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视剧鹰眼
电视剧鹰眼专注于电视剧内容及市场研究,为您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行业信息,是您不可或缺的资深顾问伙伴!
51好读  ›  专栏  ›  电视剧鹰眼

【观察】精品历史正剧回归进行时

电视剧鹰眼  · 公众号  · 电视剧  · 2019-11-13 20:23

正文

【来源: 看电视(ID:TVwatching)】
【作者:代晴】


10月30日,广电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报送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选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聚焦四个方面进行策划、申报,其中第四个便是聚焦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同时,总局还在第二批名单中新增加了《大秦帝国之天下》《圆明园》两部历史正剧。




在此之前,10月18日,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来到横店,围绕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等“三个重大”题材进行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


聂辰席特别强调要抓好重大题材创作,推出史诗性的作品,并表示总局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立项、摄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吸纳更多具有制作实力机构参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推出重量级、标杆性的作品。


自从限古令以来,多部古装剧集囤积滞播,古装剧市场大受冲击。历史正剧由于种种限制原因,度过了长期的断档凋敝期,而此次总局发出的讯号背后,不免透露出向历史正剧的倾斜。历史正剧是否将要迎来政策红利?它又能否带领一蹶不振的古装剧市场走上正道?


从黄金时期到断档凋敝

历史正剧的下坡路


历史正剧曾在世纪之交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汉武大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贞观长歌》《船政风云》《张居正》《大秦帝国之裂变》等等一批优秀的历史正剧,造就了中国历史剧的辉煌。



1999年的《雍正王朝》、2001年的《康熙王朝》、2005年的《汉武大帝》首播时收视都曾达到20%。目前来看,占据国产剧豆瓣评分榜第一二名位置的两部剧集《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都是宏伟叙事、气势磅礴的历史正剧。


这个黄金时期基本奠定了中国历史正剧的基本特征和艺术风貌,即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描写历史发展进程,讴歌为历史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探讨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兴亡衰替的经验教训,基本采用宏大叙事,历史视野开阔。


然而,《大明王朝1566》播出的2007年,却被视为历史正剧走向没落的开始。当时该剧在湖南卫视首播,播出后收视率一路下滑,而摘得同年收视宝座的是情感剧《金婚》《奋斗》。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历史表现手法进入了历史剧创作领域,开始逐渐蚕食了历史正剧的影响力。2011年最热门的古装剧是宫斗剧《甄嬛传》、穿越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2014年的电视剧收视冠军是《武媚娘传奇》。在泛娱乐化的发展大环境下,严肃的历史剧逐步被包罗万象的“古装剧”取代。



走向没落是时势使然,这与历史正剧本身的创作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正剧对于内容创作要求较高, 既要与基本史实相吻合,又需要有一定的戏剧化创作, 这之间度的平衡很难拿捏精准。


由于宏大的叙事视野,历史正剧一般集数多、内容量大、人物关系复杂。例如,《贞观长歌》长达82集,《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重要角色多达几十位。显然,这样的历史正剧对制作水准的要求也更高。



2005年的《汉武大帝》总投资高达3000多万,这在当时是制作水准相当高的史诗级巨制。剧中的宫殿、军队、服饰、特效都尽量以还原历史为最高目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这些大制作的历史正剧均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产出投入比不完全依照市场运行规律。但是随着影视行业市场化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进入行业,成本低、周期短、受众广的戏说古装剧和都市情感剧显然更受投资方青睐。



在市场化、娱乐化的迅猛发展之下,创作的多元、审美的多样、受众的分化再到互联网的传播、IP的泛滥、流行文化涌入等等的巨变,都在催生着“历史剧”演化为“古装剧”。有媒体统计,近五年来重大历史题材仅完成两部作品,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断档,历史题材剧集的缺失正在引起创作者的重视。


历史正剧回归

时代的呼唤和观众的选择


历史正剧之后,古装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穿越到宫斗、从奇幻仙侠到大女主,古装越来越像一件外衣,包裹着偶像剧、肥皂剧的内核。这些古装剧或是架空历史,或是大肆卖弄宫斗、权谋,雍正成了“绿帽子专业户”、大猪蹄子,“戏说“乾隆俨然成了个卡通皇帝形象。


乾隆皇帝形象


过度的商业化、娱乐化让古装剧市场变得鱼龙混杂,大量古装剧存在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对主流价值观的背离, 过度商业化的市场环境让电视剧制作者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古装剧也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针对于此,总局2015年开始实行业界所称的“限古令”,限制古装剧的播出数量。今年初以来,多次传出古装剧下架、停发许可证等消息,导致大量古装剧尤其是宫斗剧积压。一方面是限制部分古装剧播出,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的优质古装剧补充市场。


所以,总局在重点电视剧选题需要聚焦的四个方面中,就提出要聚焦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要求“深入挖掘蕴涵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着力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在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看来,历史正剧的回归是观众选择。“历史正剧的回归说明,历史本身的魅力、文化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同样会在商业的角逐中胜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中国历史剧繁荣发展最可靠的基石。”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无论在民间还是官方,传统文化发展的热潮已经势不可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载体,能够真正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和内涵的历史剧已经成为市场的刚需。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逐渐发展繁荣强盛,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逐渐生发出一种复兴期待”,这种情绪也会很大程度映射到影视创作上,例如大秦崛起等相关题材的升温便是例证。


