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经济越不好,什么行业反而更好呢? ·  昨天  
深夜书屋  ·  失权者:难得的好书,绝版复活!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教员自述,太有力量了!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当一个人不再联系你,最好的对策:1个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你的微信回复,暴露了你的修养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7-26 22:30

正文


水木君说:

你说话的样子,便是你做人的样子。微信的回复,正在悄悄塑造你的人格。别让生活,毁在你的不经意间;别让修养,毁在你的微信回复里。


文/不雨亦潇潇

来源/十点读书(ID: duhaoshu)



据调查显示,微信是成人花费时间最多的社交软件,每月高达数千分钟。


其实,微信不仅是我们语言文字传输最频繁的渠道,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正是如此,才使得这小小的社交软件,变成了一面可以映照人心的明镜。


大事作于细,小事见大局,微信的回复里,正蕴含着一个人的修养。



有一种尊重,叫及时回复


前段时间,一则与微信回复有关的新闻上了热搜。


一位姑娘发帖说,自己和老板聊天时,因为回复了一个“嗯”字而被了老板教育了一番,这让她觉得无法接受。


老板告诉她:


“你可以回复‘好的’,也可以回复‘嗯嗯’,但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基本的微信礼仪,有可能你的一个细节就会损失一张订单或一个客户。”


有人说,老板未免太过小题大做,一个“嗯”字,有这么严重吗?


但我想,我们这些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过的人,大概率都能认同这位老板所言。


他不是想摆谱,而是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比年轻人更清楚,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学会认真与尊重有多重要。


疏忽细节的亏,或许他吃过,所以才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辙。


网上曾有一个调查:你最讨厌别人回复什么?


有一条高赞评论说:“能回复什么倒还好,最讨厌是已读不回。”


微信没有“已读”显示功能,许多“社交恐惧症”人士戏称,这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


但在职场等正式的人际场中,已读不回,无疑是一记破坏力极高的化骨绵掌。


已读不回,让传送过来的信息如同石沉大海,不仅堵截了反馈渠道,谋杀了时间成本,更会给人留下轻慢的坏印象。


要想获得尊重,首先你就要学会尊重别人,微信的及时回复,便是一种隔空的尊重。


它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格。




有一种便利,叫打字沟通


前几天,朋友慧子向我吐槽了一件事。


她有一个长期对接的项目,在交流的时候,对方的负责人总是喜欢发大段的语音,一条几十秒,连发七八条。


每次他的信息轰炸过来,慧子就不得不腾出手,掏出耳机,点开语音仔细听。


对方口齿又不清晰,有时关键信息没听明白,慧子又得从头再听一遍。


听完了,还得再跟他确认一次。


一次两次的,慧子还觉得能忍,但长年累月下来,她都快神经衰弱了:


“跟他沟通,实在太费劲了,比跟十个人打字还累。


你知道吗,现在他的消息一发过来,我就条件反射地想炸毛。”


慧子也跟对方提过这一点,希望可以用文字沟通。


但对方不以为然地说,哎呀,我这不是忙不开嘛,打语音省事儿。


呵呵,大哥,谁都有工作,谁不忙呢?


你倒是省事儿了,别人怎么办呢?


文字是最有效率的沟通方式,大段的语音不仅增加了无谓的沟通成本,更暴露出一个人的自私心态。


自己发送语音一时爽,全不管别人收听语音忙断肠。


武志红在《巨婴国》里曾精准地描述:


“有一批中国的成年人是显化的‘巨婴’,为所欲为,以自我为中心,事情必须按照他的来,否则就大发雷霆,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


在心理学上,是否具有边界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注。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会无原则地侵犯他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谁的时间都很宝贵。


别把你的便利,建立在别人的麻烦之上。




有一种智慧,叫独立思考


有一位博主说,她因为在家族群转发辟谣养生帖而被踢出家族群了。


底下很多网友回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族群。”


《三种最强抗癌蔬菜,你吃对了吗?》

《不节食不运动,10天减掉20斤,她是怎么做到的?!》

《1元抢购电饭锅,快来帮我砍!》

《傻瓜都能学会的极简理财,你get了吗!》

......


这些标题,你是否似曾相识?


在各种群里,你是不是也被这些噱头十足却套路满满的信息轰炸过?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人在群体之中,个性会容易消失,人会变得易受暗示与轻信,情绪也会变得更为夸张。


“群体成员彼此间通过暗示、情感传染等加快了无意识个性的显现,人们立即将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为成自身行为趋向。”


你以为别人在传授养生之道,其实他是为了推销三无产品;

你以为别人会教你理财,其实对方觊觎的是你口袋里的钱;

你以为帮人砍价自己也能获利,其实你的信息资料早已悄悄被泄露......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形形色色的东西鱼龙混杂。


在微信交流时,如果无法独立思考,如果对诸多信息不加以辨认、考证就转发、扩散,很容易就会掉入陷阱之中。


人一旦丧失理智,就会人云亦云,最终思维固化,再也无法接受科学有益的知识,成为一个叫不醒的人。


你的内涵,就藏在你转发的各种信息里。




有一种靠谱,叫精炼细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