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又双叒叕遭受暴击了!
12月12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
灵魂砍价又出现了,
500ml的注射液,1.63元,比矿泉水还便宜。
预防心梗血栓的阿司匹林肠溶片,
集采前,原研的5毛钱一片,国产3毛钱一片,
集采后,
3分钱!
什么概念?1个月只用1块钱,一年只要12块钱,比一杯奶茶还便宜。
预防胎儿畸形的叶酸片,也降价到了3分钱一片,一瓶60片只要1.8元。
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有很多药品在集采限价基础上降幅达
90%左右
,
本来医药就跌跌不休,这事一出,医药全线崩盘。
这件事发生后,很多朋友问网叔:
网叔怎么看?医药到底还有没有救?
网叔非常理解大家的困惑,
毕竟医药一路从20年跌到现在,几乎膝盖斩。
很多朋友高位重仓被套三年,
很多朋友半山腰抄底一路被埋,
还有很多朋友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入场机会。
作为下跌时间最久、回调幅度最大的核心赛道,按理说应该最先反转才是。
但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
现实往往是诙谐而残酷的。
每当你以为医药快要迎来曙光时,总会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利空给你当头一棒,
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长期以往,心态就彻底崩了。
每次医药遇到利空,总会有很多朋友问网叔:
到底发生了什么?医药还有没有救?
网叔当然知道,把发生了什么讲清楚,再给大家鼓鼓气可能是最省力的按摩方式。
但是说句残酷的大实话,这种按摩也是最没用的,最无法触及根本的。
在下一次利空来袭时,你依然会陷入恐慌和绝望。
如果无法从行业底层逻辑和周期层面理清楚一个行业到底是什么情况,
做任何行业投资可能永远也无法赚到钱。
因为在没有核心逻辑支撑时,
在未来等待你的,只有所谓的“利空”和“利好”,
你的决策依据永远是情绪层面的恐惧和贪婪,
而投资最怕的就是“情绪化”。
今天,网叔就一杆子戳到底,和大家聊聊医药赛道。
1.0
大家一提起医药赛道,首先想起的可能是创新药或者疫苗。
但事实上,
医药板块是一个全周期的投资品种,
这里面
既有科技股
,比如创新药、CXO、疫苗等等,
又有消费品
,比如中药、保健品等等,
还有药店这样
偏零售业态
的企业,和牙科、眼科、体检中心这样的
医疗服务
企业,
甚至还有
制造业
,比如医疗器械里面的设备、耗材等等,
可以这么说,医药行业以外有什么类型的企业,医药行业内都能找到类似的。
可以说,
医药是A股目前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赛道,甚至没有之一。
如果想在A股做好投资,医药赛道几乎是我们避不开的选择。
医药行业虽然三天两头遭受“暴击”,但是从长期来看,依然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
网叔给你们看一张图,从民政部拿过来的:
现在我
国60岁以上
的老年人已经超过
3亿
,
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
4亿
。
到时候,
我们的老年人口比美国的总人口都多,
相当于3个俄罗斯总人口、5个德国总人口、15个澳大利亚总人口。
你想想看,这么多老年人,吃药、看病的需求能少吗?
俗话说,
“年轻时都攒钱买房,老了都攒钱买药。”
这话虽然扎心,但说的是大实话!
再说年轻人,
都说现在大街上都是朝气蓬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生不如死的中年人,
很多刚毕业没多久的朋友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脱发、失眠、肥胖、皮肤问题、内分泌失调……纷纷上门,
从“咖啡奶茶配枸杞”的朋克养生,到中药代茶的兴起,
年轻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也会进一步增加医疗、医药的花销。
总的来说,医药的需求是不需要担心的。
2.0
需求那么好,为什么医药股长期跌跌不休呢?
一句话简单说,
有需求,没钱付。
要知道,对于整个社会的医疗支出来说,个人承担的是小头。
这是我们国家医药医疗支出的占比,从图中可以看到,
医疗支出的大头是政府和社会(商业保险和医保)
。
具体来说,在我们国家,
整个医药板块最大的“金主爸爸”是医保和政府医保支出,这部分占比加起来有40%。
相比起来,个人支出占比只有
27%。
那么,我们的“金主爸爸”经济情况如何呢?
可以看到,我们的医保支出增长明显快于医保收入的增长,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医保的人会越来越多,医保支出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只能是:
1、财政持续补贴(财政说,我也没钱啊)
2、个人绝对卫生支出逐年上涨(老百姓负担越来越重)
3、降低政府采购金额(压厂商价格)
而这第三点,就是一轮一轮集采,根本停不下来的根本原因。
3.0
医药赛道有非常扎实的需求,也有非常无力的支付能力,
那么,医药赛道还值得投资吗?正确的投资姿势应该是什么呢?
要知道,医药赛道是一个大赛道,
对于涉及普惠民生的板块,
虽然估值很低了,但是可能反转还没到来。
但我们也不要盲目悲观,需要时刻关注一些最新的动向,
比如
商业保险能否成为支付的新增力量?
如果逻辑有的新的变化,这个板块由于已经很便宜了,很可能有一波不错的行情。
除了这个以外,在医药赛道,我们目前的思路,
应该把目光先集中在集采覆盖不到的领域,
比如
逐步盈利或者出海的创新药企、具备出海及国产替代机会的高端医疗器械,以及一些受益消费回暖的偏消费类医药公司。
这些方向在网叔自己的医药组合中也有体现。
网叔的医药组合,目前已经建了20%的底仓,这一个月一直没动。
很多人在催促网叔发车,
但是网叔要提醒大家,
医药会是一个长期的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