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我们在一起
2016年,女摄影师焦冬子发起的公益影像项目“我们在一起”第三次走进凉山,小小摄影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和记录家乡。
今年,色影无忌她影像作为媒体支持,赠送凉山的孩子五台卡片相机,希望他们能够在摄影课活动结束之后还能够有机会继续体会摄影的魅力。即将来临的清明节,她影像将跟随摄影师焦冬子一起,走进凉山。
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活动。后续报道请持续关注她影像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她影像)。
________
我家住在,
彝族山寨,
那是生我养我的,
美丽的故乡。
那里山山相连,
那里莽莽苍苍。
我的故乡还不富裕,
山上只生长,
荞麦和洋芋。
一年四季有风,
从坡脚滑过,
山风寂寞苍凉。
2016年十一月,“我们在一起”与“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在凉山开展了一次“小小摄影课”活动,把相机交给了近三十位小学三到四年的孩子,希望能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观看和记录自己的家乡。
这些孩子们年龄最小的八岁最大的十四岁,无一例外在拿到相机的时候都非常开心。课外时间最多是用来放羊、放猪、上山挖药,帮忙带弟弟妹妹……他们自己平时不照相,只有家里的哥哥姐姐打工回来的时候他们才有机会拿到手机,用来自拍。
两百块一台的蓝色相机,于孩子们而言非常新奇和珍贵。志愿者老师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相机之后,他们就变成了村庄猎人,在自己熟悉的场景和人群里扫荡,他们的照片简单而直接,完全不受约束,所有司空见惯的场景在他们的镜头下变得充满情感。
凉山孩子作品
________
▲
“这是我的村庄,从出生到现在我都在这里,我喜欢在山上跑来跑去,自由得像一只鸟儿,如果可以飞,就更好了。”——马海吉伍
▲
家门上挂羊角,意思为降魔伏怪,挡住一切不好的东西,保佑家人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财源广进,与汉族门神一个意思。
▲
“爷爷和爸爸的手很巧,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漆的,我喜欢这些颜色,看起来很热闹。”——阿布尔布
▲
班有三十个同学,三个年级,最小的八岁,最大的十四岁。在这里上课的是一位山东来支教的陈老师,对孩子们投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些孩子的普通话都很好,陈老师也得到村民的爱戴。
▲
“大人们喜欢喝酒,我喜欢喝饮料。”——勒勒石主
我们的课程正好在彝族年期间开设,亲戚之间送的礼物多是啤酒,饮料和零食,孩子们对饮料的热爱和期待此时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
“每天我都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但是有时候我会伤心,因为爸爸不在家,没有人帮妈妈砍柴,我的力气很小。”——曲莫尔作
▲
“爷爷奶奶不会讲汉话,但是很有力气,能背很多柴。爸爸妈妈不在家,我都在奶奶家吃饭,奶奶做的荞子粑粑很好吃,不过我更喜欢坨坨肉。”——黑比作子
▲
“大白鹅是我的好朋友,它还会看家,有陌生来的时候它就会嘎嘎嘎的叫着扑上去,特别厉害!“——海来丁丁
▲
“这些小猪很可爱,可是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被吃掉了。”——曲莫阿英
在拿到相机的时候,山里的孩子和山外的孩子一样喜欢自拍,在各个场景,从不同的角度。
关注自己,也许是所有零零后们共同的特点吧,跟地域没有关系。
拍照中的孩子们
________
“我总觉得那是给孩子们一个自我表达的途径,他们的内心很多东西通过照片释放出来”——冯超(摄影老师)
再次观看孩子们的作品,不由自主的就被带回到大山深处,“我们”希望借由摄影课的形式让孩子找到一个表达自己,也是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让艺术成为凉山孩子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让凉山也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微弱。
2017年“小小”摄影课作为长效活动保留下来。随着“我们在一起”的脚步,继续在凉山以及地区开展下去。
4月2日 - 9日 ,她影像将跟随 “ 我们 ” 再上凉山
小小摄影课简介
________
“我们在一起”(以下简称“我们”)是由焦冬子发起的公益影像项目,从 2012 年开始直到 2016 年,为边远贫困没有拍过照片的老人和家庭免费拍照、输出,派送照片。5 年来,“我们”公益影像项目聚集了两百多名摄影人,组织策划拍摄活动十余次,展览五次,为中国西部 150 多个偏远农村老人和家庭送出照片14000 余张。
2016 年 11 月,“我们”第一次将“阳光教室的摄影课”与拍摄活动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在 2017 年 3 月中在深圳进行后续影展。2017 年清明节时期,孩子们的摄影课将再次开展,由焦冬子担任主要授课老师。与此同时,招募志愿者拍摄凉山的活动(授课体验形式)同时进行,敬请关注她影像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