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迷茫与危机
(上篇)
每当岁末冬寒,年关到来,返乡是大部分在外打拼的国人的共同关键词。但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返乡其实已日渐成为种仪式。在故乡与异乡的轮回中,故乡可能早已失去原有的模样并日益淡漠,唯余少许亲人维系。
对于曾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并在毕业后每年春节都会回家的我来说,必须承认,这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故乡和农村的变化是巨大的。无论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是农民整体收入,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在感受上,农村的短板也相当明显。
这是全方位的感受,不仅有精神上更有经济及社会结构层面,不仅关乎当下还波及未来。至少以我在故乡的所见所得,富裕起来的农民,其返贫的危险仍然存在。同时,因为农村人口的外流及“候鸟化”,农村持续发展的根基也处于动摇的危机中。
脱贫的迷茫
十多年前,因为邻村两位当时还年轻的搬运工的无意带动,邻村、我们村及周边村的诸多家庭都在武汉经商并收获不菲。没有经商的部分家庭,基本上也都有青壮劳动力在发达区域打工或工作。所以,基本上村里大部分的家庭都拥有明亮的2层小楼,部分家庭还在县城购置了商品房及轿车,以及相当数量的存款。因此我的家乡,湖北省孝感下属安陆市农村的经济条件,在中部区域而言其实并不差。至少在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都已无忧。
但在武汉等发达区域的经历及经济条件的改善,并没有丰富大家的视野,农村的生活仍然单调贫乏。春节前后的假期里,大家休闲最集中的活动是“打麻将”和“炸金花”。基本上每个湾里都有人凑角打麻将,而在些同姓聚居的湾子里,可能是全湾集中在某一家“炸金花”。曾有人炸金花持续了一天一夜,还有的人被桌下的火盆烫伤了脚板而不自知。
与休闲活动单一相伴的是大家平时闲聊,关注的依旧是别人家的家长里短。诸如,某家今年赚了多少钱,某家的儿子娶了什么样的媳妇及各种内情,还有某家女儿嫁到了哪里及男方出了多少财礼。如果自觉自家小孩嫁得好或娶得好或收入高,自然不忘主动向邻里介绍。全方位“攀比”心态可以想见。如我这等大龄未婚青年,每次过年时虽然乡邻和族人不会当面说什么,但父母在人前总觉脸上无光。
同时,不少乡邻对于教育不再重视,“读书无用论”重新流行。现在老家很多的小孩初中毕业,甚至初中没毕业都不再读书,而家长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告诫小孩读书很重要,如今他们的观点是读了再多书还不是要出来打工,与其这样不如早点不读。对于未来,无论是大人还是未成人基本都没有什么规划,随大流被动行动。
潜在的危机
农村婚恋状况的忧虑,也非空穴来风。现在农家男孩娶媳妇不仅有办酒和三金,很多女家还要求男方在城里或镇上买房(虽然基本上不会去住),其成本并不低于很多城市。
小姨家小表弟16年春节结婚,女方家虽然没要求在城里买房(新娘是同湾的),但小姨家对房子重新装修、购置家俱、办酒及赠送礼金的投入累计近20万,而表弟还有个哥哥没有结婚。
与返贫危机同时存在的,是农村传统宗族结构与乡邻结构的日益消解。因为个体及单个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还有各家庭主体力量日常都在外地,农村的人情开始淡漠,宗族与乡邻之间的联系基本也限于春节期间。
平时谁家有事办酒,若不是在春节期间,同族人基本上是不会回来帮忙的。如有人建房子基本上都包给建设方,像十多年前那样同族出人协助、借钱支援的互助景象,现在已经消失了。
与此同时,因为人口的流失与候鸟化,农村常住少量的“老弱”留守人员,青壮年常年在外。而且当前基层组织与村民的联系十分有限,村干部只有支书、村长、会计3人,原有各组长和民兵连长已不复存在。而且部分区域村干部口碑不佳,存在私设名目收取费用的情况,村民对他们缺乏认同。
上述原因的综合,导致当前农村池塘淤积、河道失修,重点区域和设施缺乏日常的巡视与排查,基层动员与风险防范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因为乡邻的主要经济来源已不再是农业,农民对土地已不再呵护。无论是耕种自家土地,还是兼带耕种别家土地的农户,都不再培育农用肥补充于农田中,农田开始板结、土地肥力开始流失。同时,农民为追求高效的驱虫效果,会使用高毒性的农药并把药瓶随手扔至池塘或河道。长此以往,农业持续种植的土地和生态环境基础基本被破坏,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