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给大家推荐好书。
上周给大家推荐了一套德国的国宝级漫画
《阿布卡克斯历险记》
:
这套给娃看的历史漫画,我自己都很上头
,讲了三个小男孩从古埃及开始跨越了半个地球的穿越冒险旅程故事。
今天这套书和《阿布卡克斯历险记》有异曲同工之处,
把视线从“世界历史”拉到“中国历史”——《甲骨文学校》。
也是三个孩子,也是穿越的剧情(穿越虽然老套,但是孩子们吃这一套,也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用故事的方式,带孩子走进中国
商、秦、汉、三国、唐、宋、明
,七大朝代。
拿到这套书,简直像被施了
“一口气读完”
的魔法!你会不自觉地跟着小主角们在历史长河的任意门中穿梭!
从商朝的甲骨灼纹到明朝的宝船巨帆,七大王朝化作七颗时光琥珀,孩子轻轻一触就跌进沸腾的历史现场——在殷墟数着占卜的裂纹,和秦匠同砌长城青砖,拽着汉使的骆驼数丝绸路上的星子,转头又挤进汴京瓦舍听东坡吟诗。
每个朝代都像被施了复活术:你能听见唐朝琵琶裂帛的音色,摸到宋朝活字印刷的凸痕,甚至能闻到郑和船队甲板上的咸腥海风!
明明啃透数百个考点,却像追了七季连续剧般欲罢不能。
这哪是读历史,分明是乘着文字造的时光机,把五千年文明熬成一锅鲜掉眉毛的知识浓汤!
就像同事家五年级孩子,老师让读三国演义,文言文的版本,孩子基本看了第一页就放弃了😂…但是读《甲骨文学校——三国争霸战》,就能边读边聊,兴奋极了,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小主角,在三国沙场穿梭。当最后一页"剧终"时,才发现自己早已把官渡之战的时间线、青龙偃月刀的锻造秘辛嚼得透透的。
其中一本《甲骨文学校》还被北京儿艺改为
儿童舞台剧
,去年4月在背景南锣剧场欢乐首演: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和大家介绍一下《甲骨文学校》这套书的作者
黄加佳。
所以这套《甲骨文学校》,解决了孩子
读“史类书”
两个大坑:
💡大坑一:不经史实考证地虚构历史
孩子们不爱读“历史”,但是都爱“穿越剧”,很多网文作品是基于历史的背景,内容却完全都是虚构的,没有史实考证。
当孩子对历史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看多了这种类型的书,
很容易被虚构杜撰、乱穿越乱写的“历史故事”带偏
,而作者黄加佳的背景和资历就是《甲骨文学校》最好的背书。
书中有
神话、有科幻,有现代科学产物
,但是所有和历史相关的人物、背景、故事都是和
正史
相结合的
,都是经过考究和查证的内容,不会把孩子对历史的认知带偏带歪,可以放心穿越 ~
而且作者把
角色和历史做了很巧妙的融合
, 让故事中的小角色带着现代的知识和观念,在古代社会中经历各种新奇的事情,角色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和困惑,也是同龄读者的好奇和困惑,
书中的很多对话内容,就是像孩子们的
“嘴替”
一样,
所以孩子读起来,共鸣感满满~
孩子们可以
用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
,与历史中的人物对话,与他们一起经历各种历史时期的生活和发生的故事,历史一下充满了参与感,生动具体,很容易理解和接纳 ……
💡大坑二:枯燥无味,读不进去
翻开书读两页,就能感受到书中
生动活泼轻快的语言风格
,三个主人公之间
“生活式”的对话
,把这些
人物、场景、故事
都展现出来……
作者很擅长把复杂的历史文化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内容,还挖掘了历史中和孩子实际生活很贴切的
“生活史”
,比如古人的衣食住行、古人如何上学之类的,一下就拉近了孩子和历史的距离,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理解了就能走进那个历史的画面,只要进去了,自然就来了兴趣。
更难得的是,整本书都是站在
“儿童的视角”
,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分别是:
-
古灵精怪的悠悠:
一枚五年级小学生,调皮好动,主意多,而且勇敢又有主见,是整个冒险团队的核心推动者,难题前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
稳重细心的田田:
悠悠的同学,知识广博,成绩好,性格沉稳,身为班长兼同桌的她,总是帮助悠悠,关键时刻可以冷静分析局势,稳定军心,是团队中的“智多星”。
-
活泼搞笑的小布丁:
是悠悠的妹妹,6岁,喜欢动物,贪吃淘气,胆子小小的,但乐观开朗,自带幽默属性,常常能在紧张的冒险氛围中制造轻松的氛围。
因为三个主人公的年龄和读者相仿,所以他们的
语言风格、言行举止、思维方式
,都更加贴合孩子们的特点,就像是自己身边的伙伴一样。
这套书一共有7本,并不是一次完整出版,第一本《甲骨文学校》是于2019年1月出版,后续作者又出版了:
《丝绸之路历险记》、《大唐长安城》
《大明紫禁城》、《大秦兵马俑》
《大宋汴京城》
最后一本
《三国争霸战》
是在
2024年10月
出版,后来编辑成为了一套合辑。
