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代购凶猛,县城劲吹山姆风 ·  昨天  
纳指弹幕组  ·  TMT外资观点: ... ·  5 天前  
纳指弹幕组  ·  TMT外资观点: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好感度TOP1品牌!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2-06 07:58

正文

作者 | DT商业观察
来源 | DT商业观察
5623字 阅读时间10 分钟
回顾2024年,许多有趣的消费现象和消费事件发生。
年轻人普遍精打细算,吃饭是要囤券的,网购是要返利的,连订机票、酒店都要去二手平台找折扣。各种白牌和平替兴起,曾经的平替品牌也出现了更便宜的平替,人们的消费轨迹从京东、淘宝向拼多多、1688一路滑行。

但在整体趋向“理性实用”的缝隙中,部分消费却在悄悄提质升级。 “中产标配”全方位围猎打工人,“谷子经济”火热,会员制超市山姆蒸蒸日上,部分奢侈品牌在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异军突起。

年轻人究竟在消费什么?他们的消费动机何在?消费方式又是什么样的?

为了探究当代人的消费现状,《DT商业观察》发布了“2024青年消费调研”,共有2172位受访者参加,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00后、95后、90后占比超过6成,7成人来自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具体见文末附录)

整体情况
4成人比2023年消费更多,尤其是Z世代、高线级城市人群
在展开具体的消费趋势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整体的消费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同比增长3.5%。
本次调研也显示,2024年消费增加的人数占比最多,但相比上一年有所减少。
202 4年, 40%的受访者表示消费有所增加,30.8%认为消费基本持平,29.1%反映消费有所减少。 相比之下,2023年对应的数据分别是56.3%、18.4%和25.3%。
相对来说,00后、95后以及 居住在高线级城市 (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 的消费者选择“消费增长”的占比更多。
2024年,51.2%的00后和49.8%的95后表示消费有所增加,90后的这一比例为39%,而其他年龄段只有30%左右。

2024年10月,麦肯锡发布的《2024中国消费市场的真相》,也揭示了类似的趋势:尽管中国消费者信心 (CCI) 仍在历史低位,但18-25岁Z世代人群对宏观经济的信心水平为83分 (满分100) ,明显高于76分的平均水平。

高线级城市也展现出了“消费增加”的趋势,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中,超4成消费者支出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线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消费分化,虽然很多人的消费支出更多了,但消费减少的人数比例也最高。
人们具体是在什么样的商品上增加/缩减开支呢?
接下来,我们围绕“买什么”“为什么买”“去哪买”三个大问题,从调研中梳理出10条消费发现。

年轻人到底在买什么?

发现1:4成人 为旅游 演出等服务类产品花了更多钱
总的来看,2024年人们开支明显增多的类目TOP5,分别是 旅游/演出/医美等服务类产品、食品饮料、家居/日用品、营养品/保健品、3C数码
其中, 旅游、演出、医美等服务 类产品一骑绝尘, 成为人们开支增长的大头项目。
《DT商业观察》的调研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中,有39.4%的消费者在旅游、演出、医美体验等服务类产品上增加了开支,高于其他所有消费品类。并且,在这类消费上, 增加支出的人数比例,比减少者高出了21个百分点, 也在所有消费品类中排名第一,这反映出体验型消费市场的普遍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有钱没钱,人们都愿意为旅游花更多钱。

调研数据显示,在2024年收入增长的人群中,58.4%的人增加了旅游支出; 即便在收入下滑的群体中,也有42%的人提升了旅游预算。
发现2:吃喝玩乐中, “吃”成为00后消费增加的项目TOP1
凭实力把恩格尔系数拉满的中国人,实在是太爱在“吃”上花钱了。

