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勺子课堂
中国餐饮人大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海尔集团131亿接收汽车之家41.9%股权; ... ·  3 天前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6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勺子课堂

6个人管理120+直营店!它如何成为“寿司界的华为”?

勺子课堂  · 公众号  ·  · 2024-05-30 21:20

正文

文丨旖旎
本文原载于职业餐饮网

“组织力是企业的魂,它带着我们13年里,一次又一次穿越着周期和风暴……”

6个人管理120家店?! 在很多餐饮人看来,这一定是在“吹牛”。

但今天我们专访的这家企业却让“大话”成真。

它不仅首创“寿司外卖专门店”模型,通过自身“三次”组织力革命在全国开出120+家直营店,还经历了多次行业性的“生死劫”,逆风而行引领赛道,两次被评为全国快餐百强。

它就是创立13年,被业内称为“寿司界华为”的池田寿司。

如果说餐饮从“0到1”靠的是运气,那从1到N递进式增长,除了天时地利更需要“人和”。
希望以下对池田寿司创始人鄢志国的专访纪实,能够为其他餐饮同行在打造组织力方面,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以下为专访陈述整理)

从0到1

30平小店,月卖40万
“做一门健康,安全、放心的餐饮,多年来一直驱动着我的初心。“

14岁我就离开家,第一份工作就选择了餐饮,当时在湖北荆州,从打杂做起,这一干就是5年,成为了餐厅的大厨。
19岁我又孤身来到北京闯荡,慢慢成为了连锁餐饮的管理者。
2008年,当时第一次创业跟别人合伙开始做中餐店。

而之所以后来选择“寿司”,是因为2011年出现的一系列“食安”事件。

当时苏丹红事件、地沟油事件、三聚氰胺等事件频发,作为已经在餐饮赛道扎根多年的老炮,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做一个让大家吃得健康、放心的品牌。

在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后发现,寿司这个品类很不错,日本人的寿命较长与其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寿司轻油、轻盐,食材丰富又有营养,对国人来说是需要这样健康食物的。

但当时的寿司品类和整个日料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奢侈品”,尝个鲜吃一顿得两百元以上,不是工薪白领一日三餐可以接受的价格。

加之已经跑出了像是争鲜、禾绿、将太无二等那个时期比较火的品牌,为了能够另辟蹊径杀出重围,我们选择了与它们都不同的差异化打法:

1、将日料平价化,做二三十块的寿司,工薪阶层吃得起

在我创业的时候,日料还是高高在上的“舶来品”,很多普通工薪阶层消费起来还是比较吃力。

健康和品质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想让寿司的价格尽可能低一些。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普通工薪阶层吃起来无压力的,售价在二三十块的寿司,让寿司成为顾客午餐、下午茶、晚餐都能够被选择的品类。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定价策略,让我们得以差异化,开创了寿司平价化先河。
2、做快餐模式的寿司,为顾客节省时间

因为寿司要保持好的口感和新鲜度,都是匠心现做不能预制,所以出餐较慢。

但是如果是午餐和晚餐,顾客时间很紧张,想要满足一日三餐的刚需,就要像快餐一样提高效率。

现在,从选品、取餐到买单,我们控制到在三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

3、首创30平左右寿司外卖专门店模型,月营收40万

快餐的出餐效率和价格,当然门店模型就不能按照传统日料店、寿司店的“大店”型走。

我们首创了“寿司外卖站门店”模式,只开商场店,但门店面积只有30平,堂食的部分尽量缩小或者取消,让大家外带或外卖,这样节省下来的房租和员工成本就可以反哺到价格上,让顾客吃得实惠。

当时外卖平台还没有出现,顾客都是通过我们的会员电话打电话订外卖,然后我们骑车去送。

围绕这“三大差异化打法”我们打磨出了新的寿司店模型,2011年5月17日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开业就非常火爆,当月营收在40万以上。

从1到10
用“产品力”,撬开新阶段的增长大门!
优秀的创始人都是产品主义 ,好产品是那些能穿越企业生命周期的毕生信仰,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对于池田寿司,以产品力著称的企业来说也是一样。

回看池田如何从1家店走到现在,很大原因都归功于无论是处于怎样的品牌阶段,“好产品”是我们永远不能打破的“铁律”。

坚持用“好料”,选取4块钱一斤以上的“东北大米”

