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舅是养基大户
写点理财、基金的想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马营销  ·  从心动到送礼,拆解美护礼赠营销心法 ·  昨天  
黑马营销  ·  春节档营销谁家强?闫妮 × ... ·  昨天  
嗨推  ·  项目三选一,你选哪个? ·  2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伊利春节营销出圈:抽象和玩梗是神来之笔吗?| ... ·  2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伊利春节营销出圈:抽象和玩梗是神来之笔吗?| ... ·  2 天前  
品牌几何  ·  《哪吒》票房75亿,背后藏着一个千亿帝国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表舅是养基大户

昨晚评论区很激烈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公众号  ·  · 2024-12-13 21:31

正文

昨晚,帮大家解读了一下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闻,对绝大多数读者而言,或多或少应该还是有点帮助的, 雪球 今天也帮忙转载到公众号的二条里了。今天税务系统也发文,税收优惠明年1月1日全面推开。

本来文章主要还是以科普和逻辑为主,但架不住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少小伙伴在 评论区比较激烈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昨晚放出来的评论大概只有一半不到,如果把剩下的一半放出来,可能我就得替你们去喝茶了。

任何人的建议都是值得被倾听的(除非是纯骂娘的),当然任何人的建议也都是有局限性的——千人千面嘛,每个人所处的实际环境不同,所以不管是悲观还是乐观的声音,都不足以成为左右你个人行为的“绝对信条”,但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有助于你更好地适配自己的需求。

我把大家的声音或建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建设性的,一类,是建设性的。

非建设性的声音和建议 ,包括但不限于:

1、“牛马交了钱,能不能活到那时候都不知道”。

中国的人均寿命已经接近80,这说明,这项政策,从“人均”的角度看,是有意义且普适的,换句话说,使用了个人养老金,最后能享受到好处的人,理论上来说要比很遗憾没享受到的,多得多。再换句话说,长期来看,大家都会死,但不妨碍你今天还是得吃一日三餐。

2、“赚的钱连个税的起征点都够不到,抵税有什么用”。

政策的覆盖面必然是有限的,如果个税到不了起征点,应该想办法解决的是提高收入,这同样和个人养老金制度该不该出台没有直接关系。

3、“养老FOF基金经理都是辣鸡,买过的XX、XXX都是辣鸡,再也不会上当”。

坦率说,养老FOF产品的整体表现,并没有比市场差,且综合回报来看,算上抵税的收益,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是不亏的。

说上面三条是非建设性的,是因为,你接受了这些信息后,对你作出个人的判断,其实没什么进一步的帮助。

而建设性的声音和建议 ,包括但不限于:

1、“担忧delay retirement的时间,继续往后拖,没有稳定的预期”。

2、“如果个人生活遇到不测,极端情况下,提前领取的场景和规则,不够清晰”。

3、“底层资产不够丰富,比如,没有纳指100和标普500”。

4、“最利好的人群,是即将退休的中高收入人群”。

说上面几条,是建设性的,是因为,你听了之后,对你做出基于你个人情况的决定,是有帮助和提醒意味的。

综合上面的这些建议,我觉得,在现有的信息下,有几个, 大家可能比较统一的建议:

第一,个人养老金账户,能否按照账户起始缴存日的时点情况, 明确到期提取日 ,而不受后续的delay retirement的补丁的干扰,让大家一眼能望到头。

第二,对于极端情况下, 需要提前领取的,场景能否更加细化一下,有明确的的指引 ,也即,比如一个人中途失业了,从实际失业,到领取“失业证明”,到开始提前支取个人养老金,最后到后续重新开始工作后,是要补缴还是无法再享受个税抵扣等,有一套明确的规则或者手册,让大家明确底线意识,能够遵照执行。

第三 ,在底层资产上,能否采取负面清单剔除制 ,也即,不是白名单制,而是黑名单制,不符合条件的剔除(当然,你设立的条件也可以是,凡是主动管理的都不予准入,只准入有明确编制规则的指数或指增类产品),而符合条件的可以自动进入名单。