看过作者的一个采访,她提到说:
一个人有小时候,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的发展也有小时候,上古时代夏商周虽然离我们很远,却它却是“中国”的小时候。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始终都会带着小时候的基因,所以黄加佳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带领孩子们通过“探索甲骨残片”,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
殷商时期
。
在殷商,他们拯救了一个善良男孩弃儿,和他一起进入甲骨文学校学习生活,了解到殷商的社会秩序、文字系统等。
曾经在博物馆看了多次都无感的
青铜铸造
,这次通过穿越历史故事,突然对青铜器的意义有了真正的认知。
还走进
《山海经》
,见识了“山海经”中描述的神奇动物,感受殷商时代神秘奇幻的氛围。
了解了殷商文化中很重要的祭祀和占卜活动,这是当时人们与神灵沟通、预测吉凶的方式。
还凭借手中的一把卜骨,成功化解了一场巨大的政变阴谋,体验了一把殷商宫廷斗争的复杂与惊险。
在第二部作品中,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在陕西汉中出土的汉代彩棺上发现自己的画像,心生好奇,凭借一枚考古文物“蜻蜓眼玻璃珠”穿越到了
西汉时期。
整本书基于当时西汉的历史背景:汉武帝为了联合
“大月氏”
(古代中亚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势力强盛,曾与匈奴对抗),共同对抗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但大月氏已在新的居住地安居乐业,无意联手,但是这段经历让张骞对西域有了更深入了解,为后来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
所以孩子们穿越在西汉,协助张骞出使西域,开启寻找大月氏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到了西域风情神庙、体育场、露天剧院。
遇见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参加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还见到历史书上记载的“独目人”。
还了解了许多带 “胡” 字的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胡桃(核桃)、胡瓜(黄瓜)等,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故事,而中原的丝绸也是通过张骞走入西域。
在第三部作品中,他们穿越来到了大唐的长安,刚到,就宏伟的城市布局、热闹的集市所震撼。
而这部作品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为孩子展开一副
“大唐盛世”的历史画卷
:
跟随古代神兽獬豸、十二生肖时神来到长安夜市,从长安的东市到西市,感受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和美食,一
种走在长安“商业步行街”
的既视感。
和大唐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一起联诗聚会:
还亲眼看到了李白如何“含冤入狱”,如何在狱中依旧“潇洒自在”:
并且使用“无人机和手机”协助李白一起破案,捉拿真正“凶手”:
在第四部作品中,孩子们因为一场故宫的游学团,遇到了一只会讲话的蛐蛐儿穿越到了
明朝
北京城。
在紫禁城里,和故宫脊兽交朋友,跟皇太子斗蛐蛐,在前门茶馆听北京建城的评书故事:
故事中还融入了中国神话,最近大火的“哪吒”,在书中呼叫雷公电母大显身手,一同见证了当时“紫禁城三大殿失火”的历史故事:
在故事中,孩子们也领略了当时明朝大臣们的荒唐,因为一场大火,搞的又要迁都,全城各种抓捕,人心惶惶:
最后呼叫了
“雷公雷母”
,发现原来只是因为紫禁城没有安装避雷针😂
借此,孩子们也认识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屋脊上的神兽雕塑。
在第五部作品中,主人公跟随着爸爸来西安游玩,在一家网红打卡的
“兵马俑主题酒店”
中见识了一把兵马俑之后,跟随一名秦朝人,穿越到两千年前的咸阳城。
在大秦,观看“全国百戏大赛”,策划《猴县尉圣堂》的节目,打败了当时第一名的《刑天舞干戚》,借此机会认识了秦始皇:
探秘秦始皇的陵墓,参与了秦朝兵马俑的制作,了解当时秦朝工匠的超高技艺:
与秦始皇下棋、打牌,聊天,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第六部作品中,他们穿越到了大宋汴京城,在大宋,他们一起走在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
,与《清明上河图》的画者——张择对话,亲历整幅画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