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看来,历史正剧正在走向前台,因为人们正希望从历史剧中读出历史文明、历史事实,希望从中得到现实启迪、当代启示。 成功的历史剧创作必然具有文化传承和精神传递的功能。 在经过对历史的“小写”潮流之后,社会对新的历史正剧的需求出现了反弹,新的宏大叙事呼之欲出。


2017年,历史正剧《大明王朝1566》经过修复与调整再次上线播出。与十年前首播时收视率低迷的惨状不同,该剧在优酷的播放量一路攀升,并被网友赞为“国产良心优质正剧”,豆瓣评分高达9.7分。




今年夏天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刷屏,巧妙的剧情设计和精良的后期制作成就了一部较好又叫座的作品,虽然剧中历史人物名字都被改成了谐音,但故事整体基于一定的历史事实,已经颇具历史正剧的品相。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观众对古装剧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披着历史外皮的古偶剧势必难以再掀起大浪花。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的不断升级发展,电视剧集也开始走向大制作、精细化、精品化的发展道路,这些都为历史正剧的回归创造了良好条件。


断档之后

新历史剧如何打造?


事实证明,真正优质的历史正剧并非没有市场,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精品意识,才是历史正剧在低迷困境中得以实现突围的出路。


对于历史剧的创作来说,基本的前提是立足于史实,这就需要编剧在深入历史、把握历史、感知历史的基础上获取创作素材,并且对史实进行抽象、梳理,寻找到复活历史、还原历史的线索,从中把握住历史脉络和人物命运的内在联系。


也有创作者总结出一种所谓“国家主义史观”的方法论,来对影视艺术的史学表达进行指导。这种方法论要求创作者站在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立场来进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尽量避免狭隘的民族史观,更加立体地对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还原及艺术定位。


具体来说,就是以国家主义史观定位创作,以人文观照姿态梳理史料,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切入史实,以现实主义的表达复活历史,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影视作品为基本诉求,这种历史正剧的创作方法也被称之为“新历史主义”。


与此同时,剧集的播出渠道、宣发营销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作为B站为数不多的版权剧,《大秦帝国之崛起》首播时被推上了B站首页。B站用户为这部题材严肃的历史正剧打开全新的刷剧模式。


B站标配“弹幕、鬼畜、表情包”用在正剧上毫无违和并且十分受欢迎。《大明嘻哈王朝1566》《康熙说唱王朝》这些鬼畜视频在B站都有超过百万的播放量。“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你那个脸皮比苏州城墙还厚”“大清亡了?”等流行语也都是来自历史正剧的台词。



《走向共和》中台词 B站首席运营官李旎也曾表示,B站可以边看边交流的特殊氛围也是很多用户钟爱的,同时B站特有的鬼畜文化,能够让原本正经的内容在反差萌的修饰下,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这种二次元传播模式为历史正剧吸引了不少90、00后的关注。


从去年开始,一些制作公司就开始有意识地打造高品质的历史剧,例如欢瑞世纪立项了两部剧集《天下长安》和《江山永乐》,剧名都是对仗的,有打造系列化历史正剧的意味。不过后来《江山永乐》更名为《江山纪》。


《天下长安》由张涵予、秦俊杰、李雪健等主演,讲述了隋末唐初,在群雄争斗、门阀混战中崛起的李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贞观盛世的故事;《江山纪》由高希希执导,冯绍峰、陈宝国、张丰毅主演,阵容同样强大,该剧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成长为合格的军事统帅和成熟政治家的故事。


就演员阵容和宣传物料来看,这两部剧都相当有历史正剧的风范,但他们都面临着播出困难的问题。《天下长安》去年经历两次定档撤档,第二次更是在即将播出的前五分钟被临时喊停,之后至今仍未传出播出消息。《江山纪》原定于今年播出,但是又遭遇下半年的限古令迟迟未能播出,9月传出其再度更名《山河月明》的消息。



除此之外,还有正午阳光出品的《孤城闭》,由张开宙执导、王凯、江疏影主演,试图还原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正午阳光出品为该剧正剧品相保驾护航。正在热播的《鹤唳华亭》讲述了储君萧定权为国天下孤身犯险的故事,由杨文军执导,罗晋、李一桐领衔主演。



这些剧集从宣传来看都有意识向历史正剧靠拢,但是它们在立项备案时大多不是历史题材,所以最终还得以实际播出内容为准。


总而言之,不论是未来创作新剧还是制作完成的待播剧,在观众的选择和政策的倾斜下,历史正剧迎来新一轮创作的春天可谓是势在必行。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2019美国亚洲影视节纽约举办,国际精英斩获“金橡树奖”闪耀世界

【二】卫视招商季:究竟谁是2019年度剧王(总榜/分榜)
【三】《在远方》陈昆晖:这是一场立足于时代的发声
【四】2019年第四季度:古装剧迎来大爆发?
【五】2019年11月-2020年1月54部影视剧建组待开机(汇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