第四, 是否能建立针对管理人的后端惩处机制 ,也即,管理人除了享受福利,有产品能纳入个人养老金的底层,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对于那些进入了养老金产品名录,但基金经理频繁更换,在同类中排名连续X年位于后X%,产品规模持续萎缩以至于出现提前清盘现象的管理人,应该在个人养老金业务、或其他业务上,予以惩处,让管理人以最严肃的态度,对待老百姓的养老钱。

我相信,个人养老金的大发展,是时代的洪流,是不可阻挡,也是符合事物、历史和世界发展规律的,与此同时,真理越辩越明,需求 越辩越清,多多讨论,对制度和细节的完善,都是有好处的。

同时,从个人的角度来讲, 我是建议大家都开一下个人养老账户的 ,并且,年龄较大、收入中高的人群,极大概率是可以从政策中获益的,而其他人群,则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但退一万步讲,你把钱放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管住手,选对了编制合理的指数,或者有成熟方法论的主动管理产品, 拉长看,叠加抵扣个税的额外收益,极大概率情况下,这将是一笔回报非常丰厚的投资。

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政策,只有初心向善、且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政策。

......



多聊三个市场的热点哈。



1、A股,今日为何悲观,为何大跌。
今天,A股跌的比较狠,申万一级行业里,除了传媒,其他板块全部下跌,今天跌完以后,本周来看,除了中证500和中证1000涨了0.1%左右以外,其余主要宽基,全部都是下跌的,也就是大家A股的账户,本周亏钱为主。
原因的话,我觉得有两个 ,一个是触发剂,另一个是底层原因。
先说触发剂 ,主要是昨天大会的内容来看,低于部分投资者的预期,或者说,没有延续此前的超高预期。
这块解读,天风做的比较好,大家直接读原文吧,《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的几个不同之处 》。
主要的点在于:
本次会议不同之处。
【1】通稿中删去了zzj会议中的“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通稿发布时间也较晚,这在以往的会议中比较罕见;
2】说明本次会议的通稿可能经过了反复斟酌,保留了一定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以“持久战”的思路应对明年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
【3】对“困难”估计的比以往更充分。
再说底层原因 ,还是在于,A股本来就有点炒的“过热”了,得冷静一下。
因为资金宽裕+刺激政策的预期打得很高,A股本来就跑得比较热,这也是我们从上周一直在提的,从我们基于量化的市场温度计来看,A股短期过热,可以等等。
而在今天大跌后,我们看到, 表韭量化指增精选,也选择出手了 ,这是12月以来的首次发车,理由如下,供大家参考:



2、债券,历史性时刻,30年国债突破2%。

具体的,我们中午在《 当30年国债来到1.9999% 》里聊过了,涉及了今天的三个债市做多的小作文,大家可以看下。

但我们回归本质,剔除小作文外,本轮债市快速下行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对后续降息的预期(差不多计入了20-30bps的降息预期),而降息预期的背后,是央妈已经身体力行在实践的,适度宽裕的货币政策。

今天一早, 央妈 旗下的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头版评论,里面提到:

“回顾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到,货币政策一直走在市场前面,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宜松则松,宜紧则紧” ,适时调整,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核心的是,那句,“宜松则松,宜紧则紧”。

宜紧的时候背景是什么? 是年初说的,六个强大,强大的人民币,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从年初到年底,在央妈的努力下,人民币汇率,可以用“韧性”两个字形容,相对其他非美货币来讲,表现强悍。

而宜松的时候背景是什么? 是财政要加杠杆,所以货币政策要支持财政加杠杆,并且是以较低成本的利率,加杠杆。

从而可见, 重心已变 ,现在,就是要适度宽松,就是要宽裕,就是要确保利率维持在低位,这也是我们说的,即使利率有波动,但不需要看空债市的底层逻辑。

今天,2年期国债的一级发行中标利率,已经到了惊世骇俗的,1.06%。

所以,正如表韭量化在发车逻辑里提到的, 在低利率环境下,大家一定要开始重视股债均衡 ,且在财政发力、货币宽松的宏观环境下,我们继续看好风险资产的表现。



3、还有个小点,上面提到的个人养老金纳入美股基金的说法。
这个听起来,比较戏谑,但我个人也觉得是合理的,正如我上面所说,老百姓养老的钱想要买什么,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对选品而言,更重要的是剔除黑名单,降低大家踩雷的风险,从这点来看,纳入美股基金,未尝不可。
但是要强调一点的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