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化重点领域公平竞争治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改善消费环境。整治损害市场秩序突出问题,更大力度解决经营主体关切诉求。提升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水平,着力提升监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跨区域执法协作指导意见
去年以来,我国经营主体的发展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总体上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市场监管总局规划和财务司负责人王国伟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实有登记注册经营主体数量1.89亿户,其中企业6086.7万户,分别同比增长3.1%和5.4%。
王国伟指出,去年我国经营主体发展难能可贵,为解决经营主体困难,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助企纾困,涉企帮扶力度。2024年,重点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督促退还涉企违规收费7.2亿元。
对于经营主体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激发企业活力意义重大,这离不开规范化标准化的涉企执法。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介绍,2024年,市场件总局印发推进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出台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发布系列执法办案指南指引,全面推行“监管为民”的执法理念,全程规范执法行为,全力推动过罚相当、类案同罚。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出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的项目清单累计达到3952项。2024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这三项清单办理的减罚免罚案件超过21万件。
况旭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全面提升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大力推进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执法行为“八个严禁、十个不得”,出台跨区域执法协作指导意见,继续分领域发布执法指南指引,编制典型案例汇编,推动实现标准统一、尺度一致、程序规范,坚决防止粗暴执法、随意执法、趋利执法和不文明执法。
纵深推进服务型执法,让“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创新执法模式成为执法的常态。推广说理性执法文书,提升企业法治思维,推动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同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挑战道德底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突出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严惩不贷。
况旭还表示,将将着力提升执法能力和质效,加快提高智慧执法水平,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案件办理全过程可溯、全流程管理、全环节约束。将开展执法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提高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执法的满意度。
王国伟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落实与财政、货币、就业、贸易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的监管政策,优化监管服务。
着力整治利用平台规则破坏公平竞争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不断优化市场监管方式和手段,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束为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充分激发广大中小微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针对社会集中反映的“仅退款”问题,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就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
束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从促进平台规则公平透明、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净化直播电商行业生态等方面着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抓紧完善平台规则、直播电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着力整治利用平台规则破坏公平竞争、侵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打击直播电商领域虚假营销等行为。
同时,将围绕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市场竞争公平统一,聚焦平台经济、民生保障、自然垄断等重点领域,强化反垄断执法,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反垄断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
强化政策和标准的协调配套,支撑“两新”工作
去年以来,我国实施“两新”行动,安排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企业购置设备工器具,支持居民对耐用消费品进行以旧换新。
王国伟介绍,为服务“两新”行动市场监管总局计划制定国家标准294项,目前已经发布了168项。
具体来看,在设备更新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研制污染物排放、能耗限额、设备能效等领域国家标准81项,有效促进了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的设备更新换代,加快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发布家电、家具、汽车等领域国家标准49项,为国家资金支持消费者购买更高品质、更加安全的产品提供了标准支撑。
为强化循环利用,市场监管总局加大标准供给,发布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等国家标准38项,让废旧产品“回收得了、利用得好”。比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对于促进动力电池规模化规范化回收、助力汽车以旧换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国伟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2025年重要标准研制,坚持能早尽早,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确保标准制定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标准实施应用和监督执法,强化政策和标准的协调配套,支撑“两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