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以调查见深度;以商业故事见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封神》展现的是何种民族心理? ·  16 小时前  
中欧商业评论  ·  西门子管理学院:赋能员工成长,驱动企业战略落地 ·  22 小时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1300亿泡泡玛特,走出盲盒 ·  昨天  
FT中文网  ·  损害美国经济的短期思维 ·  2 天前  
FT中文网  ·  为什么香港不能放弃联系汇率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雅虎之败:时也,命也?抑或,作也?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3-29 11:41

正文

导言


原本可以成为Google、Facebook的“爸爸”,微软的“儿子”,最后却沦为互联网浪潮的“弃子”。雅虎之败,时也,命也?抑或,作也?


金梅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来源

雅虎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曾是马云的偶像,辉煌时期比肩谷歌、微软等巨头,市值最高达到1300亿美元。2017新年伊始,却以48亿美元出售核心资产,走完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征程。


变卖掉核心资产的雅虎给自己取了新名字Altaba,被媒体戏称为“阿里他爸”。Altaba剩下的主要是阿里巴巴15%的股权,雅虎日本公司35.5%的股权,可转换债券、现金、外部小额投资及非核心专利技术。


这位昔日“大哥”在搜索市场输给了谷歌、在分类广告行业输给了Craigslist,随后Facebook取代了其门户网站霸主地位……被“小弟”们埋葬的雅虎,最终沦为市场配角。


1



雅虎公司创建于1995年,凭着初创企业的那股冲劲,雅虎相继推出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网页广告等业务,无不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仅一年时间,便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激励了无数的后来者。2000年,雅虎市值达到128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



雅虎最初靠建立门户网站、售卖广告位来赚取利润,因此“提高流量”是雅虎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为了快速提高流量,雅虎开始收购流量大的公司,这种片面追求流量和疯狂投资的并购行为对网络泡沫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破灭,雅虎受到巨大冲击,股值蒸发高达90%。


雅虎亏损期间,时任首席财务官德克尔将某些亏损的项目撤出,裁掉了在线支付、竞拍、购物等项目。这种方法很快地控制住了公司的预算,雅虎暂时脱离危险境地,也使其失去了未来发展的想象力。


互联网泡沫过后,新上任的CEO塞缪尔延续传统媒体业务,对正在崛起的颠覆性技术缺乏重视。当发现搜索竞价排名可以给雅虎带来巨大财富后,雅虎匆忙布局搜索技术,盲目与谷歌竞争在线搜索业务。这次布局没有利用好传统品牌优势,反倒消耗了雅虎的大量精力。


在与谷歌、微软的协议中,雅虎看重的是搜索广告营收的主要分成,而把更重要的搜索核心技术、人才、市场及更宝贵的用户数据拱手相让。雅虎将搜索业务外包给谷歌,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扶持”谷歌。在觉察到不对的时候,为时已晚,Google、bing已经成了搜索的代名词。


雅虎在与竞争对手的交锋中也一次次错失良机。早在1997年,谷歌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便想以100万美元将谷歌的前身“BackRub”出售给雅虎,但被拒绝。2002年,雅虎尝试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谷歌,而谷歌要价50亿美元,交易再次失败。业绩下滑后抛售谷歌股份,使后期的雅虎已不能分享谷歌的发展盈利。


2006年,雅虎曾有意收购处于初创阶段的Facebook,然而一味压价最终导致交易破裂。不过,雅虎在2005年以10亿美元和雅虎中国换取了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权,虽然日后因阿里回购而有所减少,但成为了雅虎收购最漂亮的一战。


随着iOS和Android系统的出现,2007年全球互联网行业走入移动互联网的新阶段,雅虎在CEO的频繁更换中,经历了混乱的战略布局,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布局的黄金时期。2008年,微软曾对雅虎发出了446亿美元收购的邀约,被雅虎拒绝。



2012年,玛丽莎·梅耶尔出任雅虎CEO,花费23亿美元买下多家公司,但所在市场大多已被谷歌和Facebook占据,难以推出明星产品,让原本混乱的公司战略交织如麻。2016年,雅虎用户数据大规模泄露,其实,该数据泄露事件可以追溯至2013年,影响10亿账户,2017年泄露数据上升至30亿。雅虎巨轮就这样沉下去了。