在吃喝玩乐的日常开销中,49.1%的受访者增加了旅游花费,38.5%的受访者提升了线下餐饮的消费,28%的人在外卖上花了更多钱。

分年龄 段来看 ,00后把钱更多花在了“吃”上面。 线下餐饮 甚至超过了旅游,成为00后 支出增加最多的项目,而00后在外卖上的开销增长也高于其他年龄段。
这可能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生活逐步恢复常态,年轻人的餐饮、外卖需求日渐旺盛。
其次,“吃”作为相对容易被满足的欲望,也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一项消费。如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赵伟所说: “出去旅行,在时间和金钱的要求上,都有一定门槛。 但是‘吃’这件事情,是每天人都要面对的。
发现3:在保健品和营养品上 ,00后、95后和90后增长明显
2024年,人们为养生而花费的金钱明显提高了。

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在营养品和保健品上增加开支的人群比例,较缩减开支的人群高出了8.6个百分点。

不过,撑起保健品和营养品开支增长的不是熟龄人群,而是“脆皮”“脆骨”的年轻人。 具体而言,约有1/4的00后、95后和90后,在2024年增加了对保健品和营养品的支出。 并且,00后、95后和90后选择“明显变多 ”与 选择“明显变少”的差值, 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天猫健康数据显示,针对心肝脾眼脑腿等部位的营养补充剂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刚需,主打一个部位也不能落下。其中,益生菌、氨糖软骨素、叶黄素、深海鱼油、护肝片成为保健品热销榜TOP 5。

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也开始积极养生,练八段锦、艾灸泡脚、喝中式养生茶。天猫健康数据显示,2024年“补气血”搜索量增长超130%,西洋参玉灵膏、黄芪苹果饮、黄芪甘草饮热销。
发现4:美妆 个护消费连续两年收缩,尤其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人群
在各个消费品类中,美妆个护表现尤为疲软。

宏观数据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降至4357亿元,同比下滑1.1%,与2023年5.1%的增长率相比,增速大幅降低并转为负增长。

《DT商业观察》的调研显示, 2024年,美妆个护成为消费者削减开支最多的品类,有37.3%的人减少了相关支出,延续了2023年的垫底排名。

具体到人群,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人群在美妆个护上的消费缩减最明显,约4成人减少了相关支出。

上海的@泡泡表示:“工作三年才发现,贵价和平价的护肤品效果差不多, 早睡早起、心情愉悦才 最好的护肤品。
还有消费者表示,已经把LA MER面霜换成了珀莱雅,兰蔻防晒霜换成了薇诺娜,CPB洗面奶换成优时颜,可能是因为核心成分差不多,结果“整张脸没有任何区别!”

年轻人都在为什么而下单?

了解人们2024年在不同品类上的开支变化后,我们想知道在具体的消费决策时,消费者的内心是如何权衡一件商品是否值得买单的。

总体来看,2024年的消费趋势依然是理性与感性并重,既强调回归理性,又高度看重情绪价值。

人们在旅游、演出和户外活动中的消费热情,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情绪价值和精神体验的重视,愿意为高质量的服务支付更多费用。

而在挑选实体商品时,消费者的务实态度同样显著, 生活中急需、质量和健康,成为消费者最愿意增加支出的TOP3要素。

发现5: 除了00后, 人们比起“颜值”更看重商品的投资价值
和其他年龄段相比,高颜值的商品往往更能吸引年轻人。

不过,在除00后的其他人群中,商品的投资价值已经超过了颜值的影响力。 在95后和90后中,也有近3成人会为投资价值而增加消费,超过了为颜值买单的比例。

2024年,年轻人对黄金的偏爱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相较于“一颗就破产”的钻石和材质廉价的奢侈品首饰,黄金的保值和避险特性,让消费者既有花钱的感觉,又 没有花钱的罪恶感。
去年年初,不少年 轻人开始攒金豆豆、买金首饰,来替代传统的存钱习惯,随后金价一路走高,大家也逐渐“恢复理智”,决定分散风险:“一部分存银行,一部分买国债,一部分买黄金。”
发现6: 新技术 、新概念对于低线级城市的吸引力更大
商品中的创新元素,如果运用得好,可以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用得不好,也可能沦为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令人反感。

