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档案春秋"(微信ID:dacqbjb)授权转载。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于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在流通了近7年后,该套货币于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第一套人民币作为“开国货币”,其独特的政治意义与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没有其他任何一套人民币可以比拟。
本文口述者杨琦,1925年生,籍贯上海,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在新四军6师18旅《大众报》排字,1944年起在江淮印钞厂、华中印钞厂、北海银行印钞厂从事雕刻制版工作。他于1948年间,参与了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雕刻、制版,同时也担任了10元和50元票面图案中的工人模特。
第一套人民币10元图样(正面)
第一套人民币10元图样(背面)
1948年,那是我这一生中最令人激动、年轻又快乐的岁月。当年3月下旬,在山东日照五莲山西北的小山村,北海银行发行局局长杨秉超召回了还在胶南县红石崖工作的我。等我赶回五莲,就立即前往杨局长的办公室,同时在场的还有我的同事翟英。
当时北海银行印钞厂中掌握雕版印刷技术的仅有我和翟英。杨局长向我们下达了与其他解放区印钞厂一同设计并刻制人民币模版的任务,并宣布:经领导研究决定由你们两人先设计一款10元币。
同时他还叮嘱我们:要抓紧时间,要认真细致,总之要快,整个形势发展,要比想象的快得多。同时要严格保密,这次任务是党中央领导作出的决策,由有关领导内部布置的,尚未公开,所以特别要做好保密。
我记得,杨局长还说,设计既要有时代精神又要有多样风格。随后小心翼翼地把一张卷起的白纸交给我们,纸上用毛笔写有好几款“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其中一款用红笔勾画出来做范本。事后得知这六个字竟是当时主持中央财经工作的董必武同志的墨宝。
董必武
送走杨局长以后,我们就着手思考10元人民币的设计草案。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经反复商讨,我们大胆提出采用工人和农民的图案:一手拿枪,一手扛铁锤、锄头。
方案提交数日后,杨局长对我们说:经领导研究基本同意你们所报的设计方案,主图选用工人、农民立意很好,歌颂了劳动大众,符合大方向,符合时代精神。如果把工人、农民手中的枪去掉,只拿铁锤、锄头这样就更好啦,更符合大方向。
基本方案确定后,我们就进入具体的设计与画稿了。根据领导审定的设计方案,10元人民币的币面由工人、农民头像的主景图案和币面四周的花边图案及装饰组成。10元币面的门花和角花装饰由吉祥如意图案组成。
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
吉祥如意是中国各族人民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祈盼。每逢新春佳节,人们总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一些年画艺术家把“吉祥如意”形象地融合在各种年画中,如河南的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镇、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等年画,都把吉祥如意与灶神、门神、财神等融合在一起,绘画出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图案,把一个美丽的春天点缀得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我们努力地尝试着把这种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意境运用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图案装帧上,表示对第一套人民币的良好祝愿,让吉祥如意常驻人间,与人民朝夕相处。
这些构思与想法受到杨秉超局长的赞扬,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与支持,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之后,我们又接到了设计50元币的任务,有了之前设计10元币的经验,我和翟英的工作也进行得颇为顺利。
按设计方案,10元和50元币面均由工人、农民头像的主景图案组成。为了保密起见,领导决定不另请人当模特。由于我是工人出身,翟英是农民出身,领导就让我俩分别担任工人、农民的模特。为此,杨局长(好像还有副局长王志成)请来了一位擅长人物肖像素描的姓李的画家与我们相识,并约定第二天再来。
翌日,老李带了画板等工具,单独来到我们住的村屋为我与翟英画像。这原本是杨局长为我们向房东借的一间偏屋,由于山区房子较矮且无窗,室内采光极差,无奈我们只能站在门外的露天场地上,让老李写生素描。
青年时代杨琦
我头戴工作帽,身穿背带服,肩扛锤子;翟英戴顶竹斗笠,扛把锄头,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完全用上了平日出操列队的功夫。每个动作姿势都要反复进行多次。经过数日描绘、修正,一幅身形俱佳的工人、农民肖像绘画终于完成了。这年我23岁,翟英24岁。如果画家老李还健在的话,已是90高龄的老人了。
工人、农民的肖像绘画图案完成后,就要在铜版上制版了。但此时解放山东潍县(即潍坊)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印钞厂的机器物资尚在千里之外的胶东昆嵛山里埋藏着。
怎么办?不能等!没有刻针,我们就到洪凝小街(现为五莲县址)买了多种型号的缝衣针,装上木条柄,又向房东老大娘买了一点纳军鞋用的“鞋底线”扎紧。
没有刻刀咋办?我买了一柄废旧的“洋伞”钢骨和自行车废旧钢丝,到铁匠铺请老铁匠改制成刻刀毛坯,再请他处理并打磨一下。第二天,我们去取刻刀,经试用刻刀竟十分锋利,基本符合要求。原来,老铁匠当天晚上,利用铁炉内的余温进行了一个晚上的回火处理。
北海银行印钞厂当年所用的印钞设备
北海银行印钞厂检验车间
我们拿回了自制的刻刀又配上木柄,用步枪的子弹壳将刻刀和木柄固定。后来我俩又到旧货市场去淘旧的三角锉与旧的宽锯条,改制三角刮刀、铲刀。以后我们的同事郭琦良、王静等同志都用这种办法,解决了解放区雕刻制版工具奇缺之苦。
就这样用着我们自制的刻刀,经过数月日以继夜的精心雕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套人民币10元、50元版铮亮的印钞模版终于按时按质完成了。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和副主席薄一波、兰公武、杨秀峰发了一份布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新的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从此诞生。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有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一套人民币50元图样(正面)
第一套人民币50元图样(背面)
当日,老百姓看到了这全新的统一货币,奔走相告:快了,快了,全国快解放了。
为了严格保密,首套人民币的防伪暗记,在我的印象中,只有设计者、刻制者和相关领导才知,公众毫不知情。
还是为了严格保密,我与首套人民币的渊源,直到1988年我才在新四军回忆录《战斗在华中敌后》中第一次披露,此前就连当时已结婚三十余载的老伴都一无所知!回忆这段往事,于我而言,作为新中国货币史上重要里程碑的首套人民币,只是我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珍藏。
现在回首当年,条件太艰苦了,但却很充实。如今,我常去曹杨路上的上海印钞厂找老友聚会,十分快乐。我有两张珍藏了60余年的第一套人民币10元币和50元币,就夹在上海市钱币学会编的《人民币图录》一书中。书中提及的人民币工艺革新,我都仔细读过,并画了红线。
杨琦近影
从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印钞技术的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我都很关注。虽然与人民币诞生最接近的那段时光十分短暂,但对我而言,能够作为亲历者,见证这一段人民币诞生的最初岁月,已足以令我终身难忘。
侯亮平唱了三次的《智斗》背后有哪些真实历史:胡传魁、阿庆嫂有没有原型?刁德一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人民的名义》开播以来,侯亮平唱了三次《沙家浜·智斗》,阿庆嫂到底怎么不寻常?刁德一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