2



回溯雅虎建立,它并不是创始人杨致远和费罗深思熟虑、精心谋划的产物,而是他们发现了当时的互联网存在信息孤岛的解决办法,于是偶然地就开始了。因此,雅虎创始人没有比尔·盖茨、史蒂芬·乔布斯那样浓郁的个人色彩,没有形成灵魂支柱的作用,更没能将战略构想化为企业的文化基因。


“无论是国内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还是美国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基本都是创始人主导,使公司创新的价值观能够一以贯之,在快速变化的浪潮中不断自我革命。”



杨致远曾经预测了未来,他说在电商之外,社区、内容、搜索、个性化,是未来互联网的四个战略核心。但雅虎看对了趋势,押错了方式。没有路径的规划和技术的支撑,雅虎没能攻克其中任何一个堡垒。社区是Facebook的天下,搜索是谷歌的天下,个性化是后崛起的苹果的天下,内容方面巨头们可谓集体失语。


然而,雅虎上市之后,公司股权大部分掌握在华尔街的投资者手中,创始人被职业经理人取代。掌管公司的是职业经理人,就不可避免地追求短期业绩,一遇到财政危机就抛售股票、抛售技术获得短期的虚假繁荣,一旦无法逆转局面,CEO就要卷铺盖卷走人。CEO的频繁更换使公司统一的战略和愿景部署如梦一般渺茫并且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雅虎官僚作风日盛,造成组织资源的大量浪费。


雅虎共经历了8任CEO,平均任职时间为两年左右,期间公司的经营战略也不断转变。雅虎在20年先后发行过的20版公司介绍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定位始终在科技公司与媒体公司之间不停摇摆。一会儿是搜索公司,一会儿是娱乐公司,一会儿是媒体公司,一会儿又是包罗万象的门户网站,以至于雅虎没有核心业务,在IT圈子中越来越被边缘化。


由于战略方向不清晰,导致其在战略收购上没有特别的敏锐性,只能跟随性、被动式地进行投资,在风头被谷歌、Facebook占尽的情况下,他们的收购必然失败。2012年,雅虎CEO “硅谷女神”玛丽莎·梅耶尔先后收购了50多家公司,涉及社交网站、轻博客、视频、游戏、电话会议系统等领域。不少公司在被收购后不久便关停了业务或逐渐消失,雅虎因此被称为“创业公司杀手”。


对比之下,战略清晰的谷歌则通过收购,迅速发展起来自己的谷歌地图、Android系统、视频网站Youtube等业务,成为谷歌的核心资产模块,让谷歌成功走向多元化道路。雅虎不但无法通过并购成功走向多元化道路,更因为这些并购,使其核心业务被严重稀释、现金流也因此面临困难。


2010~2016年,为缓解资金压力,雅虎对被定义为“非策略资产”的专利进行出售。对外转让高达3157件专利,而这些专利,有相当一部分转让给了其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在当今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当把专利这些参与市场竞争的炮弹和武器出售之后,最终所谓的核心资产“搜索引擎”也不得不面临被出售的命运。混乱的雅虎,像一个破落贵族,在子孙后代的任性挥霍中,被作死了。


3



谷歌、苹果为什么火爆?并不是资本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思考总是领先于时代,所以他们一直引领世界。没有永远的王者,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就要永远保持活力。无论是人,还是技术,抑或是文化,其实都有生命周期。


马云曾经说过,淘宝、支付宝、天猫这样的很多业务,每个业务大概就是三年,最多不超过五年的周期。在这个产品的周期过去之后,下一个产品就要接力上来,如果没有下一个产品接力上来,那么整个行业进化速度太快了,公司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雅虎作为门户网站,由于缺少针对性,难以建立用户数据资源优势和广告精准优势。缺少对用户的区别细分加剧了雅虎核心业务的丧失。2004年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雅虎的众多竞争对手迅速成长,其核心门户业务如搜索、邮箱、视频、社交、图片等不断衰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