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时期的文娱消费:电视剧类型多元收视率高,网络文学乘风启航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出门消费的需求大大缩减,线上文娱活动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唯一选择。在同样被疫情影响了生活的
2
003
年,被迫居家隔离的人们也曾面临同样的情形。
猫眼智多星与猫眼项目投制部龙猫工作室携手对
2
003
年的剧集市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对非典疫情期间文娱消费情况的解读中还原历史,以期理解当下。
电视剧与新闻收视份额提高
电视台加播电视剧吸引观众
非典发生前后,电视剧和电视新闻的收视比重都远高于播出比重,但
2003年这两类节目的资源使用率更高,即需求大于供给。当年3月开始的美伊战争使人们更为关注新闻时事,非典的到来更是如此。
数据来源:索福瑞媒介研究(
CSM)
2003年电视剧的播出和收视份额均高于非典发生前的2002年和此后的2004年,不仅因为电视剧是非典期间观众收看的主要节目类型,也与各大电视台在此期间加播、轮播电视剧以吸引观众有关。
数据来源:索福瑞媒介研究(
CSM)
电视剧类型题材更为多元
昔日爆款多为古装武侠系列
2003年,“还珠”“刘老根”“康熙微服私访”系列继续受到欢迎,武侠、古装类电视剧亦备受喜爱。此外,播出频次较高的还有漫画改编的《粉红女郎》、海岩剧《玉观音》、陈坤与董洁领衔的《金粉世家》等。
数据来源:尼尔森
对历史进行喜剧性地演绎,与强调
“大事不虚”的正史剧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差异,都市爱情、青春偶像、军旅题材的作品也开始被观众所熟知与接受。充分挖掘影视艺术的想象空间,使得电视剧的内容类型更加多元化,这符合观众逐渐
增长
的观剧需求,也是提高与其他文化消费类型竞争力的方式之一。
非典前后主流类型变化不大
风格多样化探索成就经典
2001与2002年,收视率TOP10的电视剧中涉及反腐等题材的犯罪类型占25%,其次是历史古装、爱情家庭。2004与2005年,《梅花档案》《亮剑》等战争谍战类电视剧表现突出,爱情家庭类型有所增加。这一时期的主流类型变化不大,但在风格上有更多探索。《亮剑》平民化的语言风格与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据来源:猫眼智多星
2000年到2010年期间,涉政涉案的刑侦犯罪题材电视剧备受关注。这类剧集尺度较大,人物性格复杂,往往带有较强的悬疑感,引人入胜。总体来看,非典发生前后电视剧的类型变化与这一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电视剧份额提高但收视率逐年走低
互联网高速发展,网文
IP由此肇始
虽然收视份额在节目类型中常年保持第一,但
2002年后电视剧的收视率逐年走低。更具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如相声小品、歌曲舞蹈等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数据来源:索福瑞媒介研究(
CSM)
同时,宽带用户在
2003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2003年6月底,宽带用户虽然已经达到980万户,
但
大部分是在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上网。
2003年下半年,家庭宽带
的
用户迅速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03-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