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六神磊磊读金庸  ·  ​最近看烂片的痛,被《哗变》一把治愈了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会议资讯 | 第三届中国边疆学博士生论坛征稿启事 ·  昨天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昨天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狄仁杰非我族类!不知元芳你怎么看?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2-25 16:09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唐朝时期的华夷区别概念?



关于开放包容的大唐皇室源自胡人或大汉正统,经常是网络历史圈撕逼的热门话题。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李氏君王如何宣传自我,都会毫不犹豫的重用大量胡人。毕竟,古人对华夷之辩的区分已有明确标准: 入夏则夏。


到了唐朝时期,入夏的门槛已经降至历史最低。 君王本身居于中原便是正统,臣子只要为其效命,无论血统和文化出生,都可以是忠臣楷模。反之,如麴氏的高昌国,即便出身大汉正统,也会因与朝廷作对而被《旧唐书》列入西戎之列。虽然赶来讨伐的唐军,不乏大量的突厥和契丹仆从,却同样为坚持正统论的士大夫们所褒奖。


不服长安宫廷的高昌 就被划入西戎行列


相比之下,广大编户齐民的地位终究不高,也没有精力关心谁是正统。 在皇帝因不堪国防压力而大规模募兵前,他们连基本的军事义务都不需要考虑,也没资格同外域胡商进行贸易。生活的所有意义,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不断劳作,以便为保护皇帝的番兵番将们而努力生产。


在此背景的鼓励下,唐朝的入夏胡蛮颇多。除了哥舒翰和高仙芝这样的边区大将,还有许多早已成为文人世袭的普通官员。粗看之下,似乎与大汉正统没有区别,但先祖却是不折不扣的入夏番邦。 比如因公正断案被后人铭记的狄仁杰,就和氐羌望族颇有渊源。

狄仁杰的祖上就源自


本世纪初,在太原市迎泽区的王家峰村某砖厂,曾挖毁一座古墓。出土地点距附近的狄村仅3公里,墓志铭也显示其主人为狄仁杰的高祖-- 狄湛。


据《元和姓纂》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文献,狄这个姓氏起源于姬姓。 后因受封狄城而改变了姓氏。历史上的首位名人,就西汉时的博士狄山。他也是墓志铭主人狄湛的先祖。这位狄山虽然拥护大汉正统,却主张皇帝应继续同匈奴和亲。结果,因汉武帝的反对而遭到贬谪。最后自己也被匈奴人杀死,结束了颇为讽刺且可悲的一生。


狄湛墓志铭拓片


此后,史书中就鲜有狄氏名人出现。 最大的可能,就是伴随狄山贬谪死亡,本为望族的后人也因受到牵连而走向没落。


俗话说: 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当时的中原以西,还有狄湛和狄仁杰的远祖狄伯支,让家族终于又有机会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史书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其氐羌出生,却有种种迹象表明他与蛮族的渊源颇深。例如十六国和北朝狄氏就多被算为氐羌。就连南方的《晋书-姚苌载记》也记载,狄伯支与与西州氐羌土豪共推姚苌为盟主,进而建立后秦帝国。


狄仁杰的直系先祖 应该在十六国阶段就活跃过


其次,狄湛自己的墓志载也反应,他的曾祖曾任东羌校尉。 类似的官职,在两晋南北朝时常由蛮族土豪充任,外人担任的情况反而比较罕见。在《晋书》《魏书》《北史》等文献中,羌酋姚苌、胡酋沮渠氏、氐酋苻氏、吕氏和杨氏,都有被授予此类官职。不少家族甚至世袭职务,直到整体环境出现新的变化为止。


第三,狄湛的墓志还写到,自己是当年汉朝丞相狄方进的后人。 然而,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汉丞相狄方进”,倒是有过名叫翟方进的丞相。显然,墓志作者为了让狄氏荣耀门第,不仅乱认祖宗,连前人的姓都一并改掉。


建康的南朝 到最后也承认北朝的正统


当然,在逃到南方的建康宫廷看来,这些做法无异蛮子在沐猴而冠。 毕竟,唯有自己才能继承两汉的正统。任何北朝的自我宣布,都是在伤害衣冠南渡群体的真挚感情。


但他们不会料到,自己的法统将会在不断内耗中日趋衰落。 反倒是北方的僭越者,在经历了数论厮杀之后,变得愈发不可阻挡。 最终,随着北周军队的南下巴蜀,传统的长江+山地防线,已经很难拱卫自己的半壁江山。等到隋文帝的水师开到建康,自己也就只能将正统拱手让出。


最终 被两汉视为蛮夷的群体 继承了法统


在李唐的皇帝看来,这些争论无疑是非常次要的问题。 只要自己始终手握权力,就不怕有人跳出来对自己说三道四。 更多的番兵番将,会源源不断的赶来维护自己。 留下失势弃子,捡起正统来标榜自己的种种不得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