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混战后,如今三国争霸
2017年7月18日晚,正在美国华盛顿出差的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顾不上参加2017中美企业家峰会的欢迎晚宴,提前乘坐飞机赶回了中国。那天晚上,白岩松主持的央视《新闻1+1》节目中,社科院专家称有些企业非理性海外投资“实质上是一种转移资产行为”,节目中恰好提及了苏宁2.7亿欧元控股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一事。
中国体育版权市场主要购买者经历了四轮洗牌
尽管事后证明这只是一则误伤,但苏宁在体育产业大手笔的辗转腾挪依旧令人生疑,体育产业如何提升零售主业,甚至与金融、投资、文创、置业板块协同发展。对此,苏宁并未回复腾讯财经《正片》的问询。
“苏宁坐到了火山口上。”上述体育行业人士忧虑地表示。
该人士腾讯财经《正片》分析,聚力体育运营版权五年下来要投入近200亿元,资金层面应该没问题,毕竟背靠苏宁这棵大树,“5年下来至少赔50、60亿,最后能带来什么产出?赔钱孵化的付费市场能否形成呢?如果届时还没看到赚钱的希望,下个周期版权可能要涨价到400亿,到时候你该怎么办?”
在苏宁2017年初战略发布会上,张近东就曾表示,在文创、体育领域,视频业务和足球俱乐部的运营上,在国内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盈利模式。
接近苏宁高层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正片》,在苏宁云商业务企稳后,张近东对体育业务投入了更多精力,“现在经常去PPTV官网看比赛,什么球都看,有时候对演播室效果不满意会直接打电话过问。”
事实上,苏宁已开始在公司内外进行一系列变革。
就传媒内容线来说,PPTV聚力体育已经从文创集团中拆分至新成立的体育集团,由苏宁集团CMO卜扬统管,曾钢是实际负责人,聚力体育全平台的广告招商业务则由体奥动力副总裁张鹏负责。
腾讯财经《正片》了解到,今年10月份,推迟已久的苏宁体育资源推介大会将会召开。除了苏宁接盘体奥动力持有的中超、亚足联版权外,苏宁还正与体奥大股东华人文化磋商,欲图买下其持有56%的股份,长期锁定中国足球版权资源。不过目前这笔交易尚未完成。
赵军告诉腾讯财经《正片》,现阶段公司最重要的在和足协沟通如何长期可持续运营中超版权,同时也在尽力帮媒体平台版权变现,“现在不想方设法帮媒体平台赚钱,后续我们的生意也不好做。”
一家独播体育版权固然能吸引用户,但从商业变现来说压力巨大。为此,苏宁还和当代明诚成立了合资公司,打算将手中全部欧洲足球版权已2折的价格注到合资公司中,由新英体育进行版权分销,前提是优先保证聚力体育的播出权。
不过,令市场疑惑的是,不再争夺天价版权的乐视体育退出后,体育版权江湖中的新媒体仅剩苏宁及腾讯两家平台,一向谨慎理性作风的腾讯对足球版权有多少兴趣,这存在问号。
腾讯财经了解到,目前苏宁聚力体育已经开始尝试会员付费模式,其app下载量超过千万,最近连续签下几个广告招商大单之后,给了苏宁内部员工很大的信心。
苏宁之外,版权争夺初期即连续签下NBA、FIBA等篮球独家版权的腾讯体育,在这两年间没有跟进任何天价版权,而是在深耕IP运营。目前,众多版权中,几乎只有NBA这一赛事版权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其他版权皆为亏损。
“腾讯最近签了很多版权,我们挺遗憾的,应该去参与一下,因为整体来看,现在版权价格比高点低了不少,差距有3到5倍。”魏江雷表示。
在垄断除了CBA之外的所有篮球独家版权外,腾讯也在国际足球版权资源上也不甘示弱,欧冠欧联、英超、意甲、法甲都在手中,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中的NBA、NHL、NFL,以及法网、温网、美网都是独家版权。相较而言,腾讯体育无疑是市场版权最为丰富的新媒体平台。
对此,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表示,很多版权商对中国市场是后知后觉的,他们预期很高,但现在中国体育市场已经回到理性,需要和他们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体育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慢慢积累的,就像赛事IP一样,同样需要耕耘,”现在也不算收割,价格合理就买,不合理就不买,纯粹做生意的逻辑,有当然最好,没有就再等等。
曾担任乐视体育总裁的张志勇评价称,腾讯体育是最有可能成为体育媒介最有力的进入者,这是消费趋势和公司基因决定的,非人能所左右。
不容忽视的是的一股力量来自当代明诚。在拥有上游俱乐部、中游场馆+经纪+营销之后,收购新英体育将补齐当代明诚在体育产业内容平台上的短板,与苏宁版权分销的合作也让这笔收购案充满想象力。
一位体育版权资深人士认为,苏宁以足球版权为主,腾讯笼络了所有篮球资源,未来体育媒体还是寡头游戏,一家独大不是没有可能,如果垄断之后发现能赚钱,优土、爱奇艺、新浪、暴风这些暂时缺位的平台玩家也可能走进牌桌。
“这生意,成或者不成,都是未来三到五年的事,那会儿版权都会到期,起码能看得见更清晰的商业轮廓。”他告诉腾讯财经《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