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必读
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0~12岁乳牙要如何防龋齿,避免长一口“烂牙”? ·  昨天  
丁香妈妈  ·  宝宝湿疹别瞎治,对症处理才会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必读

不要听话的孩子

父母必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4-04 09:04

正文

TUSP 创始人 画云博士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作者

不要听话的孩子

在公园和六岁的儿子一起疯跑时,我重重地跌了一跤,右腿的右侧好大一块蹭破了皮,渗出鲜血。是那种你不想哭,可是眼泪会自动流下来的痛。
“妈咪,你抓不到我!”不知情的儿子从远处挑战着。我痛得没有力气大声讲话。等到儿子能够听见我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摔了,不能再陪你玩了。”儿子看到我因疼痛“变形”的脸,停止了挑战,跑到我跟前蹲下来察看我的腿。
我指着受伤的腿告诉他:“我的腿好痛啊,我得马上回家上药。”
儿子显然对要回家的说法非常失望,不过,天性敏感的他还是在我的右腿上深深地吻了一下,关切地问:“你感觉好点了吗? 那,我们就快点儿回家吧。”
他用尽力气扶我站起来,我一阵感动,情不自禁地对他说:“我很开心有你这样的孩子。”
“为什么?”这是我评价儿子后他必问的问题。
“你说呢?”这是他要求我解释时,我必问的话。
“因为我吻了你!”儿子很自信。
“不完全是。”我摇了摇头。
“是因为我听话吗?”儿子继续和我探讨。
当“对了”来到嘴边的那一刻,我好象意识到了什么似的打住了。“听话”这个词在这个场合似乎不能完全表达我当时的感受,或者说不是我要传递给儿子的信息。因为“听话”无法体现出儿子独立思考,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女儿那时15岁,儿子6岁,我对女儿用“听话”用了15年,对儿子用了6年,一时间我还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儿子,但我非常清楚我不能用“听话”来赞扬他。
想了一会儿,还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儿子,我开始问自己:“听话这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听话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听话”的人缺乏主见、崇尚权威、思维受约。
想到这儿,我没吓出一身冷汗,但是明白了不能再用“听话”来形容我的孩子了,因为这个词它有后遗症!况且孩子做的比“听话”所定义的要智慧得多!(这是对事件的解释部分,建立我际关系,决定着后面的说法和关系。)。
我拉起儿子的小手:“我开心是因为我们刚到公园,你玩兴正浓,对你来说,马上回家不容易。可是你选择回家,而不是多玩一会儿。我不认为这是你听话,我觉得这是你有主见!你应该很骄傲你的决定! 妈妈特骄傲你的选择!”
“太棒了!”儿子挥着小拳头,象是拿到了一枚奖杯。

“正确的决定”意味着主动和智慧,“正确的决定”带给儿子的自信是用“听话”的说法不能达到的。“听话”本身被动的成分太多,无法表达孩子做选择的能力,更多的是大人的英明。这样的场合用“听话”来表扬孩子是对孩子做正确决定能力的不尊重!
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大人的解释不同,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很不一样,对他的成长的影响当然会不同,久而久之,我们塑造着孩子不同的人生。


自从对“听话”有了不同的解释之后,每当孩子们配合我的时候,我的赞扬不再是他们“听话”,“乖”,而是他们做了一个好的决定。有意思的是六岁的儿子开始常有这样的说法:“关于…,我做了这样的决定…”
再说说我2013年暑期在中国做演说,演说休息期间旁听到两个妈妈和孩子非常相像的对话。基本上是这样的,妈妈说:“作业做好了吗?检查了吗?”“琴弹的怎么样?弹了多长时间?”“听姥姥话了吗?”“真乖!”
说完“真乖,听话!”你能看到母亲们满意的微笑,想想电话那头的孩子可能也是满意的微笑。“听话”是什么?是顺从别人的意志,无条件的“听话”和精神上的“奴隶”到底有多少区别呢?!“听话”本身不能体现“听话”人自己的主见,在“听话”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会有主见吗?我们都希望孩子是个有主见的人,可是同时我们却拼命地要求孩子“听话”,“乖”,逻辑上不成立啊!
听话的孩子怎么能锻炼做决定呢?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决定,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加起来就是我们的人生路线啊!可以想象,一个“听话”从不做决定的孩子的人生轨迹会是怎样的杂乱无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