在高线城市,年轻人对新技术和新概念的态度更加冷静。调研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15.7%的消费者愿意为“新技术”多付费,愿意为“新概念”多付费的比例只有4.5%。
但低线城市的受访者,还是很吃这一套。 在三线及四线城市,愿意为“新技术”多花钱的比例分别是25.1%和21%,愿意为“新概念”多花钱的比例分别为15.2%和18.7%。
这和我们去年7月发布的《你怎么看待“无人驾驶”小调研》结论相似:
在“你最近是否有关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相关信息”问题下,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人群更为关注智能驾驶这项新技术。
对于品牌来说,新技术与新 概念,或许能够成为它们打开下沉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
发现7: 近8 成人接受白牌,但忠诚度较低
2024年,白牌和平替消费兴起,近 8 成受访者都会在某些品类上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白牌产品。

其中,49.4%的人可以接受白牌服装、鞋子和包包。去年流行的“优衣库平替”、“lululemon平替”,基本上都是白牌商品,这也捧红了1688厂家直销和河南桑坡村的生意。

一位90后受访者向我们分享,他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一个没有品牌的短袖,“衣服面料跟那些比它贵很多的知名品牌,差不多”。另一位85后女性受访者表示,“购买的白牌商品主要是夏天的衣服,穿完一季就不要了”。

此外,40%的受访者在家居日用品上选择白牌,大家集中提到了牙刷、洗衣液、洗脸巾,这些产品的品牌效应相对较弱,就像受访者说的,“便宜的小东西,无所谓有没有牌子”。

不过,大家对于白牌的忠诚度较低。7成的受访者在白牌商品上“少数会复购”或者“几乎没有复购”。 并且,大多数人没有对某一白牌形成固定偏好,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每次网购都是随机,很少记得品牌”。
发现8: 1/3的受访者会因为“品牌 认同感”选择品牌
白牌的风越吹越热,消费者还愿意为品牌买单吗?

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有必要购买品牌的商品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技术门槛高的,如3C数码、家用电器以及汽车;

一类是直接和人体接触的,如美妆个护、食品饮料和营养品保健品。

品牌商品在这些领域攻下消费者的心,主要得益于在安全健康和产品质量上的优势。 换句话说,消费者在选择大品牌时,看重的往往也是它们能够提供“靠谱”的商品。

同时,品牌认同感也成为消费者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有34.5%的消费者愿意为“品牌认同感”买单,这与选择“服务好”、“技术含量高”的比例基本持平,甚至超过了选择“功能齐全”和“设计好”的比例。

此外,我们还在主观题中询问了大家好感度高的品牌,上榜品牌主要集中在科技和鞋服领域。

消费者好感度TOP3的品牌,分别是小米、华为和苹果。 多位受访者提到,小米的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不会踩坑,也有人因为品牌认同感而入坑,提到“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尽管消费者对白牌服饰的接受度较高,但人们依然有自己偏爱的品牌,耐克、优衣库、安踏进入好感度TOP10榜单。

人们对于大品牌的期待,除了提供靠谱的商品,也含有情感上的考量。有 品牌认同感就可以衍生出粉丝经济、忠诚vip客户……毕竟,功能全、质量高的白牌产品也有很多,但是白牌可能很难让人产生品牌认同感。

2024年,大家都去哪里消费?

套用麦克卢汉的经典论断“媒介即信息”,购物渠道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线下购物往往意味着更强的体验感,消费者可以亲手触摸商品的质感,直观感受使用效果; 而线上购物则有着无可比拟的便利性,还可以多方比价后下单。
在线上购物渠道中,不同的平台也承载了不同的消费预期:京东与天猫意味着正品保证;拼多多和1688主打平价、低价商品,满足性价比追求;美团以团购功能,让线下体验型消费也能享受线上折扣;而抖音更多是直播间购物的场所,带来娱乐性的购物体验。

那么,在多元化的购物渠道中,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哪里购物?
发现9: 00后和 95后更爱拼多多和小红书,熟龄用户更多用京东和山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