它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拜年》与其他三出戏的音乐好像隔了半个世纪,《拜年》的音乐比较好,很有特色,唱得很美。其他三部戏的音乐脱离开本体太多,而且其中大段的道白没有音乐也没有舞蹈。花灯是简单叙述,简单歌舞,若在歌舞上做不好,剧种的特点就没有了。音乐是戏曲的灵魂,区别剧种就在音乐上,《读书时代》编曲不好,乐器中有电贝司,因为是最基层的创作者、最基层的编剧、最基层的演员,所以这种情况有情可原,但还是希望剧团、剧目主创人员注重音乐的本体,守住本体。在怎样让贵州花灯成为一个剧种上一定要想办法,否则只能是一种不太完美的艺术样式。
张兰阁
今晚演出的剧目在继承传统贵州花灯戏方面做的都比较突出,整个演出很集中地对花灯戏音乐、文本、表演等各方面做了展示。今晚所有的剧目,都有注意保持花灯戏传统的载歌载舞的特点,演员出场时体现了当地的民族风情。演员的演唱非常接地气,有当地的民族特点,表现了很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就啷凯》喜剧味道很浓,有贵州民间的智慧,表现了传统的旧观念在新生活的巨大浪潮面前轻松解决,表现了笑着和历史告别,非常有诗意。《拜年》中两位老人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花灯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使观众知道了花灯是什么。《读书时代》表现当代生活的同时,通过“上场引子下场诗”和传统文化连接。《石林人家》是用传统的花灯形式表现贵州风景区的新生活,其中还有历史的厚重感。提一点问题,在布景上,若将土家族包包、剪纸等元素拿过来用在舞台上就协调了。
张之薇
今晚看到绝对基层的演出,很鲜活,观众看到了生动地花灯戏耍帕、耍扇子、步法、载歌载舞等形态,很民间、乡土,很俚俗,而且非常通俗,有的小戏还很诙谐。很多演员的舞步、身段,锣鼓伴奏都可以看出贵州花灯的最初形态。
我认为最好的是《拜年》,在其中可以看到花灯戏本质的形态。《拜年》非常鲜活地通过对话,通过唱,通过舞表现人民生活的趣味。《就啷凯》每一人出场都载歌载舞,故事编得也非常生活、非常简单。但有点不足之处,在展现母亲心理活动时虽然很生活,但太简单,是否可以再丰富一些。戏曲在农村生活中承载着宣教特性,这在《读书时代》和《石林人家》这两个戏中表现得非常好。除此之外,谈一下我的担忧:从四部作品都能看出花灯戏的剧种特色在淡化,人才的能力在削弱,花灯戏还有非常丰富的舞步、手势、身段、唱腔,在这四个戏中表现的很有限,希望花灯戏在剧种的特色上不要被现代文明同化。
柯凡
看到基层的演出者、创作者非常努力认真地在舞台上展示着自己家乡的文化艺术,特别是看到《拜年》中两位老人在舞台上娴熟、认真、自信地在舞台上演出,让人非常感动,这对老艺人让我们欣赏到了充满泥土美感的好戏。今晚的戏题材上较丰富,展现了花灯的丰富特色。
《就啷凯》用强烈的喜剧性误会与巧合紧紧吸引观众;《拜年》展示的是传统的花灯的典型形态;《读书时代》从教育入手,有新意,将落脚点放在歌颂国家的教育政策上,而且对于政策的歌颂非常自然。《石林人家》反映了基层百姓在建设自己家乡的道路上心理、精神的状态,非常真实。这些戏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表演方式上,除了《拜年》,其他三个新创剧目艺术化不足,生活的艺术化有待提高。另外,念白较多,希望在表演上更丰富一些,把我们传统的技艺融入现代戏的表演当中去。最后,花灯戏是国家级非遗,要保护好其传统性。
王静波
《就啷凯》把花灯戏的传统剧目移到新的时代语境当中来阐释这个时代的精神,而且该戏的唱和演都挺好,但是在做工方面还须加强一下。《拜年》老人的表演非常好,剧情中有端茶和搬凳子的细节,但是在舞台上没有这两个道具,可以将之补充上来。《读书时代》另有一种风味,抒情氛围较浓,能不能把母子情等再深入挖掘。男孩子做工要加强。老师的表演非常好,但是服装可以去探索究竟怎么穿在舞台上更加美观、大方。《石林人家》在剧情和表演形态上都是比较好的,非常贴近现实,矛盾集中,但是父亲可以多一点戏,让他丑的特点发挥出来。
还有一些总的看法:目前看到的演出是用的录音,当演出搬到大舞台时,观众得不到满足;演员的演唱偏民族化,能不能对自己的腔进行挖掘和保护;演员在身段方面缺乏,可以将演员集中起来学习身段;让年轻的演员把传统的剧目传承下来。
李小菊
这组演出体现了最基层的花灯戏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以及现在花灯戏的基本情况,花灯戏创新和反映了新时代的努力,在四部戏中都能看得到。但艺术作品要跳脱于仅仅是政策传声筒的定位,要有超脱于现实之上的艺术追求,但在艺术上却要投身基层,去吸收传统花灯民歌和表演的特点。在戏剧文学方面,要将唱词艺术化、诗化的处理,新编的花灯戏应该向《拜年》的民间文学诗化意境学习。《读书时代》中有些唱词特别好,但没有贯彻到底。民歌有民间的、鲜活的泥土气息,但还是要经过诗化的提炼来体现文学化的色彩。在表演上,《拜年》把花灯戏表演手上、脚上、身上的表演体现得非常充分,相对比较好的是《就啷凯》,有花灯的特点和神韵,《读书时代》有一些戏曲化、甚至话剧化的表演手法,但没有体现出花灯戏表演特点。新编花灯小戏不但要往前看,还要回过头去在传统中坚守自己的剧种特色、守住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