寿司的主要原材料就是大米,米是寿司的灵魂。

为了让整体产品的口感更好,在采购的时候,池田选取的是市面上卖到4块钱以上的东北大米,一般快餐店差不多在3块钱左右,我们整体用米量在800-1000吨,虽然差一两块钱,但是成本却上升很多,但也因为我们毛利上的克制,能够在平衡成本之下最大让利给顾客。
坚持加“鸡蛋”,保证章鱼烧的好口感,每年舍弃150万纯利

除了寿司,我门店年销量在160万份的招牌爆品就是章鱼烧,市面上的做法大多是“微量”章鱼+水+泡打粉+面粉或吉士粉。

但我们坚持用“鸡蛋+面粉+章鱼”,为的就是保证章鱼烧的口感足够Q弹,内部讨论曾计算过如果去掉鸡蛋,保守估计就能省下120万到150万的纯利润。

一日三次“现做”,黄金4小时内赏味,按小时计算新鲜

寿司是非常讲究新鲜口感的品类,所以它的品尝时间一定要在做好后4小时内完成,否则口感会大打折扣。

和其它当日做当日买不同,我们对团队又要求了更高标准,按小时计算售卖,保证顾客吃到的是4小时以内的新鲜现制寿司。

池田的门店坚持早上做的中午卖,中午做的下午卖,下午做的晚上卖,全天三次“匠心现做”,按小时计算新鲜。

当天卖不完就扔,不卖隔夜产品,视频+店长双监管保食安

因为坚持现做不卖隔夜,现在池田所有门店整体报损在10%左右,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很大的成本挑战。

而除了成本上的挑战,更对我们提出考验的还有对门店端的严监管,对于池田来说,剩余产品的倾倒作废处理,就相当于看着好好的产品和门店利润就这么没了,但这些年卖不完就“扔”也是我们的铁律。

为了保证门店员工不“作假”,我们会设有专人负责的“视频全方位监管”,还有店长监管双重的保障,保证门店不卖隔夜的产品。

这也是我们复购率不差,慢慢在北京的各大商场生根发芽的关键所在。

从10到N

用“三制合一”全员合伙人模式,

6个人管好百家店
对外要顾客满意度,对内要组织力驱动团结就是力量。

黑天鹅的突袭,“三文鱼危机”,日本的核废水排海事件,日料品类经历多次行业重创。

甚至到如今,依旧有众多日料企业在探索“转型”和“谋生”的路上。

生意越做越好,慢慢我们的门店也越开越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不仅要面对来自外部的像是日料品类的突发性事件,还要面对来自内部的像是内部组织管理等众多难题。

我们面对了诸多困难,每一次对于池田来说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考。

所以很多同行和朋友都在问我,为什么池田可以穿越风暴和周期存活13年?

且能在坚持直营的情况下,逆势开出120家店还在全国开疆拓土保持着正增长?

是运气?是实力?

其实,这两年我也在深度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面对环境的变化、生意的下滑,也许是池田的“组织力”革命和坚持控制“毛利”等内因,让我们还能“活着”且不惧怕更大的风浪。

1、大家一起做大做强

创业初期组织力——“家的组织力”

第一家门店成功打通以后,我们开始慢慢地开出第二家、第三家。

但毕竟个体的精力、财力都是有限的。

最开始的拓店可以算得上是池田第一次组织力变革,我们依靠的是“家的组织力”。

我们把团队人都看做是一起奋斗的“家里人”,大家一起干,一起多开店,把品牌做得更好,门店铺得更广。

2、让员工自己当老板

第二次组织力变革——变雇佣制为“城市合伙人制”

当我们慢慢发展成30多家门店的规模以后,就有团队内的小伙伴想自己当老板,自己开店创业。

那是我们企业内部发生的第二次组织力变革,变雇佣制为“城市合伙人制”。

我们在各地设立分公司,2017年8月团队走进天津,在南开大悦城开出首店;2017年12月走进西安,在赛格国际开出首店,之后又走进长沙、重庆等地,保持一年攻下一座城。

因为门店生意比较好,当时的城市合伙人一年就能拿到两三百万的分红,公司内部和团队都觉得这个城市合伙人模式不错。

3、企业扁平化,6个人可以管理120家店,

第三次组织力变革——“三制合一”的全面合伙人模式

但2022年疫情期间,另一个截点出现了。

当时一方面是外部疫情因素影响,大部分餐厅生意都下滑;另一方面我发现我们的组织力出现了问题,团队战斗力在下降。

城市合伙人是代理下放制,优秀的一线员工店长没有股份,这样很难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