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步入中年,生活的阅历让我们对很多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在与孩子的相处中,
我们常常因为习惯或情绪,不经意间说出一些伤害他们的话。
有些话,可能在我们看来无足轻重,却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以下这4句话,中年以后的我们,务必不要再在孩子面前说出口,否则,毁了孩子,我们还浑然不觉。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拿来给父母分享。
很多父母会脱口而出:“你看看那谁,人家每次都考这么多”,可想而知孩子会悻悻而归。
这句话,几乎是许多父母的口头禅,我们总以为,通过比较可以激励孩子,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发向上。
然而,这种比较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长期被比较的孩子,容易对那些被父母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产生嫉妒和敌意。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只爱那些“优秀”的孩子,从而与父母产生隔阂。
这种情况真的很可怕,不管
孩子做的
好与坏,父母都要比较,通过这种打压来避免孩子过于骄傲,但其实很伤孩子的心,时间久了容易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表达方法,如果遇到上述情况我们换种说法。
“我看到你为了这次考试准备了很久,每天晚上都在复习,特别是你把错题都整理出来了,这种坚持和努力让你取得了好成绩,真为你骄傲!”
孩子们听到心里头也会暖暖的,感受到幸福快乐。
“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
当孩子犯错或表现不佳时,我们常常会脱口而出这句话。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涂上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很多负面评价就像在孩子的白纸上涂上暗淡的颜色,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因为害怕被父母责备,孩子会变得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失败。
长期被负面评价的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吐槽孩子缺乏内驱力,其实孩子习惯、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太大了。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为你好,我们常常用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然而,这句话却并不轻松,孩子倍感压力和拘束。
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和选择不重要,逐渐失去自主性和独立性。
甚至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父母对着干。
最严重时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
中年以后,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用爱和理解来引导他们成长。
避免说出那些伤害孩子的话,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健康和快乐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