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线下
童话般的美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卫视  ·  中国味·非遗年 ... ·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  任丽娟,已履新 ·  4 天前  
河北卫视  ·  欢欢喜喜回娘家 团团圆圆暖心“醒酒面” ·  6 天前  
河北卫视  ·  河北卫视今天19:30播出!“2025京津冀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线下

把生命加倍 #F1450

水库线下  · 公众号  ·  · 2020-01-21 15:51

正文

旧文重发系列

把生命加倍 #F1450

 

本篇为人口卷

 

为什么进化出三代同堂。

 

 

一)原始社会

 

近日家母咳血,因而也无心嬉戏。

侍奉汤药之余,胡思乱想,突然想问一个问题。

 

“一个65岁的人,活在古代,会是什么情况”。

什么情况,首先,她绝对不会是祖母。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65岁的人,在古代,至少应该是“曾祖母”。甚至可能是“玄祖母”。

  • 婴儿:1岁

  • 父亲:15岁

  • 祖父:30岁

  • 曾祖父:45岁

  • 玄祖母:60岁

 

 

譬如说,前一阵子颇迷唐嫣的苹果肌。唐嫣拍《锦绣未央》,讲的是北魏拓跋氏的故事。

而我们来看看拓跋皇族的谱系;


出生

间隔

拓跋珪

371


拓跋嗣

392

21

拓跋焘

408

16

拓跋晃

428

20

拓跋濬

440

12

拓跋弘

454

14

元宏

467

13

元恪

483

16

 

这说明什么,说明拓跋和唐嫣谈恋爱时,仅仅是一个12岁的小屁孩。

小学五年级的水平,打“王者荣耀”的年级。

 

电视上罗晋和唐嫣爱得死去活来,其实在正史中,罗晋演一个12岁的小屁孩,是无论如何也演不象的。还不如让全“儿童版”的红楼梦来拍,更现实一点。[1]


再比如说红楼梦。“林黛玉进大观园”是红楼梦的开始。

关于“黛玉入园”,红学界一直有二种说法。一种认为是8岁,一种认为是10岁。

 

但无论八岁,十岁,总而言之很小很小的啦。

进了大观园之后,后面的故事大家也很清楚了。黛玉就和贾宝玉,谈起了恋爱。

 

整个红楼,到大观园破灭,贾府灭门,前后不过二年多的时间。

有一种野史观点,认为黛玉死于小产。死状和小产高度相似。

你换算一下,宝玉黛玉二人,他们的婚姻和生育年龄,又仅仅只有几岁。



再往前翻一点,更为厉害。

在原始社会,譬如BC5000,当时的人类更加弱小。

 

智人时代,平均寿命只有17岁。

人类的代际更替,生育率必须达到2.1

考虑到原始社会的死亡率非常高,假设1/3的孩子,死于野兽和疾病之手。

这意味着原始人的生育率,至少要达到3.

 

然后你再换算一下,女孩子月经初潮11岁。平均2年生一胎。

那就是连续不断地生了。

接连不断地,一个接一个地怀着。

 

参考阅读《一个严肃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生孩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83694/answer/272033130

 


 

 

二)现代社会

 

而我们目前生活的“现代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几乎没有11岁生孩子的例子。

哪怕20岁之前,高中大学如果有人怀孕,也是全市轰动。整个学院的新闻。

 

按照正统的生物学家,我手里看到的几篇论文。

无一例外表示,“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4~25岁”。

“如果拖延到28~29岁,卵巢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老化”

 

你再去翻1000篇学术著作。也绝不会有学者,建议你把“生育年龄”放在12岁的。

唐嫣初见拓跋的小屁孩岁月,而且要赶快生子,晚了就抢不到皇位了。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学制”却越来越长。

古代14岁称“束发之年”。如果是君王,则要行“冕冠之礼”,冠礼之后,君王就可以执政。太后撤去帘子。

 

苏轼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那一年他38岁。

38岁,已经堂而皇之自号“老夫”。而且周围的人,也公认他老头子了。

 

前二天教科书掀卫青、霍去病风波。

霍去病建功立业的时候,24岁。

大破匈奴。千古第一人。这份功业,今天没有任何24岁人可以做到。

 

 

我们现在的学制,目前“本科”教育16年。一个正常的大学生,毕业时22岁。

十七八岁想出头,除非你去拍电影。

 

更严重的,22岁“本科”还不够。

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考“研究生”和博士。毕业时25~28岁。

再眼睛眨一眨,耽搁二年。

对于许许多多的都市人来说,“职场”开局从30岁开始。赚工资打工成熟,从30岁开始。

 

我们的学制,实在太久太长。

等我们毕业的时候,古人都快要退休了。

 

 

 

三)被延长的生命

 

你以为我想吐槽“超长学制”么。吐槽生命的浪费么。

错了,我真正想问的,60岁为什么是祖母。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把所有的“岁月”乘以2,正好就是古人。

 

有时候我甚至想,是不是外星人,偷偷把我们的时间拨慢了。

 

 

我们的生命,的确是延长了。通过更多的营养,更好的医疗,宋代的平均寿命,大约仅30岁。[2]

而到了今天,远远不止60岁。

 

但是,更绵长的寿命,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更多的谱系。

假如有一个老祖母活到了60岁,她并不是有15+15+15+15的四代玄子孙。

反而是30+30二代子孙。

更长的寿命,带给我们更长的生长周期

 

 

 

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东北的大米好吃。

南方天热,米稻一年二熟,甚至一年三熟。单论产量,东北远远不如南方粮仓。

 

可是从营养和口感上,东北“一年一熟”的三江大米,却秒杀了南方稻。

东北天寒,植物致密。

精密生长,每一寸都更紧致。哪怕伐木制具,东北的木材也远远超过南方。

 

 

同样道理,如果你看人种的话,《临高启明》对于明代的人种,进行了蔑视的嘲笑。

当时的中国人,身材矮小,男性平均不会超过1.50米。

骨瘦嶙峋,体脂率低得可怕。

 

古代的中国人,大约有99%的人口,一辈子都接触不到“蛋白质”。

在梁家辉电影《棋王》中,他讲述了一个道理。有一个轿夫,一辈子只吃过一次肉。20年前扛一个县太爷,过黄河的时候,县太爷开恩,碗里加了二条肉丝。

平常时分,你吃吃杂粮加糠加馍馍就不错了。

 

长期的蛋白质缺乏,使得古人都患上了“蛋白质缺乏症”。


但是,另一方面,古人的“力气”却是惊人的。

一个瘦瘦小小的挑夫,动辄可以拉起200斤的扁担。连续干活十几个小时。

你今天吃得白白肥肥的,你都挑不动200斤。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透支生命”。

凡是做重体力活,做旷工苦役的,一般都死得很早。

因为他们透支了元气。人类长期超负荷劳作,营养品补充又少,自然得用生命力来还。

老天爷记账的。

 

 

中国人,长期以来,喜欢把日本人叫做“小日本”。

因为日本人矮矮小小。如果说,古代中国人法国人平均身高1.50米,则日本人大约只有1.40米。

长期的营养不良,可以参见今天的北朝鲜。

 

但是明治维修之后,日本急剧的工业化。相应的,日本的食品工业能源大发展。

牛奶,肉食品,乳制品,纷纷跟上。

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的身高已经超过了中国人,显得更为高大魁梧。

 

1937年的日本人,和1837年的日本人,简直就是二个人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