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老师,我拒绝一切仇恨教育。
我们的学生应该优雅、温和、宽容、博大、悲悯、卓越、超拔,我们培养的是世界公民,我们不仅要站在中国看世界,更要站在世界看中国,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民族自信。
我们绝不能封闭,绝不能狭隘,绝不能民粹,绝不能戾气横生,绝不能仇恨那些与你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普通人。
忘记了你所仇恨的那个人,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学生;他也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谁还不是宝宝啊。
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爱。那个孩子是别人的孩子,其实也是你的孩子,他被伤害,就是你的孩子被伤害。
没有人都是一座孤岛,
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
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
欧洲就减少,
每个人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敲,
它为你而鸣!
今天抵制这个货,明天抵制那个货,挥舞着U形锁的,全都是蠢货。
天天喊打喊杀,把外资赶走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吗?干净是干净了,但百业萧条,民生凋敝,最终失去工作,颗粒无收的还是自己。自作孽,不可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除非战争机器启动,你死我活,同仇敌忾,否则很少有人在和平年代给孩子灌输仇恨。仇恨最容易煽动人,也最容易反噬人。一个灌输仇恨的地方,即便看起来正常,其实早已疯癫不堪。
仇恨教育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以否定和排斥为核心。将某一群体视为“他者”,否定他、排斥他、打压他。
二是强调对立和分裂。通过强化“阵营”之间的对立,达到操纵乌合之众的控制力。
三是培养暴力和仇恨情绪。通过渲染紧张、恐惧和敌意的氛围,使受教育者更容易对他人产生敌意和暴力倾向。
仇恨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平等、和谐的社会。
我们当然要铭记历史,但铭记历史不是强化对立和仇恨,而是要和平共处,互相尊重。战争只能相互摧毁,和平才能彼此双赢。
作为老师,我教育孩子的,有最重要的两句话。
一句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一句是我讲的:“让这个世界因为我而有一点点不同。”
你的存在,是否给他人带去幸福?
你的存在,是否让世界有了一点点不同?
这就是一个人,生而为人的最大价值,也是最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