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医  ·  第23批援刚果(金)中国医疗队启程 ·  昨天  
中国中医  ·  陕西新增7个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历年“春之生”音乐会精彩瞬间回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选必融合 | 清朝人口迅速膨胀的原因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11-03 00:00

正文


碎碎念

什么原因助推清朝人口快速增长?一轮复习从选必融合贯通的视角,多角度进行探究。

论文摘抄

人口史研究专家葛剑雄先生曾经提出,影响我国历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战争、政治制度、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


1疆域版图

首先让学生去关注教科书中的《清朝疆域图》,从地图中找出清朝疆域的四至范围,并与教科书中历代中国的版图相对比,进而认识到清朝奠定中国现代版图的意义以及辽阔的疆土,相比较汉唐都大的多。虽然教科书中元朝的版图比清朝要大,但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一种羁縻性质的管理,并没有像清朝那样建立有效的机制,所以清朝的实际统治范围在古代中国是非常辽阔的。

提问:那么辽阔的疆土会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什么条件呢?

空前的疆域拓展带来了大规模开发边疆的热潮,清政府在新统治的区域开垦了大量土地,“康熙元年(1662年)时全国耕地数量531万顷,一百年以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国耕地达到780万顷”,为人口的迅速增长提供了地理空间基础,这些内容也回应了教科书中所讲的国土开发的大背景。


2政局稳定

随着疆域的奠定,原本威胁中原王朝的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也都被清朝纳入到了有效的管理体系中,长久以来困扰中原王朝的边境战争问题也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建都, 1662年最后一个南明政权瓦解,1681年平定三藩, 1683年收复台湾,自此一直到1795年左右,除边境地区的一些小规模冲突外,整个清王朝政权空前稳定。清朝内外的和平态势带来了人口快速增长的红利,与教科书中清朝前期的政局稳定相呼应。


3农业发展

美洲作物的传入为我国提供了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又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为清朝初期的人口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4税收政策和户籍制度

我国自汉代始以迄清初,人口数字一直停留在五、六千万之间,这显然是人口不实及人口增长缓慢的缘故。而在地丁合一实施之后,人口数字则急剧增加。

——张仁忠《明清简史》

设问:“地丁合一”指的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就能联想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摊丁入亩”的税收政策。

追问:为什么这项政策的实施会带来人口的急剧增加?

人头税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税种,“摊丁入亩”的政策实施后,一方面使得国家不再按照人口数量来征收丁银,刺激了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让人们不再需要以逃亡和隐匿的办法来逃避丁银,带来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周源和《清初人口统计析疑——读》

提问:1.根据表格内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关键时间点在哪里?

2.就表格内容而言,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关键时间点上的人口迅速增长?

3.1741年人口的陡增是因为从“丁口”到“名口”单位变化的缘故。而如何理解这个单位的变化?


选必1所讲的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和户籍制度,“丁”的字面意思在古代中国一般是指16—60岁的应征差徭义务的成年男子,“户和口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人口统计的基本单位,只是唐宋以来通行田赋、徭役以男丁起科而盛行‘男丁’‘丁口’的统计单位。”这样的统计方式相沿到清朝初年,但自乾隆六年后,国家的人口统计不再是只计丁不计口,而是男女人口均计,陡增的统计人口在这里也能够得以解释了,也提醒学生凡是涉及到数据统计的材料内容,一定要注意观察和考证统计的方式和口径,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则数据统计材料的效度。


5其他选择性必修的角度(疫病和医疗技术、传统思想和习惯、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社会救济制度的完善四个角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