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醉”译献 | 围手术期利多卡因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当"哪吒"遇上磁共振:如何让他突破"魔童结界"? ·  昨天  
医学界  ·  顶级医疗中心,迎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  2 天前  
梅斯医学  ·  DeepSeek逆天效率狂飙100倍!手把手 ... ·  3 天前  
医脉通临床指南  ·  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种药物治疗,这些你都清楚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专科医师规培”为啥刷屏?!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17 21:53

正文


对于国内住院医而言,在一线城市生活,而立之年可能还是很难自给自足。


作者 | 李惠君(作者曾在美国医院接受住院医师培训)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自卫计委于今年6月7日联合8部门,一同出台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知道意见》之后,医学生以及年轻医生中顿时反映很大。


最集中讨论的莫过于 “5+3+X” 这个公式了,5表示五年医学院教育,3表示三年住院医培训,最后的X就是指新出台的专科规范化培训了,由于各个专科需要培训的时间不等,所以以未知数X表示。从目前公布的意见来看,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医学,以及心血管病学成为了率先试点的三个学科。这样算下来,从医学生变成医生的路似乎又更长了一点。


从这项政策的初衷来看,毫无疑问,是为了让医生在成长道路上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临床训练,相比之以“科研为先”原则来培养临床医生的做法,不得不说是极大的进步。但是即便如此,那些调侃自己每天以养小白鼠为主要工作、没机会接触临床的研究生、博士生们,却还是不领情,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基本上各个西方国家在医学院校毕业之后,都有着漫长的毕业后教育(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以美国为例,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住院医(Residency)培训之后,就有了相应的专科培训(Fellowship),专科培训之后还会有亚专科培训,加之进入医学院之前要求的本科教育,其公式为“ 8+3+X ”(八年为本科及医学院教育,3年为住院医培训,X为专科培训)。其专科培训多达近60个专科,其中又包含了接近100个左右的亚专科,可以说没有专科培训的医生是做不了专科的。


那么这个X最长为多长呢?以内科中训练周期最长的心脏电生理为例,需要三年心血管病专科培训,在加上两年电生理亚专科培训,一共是8+3+3+2,从上医学院其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需要历经16个年头。而有些外科系统的培训,其住院医就要5到8年。


当然,并不是所有医生都需要完成如此长的周期才能独立执业,如果做大内科医生,只需要三年住院医培训,即8+3;普外科五年住院医,即8+5。虽然培训时间不短,但是对于很多竞争激励的专科来说,比如心内,消化,血液等,申请的人数往往要比所提供的职位多很多,有时甚至只能达到7:1,即七个人竞争一个专培训职位。


所以这么看来,“5+3+X”似乎还好,那么究竟问题在哪呢?


首先,除了收入还是收入。


目前专陪的工资标准尚未出台,但是从住院医规培的工资,甚至说整个医生行业的工资,我们就可粗略预计。


据MedScape 2016的调查,美国住院医的平均收入为56000美元,但是只有50%左右的住院医对此收入表示满意。如果你觉得换算一下汇率,且考虑到美国人均年收入也就51000美元,或许你觉得他们应该知足了,但事实上超过40%的住院医还背负着超过20万美元的医学院债务(仅有20%住院医没有债务),所以总体生活其实并不宽裕。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统计表示,除去通货膨胀以外,美国住院医的工资已经四十年内没有较大增长了。专科培训工资略有增长,但是也仅有6-7万美元左右,但是让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是培训结束后,薪水就会明显提高,部分专科的涨幅可以达到3-8倍左右。


但对于国内住院医而言,在一线城市生活,而立之年可能还是很难自给自足。


其次,培训内容不够标准化。


国内住院医培训经过几年试点之后,终于推向了全国,可以预测,专科培训也会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全国性政策,但是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却并没有跟上。没有全国性的,对于培训机构以及培训人员的考核办法,很多规培的年轻医生们其实还是做着与实习生没什么差别的琐事,没有达到培训预期的质量。


另外,混乱的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


先放下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甚至部分院校的九年制十年制不说。住院医,专科医生,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种种头衔之间究竟该如何衔接或者换算?根据目前改革的方向来看,统一学制为5年只是第一步,之后所有的培训都应归并为职业教育。所有医学生都应拥有相同的学位,外加不同的住院医或者专科培训。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的就是职称问题。


医学教育的终点是什么?你可以说医生需要终身学习,没错,但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算“真正的医生”?医学院毕业?博士生毕业?住院医培训结束?专科医生培训结束?如果你觉得这些都不是,还有主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在等着你。


简单来说,“真正的医生”是能够自己独立诊疗病人,主持完成手术操作的医生。在目前大部分医院来说至少相当于“副主任医师”,主治和住院医虽然有独立性,但是还需要“上级”医生的指导。所以即便在那个没有住院医,专科培训的年代,广大的年轻医生还是在用青春年华熬年资,相比3+X,可能还会更长,而且很多情况下,这种等待是没有确定时间的。


那么经过了住院医培训,专科培训,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吗?如果没有更为扁平化的职称体系作为保障,最坏的可能性就是熬完了这些培训之后,还是需要继续来熬所谓的“年资”。和漫长的培训相比,这种无尽的等待,可能才是让每个成长路上医生最为痛苦和绝望的。


总之,在改革阶段,阵痛和苦楚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似乎也并不是一所医院,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五年,十年所能改变的。在走出泥淖之前,我们能做的唯有坚持自己本心。


相关推荐:

美国住院医培训到底“长啥样”?

专培医生待遇太低怎么办?如何保障专培质量?——专培5问,看领导如何回答!

专培时代来临!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敲定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