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融证券主办的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1月11日举行。本届论坛以“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围绕“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主题,建言金融强国建设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扩大机构投资,支持长期资金入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在论坛上提出几点建议。二是扩大保险资金对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要为保险资金扩大对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创造条件。建议有关部门改进对保险资金投资效益的考核办法,把按年度考核改为按3年考核,以适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特点。三是进一步发挥信托公司的投资功能。除发展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业务外,建议有关部门发挥信托公司的投资功能。有关监管部门要支持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年计划,把城乡居民相对分散的长期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对中小银行和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 四是建立股票市场特定稳定机制。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稳定股市发挥了积极影响。建议把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常规备用工具。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围绕“加快构建耐心资本发展壮大的市场生态”发表主旨演讲。“发展耐心资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基础制度,统筹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肖钢说。肖钢建议,第一,更好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作用。需要从募资端、投资端、退出端发力,优化全链条的生态体系。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要支持设立市场化的S基金和并购基金,深化私募股权创投二级市场份额交易试点,推动份额质押融资和实物股票分配,进一步活跃产权交易市场,加速“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第二,持续改进政府引导基金功能。一是要明晰政府引导基金的宗旨,政府设立引导基金主要是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增加全社会创新创业资本的供给,着力解决创投市场失灵问题,加大对早期项目、科技前沿“无人区”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容错机制,要增加风险容忍度,擦亮风险投资、长期投资的底色,要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重视孵化新技术、新企业,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竞争力。三是提升基金管理能力,要打造一支懂产业、懂市场、懂法律、懂资本运作的团队,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投资决策流程,发挥管理团队的能动性。第三,大力发展企业风投基金。需要着力解决“不敢投”“不愿投”的问题,进一步健全业绩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对整体投资组合实施长周期考核评价,根据投资策略和功能定位,设置不同的容错率,不以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为目标。“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吴晓求认为,市场化是金融强国形成的历史起点。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市场供需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法治化是金融强国形成的制度基石。构建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健全法律监管机制,确保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为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国际化是实现金融强国的核心路径。增强资本市场的全球竞争力,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自由化、国际化的本币,以及高度开放资本市场的形成,是金融强国两个最重要的标志。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逐步放宽外资准入,打造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交易中心和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建议,下一阶段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强化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大力促进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发展,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文化。强化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着力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大力促进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发展,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文化。
一是强化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要夯实高质量上市公司基石,在融资结构、公司治理、专业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协同发力,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力度,落实市值管理责任,更好发挥并购重组作用,助力上市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二是着力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下一步,要继续提高IPO定价水平,增强主流机构定价能力。引导长期投资,减少非理性交易,真正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质量,让投资者了解真实价值,持续优化股市和金融期货的交易制度,改善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三是大力促进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发展。加快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完善PE/VC、“募投管退”的支持政策,协同推动政府引导基金的长周期考核,努力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的良性循环。四是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文化。督促上市公司、行业机构坚守法治诚信、契约精神,履行诚信义务和受托责任,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彻到信息披露的全过程,把“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创造优良的市场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