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银球来回飞舞,隔网交手的正是狄仁杰和元芳。
狄仁杰年纪虽大,身形也已发福,但球却打得极为聪明,元芳纵然是一身好功夫,也被调动得左支右绌,经常接不到球。这不,眼见元芳跑到远台救球,狄公举拍轻轻往近网一抹,又得一分。
这时,如燕正好端着一盆西瓜进来,招呼道:“天气炎热,不如先歇一歇吧。
元芳闻言,收拍拭汗道:“大人老当益壮,在下实在不是对手。”
狄公笑道:“桌球之妙,妙在隔网交锋,是以老夫虽体力稍逊,但只需细心观察,通过提前调度,倒也可以不处下风。”言罢,接过如燕递过来的一片西瓜,在桌边坐下。
待狄公坐定,元芳和如燕二人也围桌而坐。
“弃赛之事,元芳你怎么看?”狄公问道。
元芳正在吃瓜,听狄公突然发问,赶忙道:“此事虽事出有因,但一码归一码,弃赛总是不妥的。”
“何错之有?换了我,也一样退。”如燕道。
“意气用事,几位小将也已道歉认错了。”元芳道。
“就算有错,也不是他们有错在先。换帅这么大的事情,事前和队里充分沟通协商过了吗?难道官大一级就可以压死人吗?”如燕依然愤愤不平。
狄公道:“看来,要讨论这个问题,先要揭开两个谜团,”
“哪两个谜团?”如燕问道。
“第一个谜团是,下边的举动到底是自发,还是有人幕后操纵?”狄公道。
“刘教头已经声明他事先并不知情,如果他真的参与此事,以他的为人,,应该不会‘甩锅’给队员们,定会把此事的责任包揽下来的。”元芳道
“我也觉得刘教头是条汉子,相信他事先应该并不知情。那第二个谜团是什么呢?”如燕问道。
“上面解释是改革需要,是对事不对人;小将们认为是针对刘教头,是对人不对事,故而有此误会。所以第二个谜团就是上边的这一决定,到底是‘对事’,还是‘对人’?”狄公缓缓说道。
“听说这次改革,改的并不只桌球队这一家,其他项目也在改,所以说应该还是‘对事不对人’。”元芳道。
“桌球队是王者之师,所向披靡,为什么说改就改?要改革也得先改那些成绩下滑的队伍呀。更何况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就算需要改革,难道就这么迫切,依我看,就是‘对事不对人’。”如燕道。
二人僵持不下,一起将目光投向狄公。
狄公拿起一块西瓜,端详片刻,道:“我等吃瓜群众,无从了解此事的更多信息,单从表面看,‘对事’、‘对人’的因素好像都存在,不过,细思之下,主要还是应该‘对事’,况且,解决了‘对事’的问题,可能很大程度上也能解决‘对人’的问题。”狄公道。
“你也当过大官,哪里是什么‘吃瓜群众’?依我看,根本就是‘官官相护’。”如燕拿起一块西瓜,赌气似地狠狠咬了一口。
狄公闻言,笑道:“改革看上去是‘对事’,但改革也有规矩。”
“什么规矩?”元芳问道。
“改革,必然涉及到利益的调整。”狄公道:“所以改革的规矩就是:先定规则再改革,于法有据搞改革。”
“这又如何,难道定了规则,改革就不会涉及到利益调整了吗?”如燕似乎对此并不以为然。
“正是因为触动利益调整不可避免,才体现出事前制定规则的重要性。”狄公道:“就拿这个桌球来说,由于我华夏队一枝独秀,国际桌协也经常搞些改革,比如加大桌球的尺寸,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到比赛之前,或比赛进行过程中,再随意决定或改变比赛用球,如此是否可以?”
“这怎么可以?就算国际桌协再有权,也不可能如此任性。”如燕道。
“所以,只有在改革之前就制定好清晰的规则,那么在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大家只要执行规则和法律就可以了;反之,如果没有规则和法律的预期,一旦在利益和立场方面出现分岐,那么‘对事’、‘对人’的纷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先定规则再改革,这是否就是现代人所谓的‘程序正义’?”元芳问道。
“正是!”狄公答道:“大多数的人,总是比较关注实体问题的是非对错,而容易忽略程序问题,殊不知,有些时候,程序问题比实体问题更重要。”
“刘教头刚刚竞聘上位,数月之后便被单方面决定调任他职;小将们对此事有想法,但未通过正常程序反映诉求而是直接采取放弃比赛的形式来表达,现在看来,这两件事恐怕在“程序正义”方面都有瑕疵。”元芳解读道。
“说是这么说,但依我看,就算小将们按程序反映问题,恐怕也是于事无补。”如燕还是不服气。
“未曾试过,怎知于事无补?“元芳道:“不管怎样,如果他们按程序表达诉求却不被采纳的话,你支持它们不也更显得理直气壮吗?再说了,如今是信息时代,千万不要低估了小将们的影响力。”
狄公吃了一口西瓜,道:“是啊,信息时代,有这么多吃瓜群众围观,法治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信仰。”
作者:洋杨大观,法律读库“狄仁杰探案”系列文章作者,微信公众号“洋杨大观 ”。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法律读库 欢迎原创文章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