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100offer 特邀转发,很多架构师包括高可用架构的读者也在留意海外的机会——能够继续在热爱的技术领域继续前行,并能享受更好的环境、获得国际化的视野以及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机会。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
中国人在海外工作,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优秀的工程师,不受限制地在另一个国度工作,也已不再是常青藤学校学生的特权。
2016.8,为了帮助国内最好的互联网人才发现更好机会,100offer进入了新加坡,给数十位工程师带来了新加坡一线互联网公司Garena、Grab、ViSenze 的工作机会。
△ Grab HR 在Linkedin上晒出的100offer x Grab蛋糕,庆祝签约100offer某用户
然而,在海外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100offer和大多数人一样,充满好奇,也知之甚少——他们在海外工作是兴奋还是失落?是不是适应新的工作生活?新加坡的体验和过去有着怎样的不同?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回访了三位入职新加坡的国内互联网人,一步步走进100offer真实用户在海外互联网的工作与生活。
「在新加坡工作」会是我们海外系列的第一篇,未来,我们还会分享更多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互联网人,希望对于你,也能有所收获。
工程师A:"技术自由和生活质量,缺一不可"
身为一个冒险家,死在床上是一种耻辱。
—费迪南 麦哲伦
从小玩电脑,数学系出身的工程师A对技术有着自己的一份坚持和狂热。
从业五年来,A的职业发展可谓顺风顺⽔:几次跳槽让今年27岁的他从⼀名后端工程师成⻓为全栈⼯程师,继而成为项目经理和架构师。此外,他还分别是2本技术书籍的作者和审阅者,并保持每月1-2次的英文技术博客的更新频率。
“说实话写英文blog和写书都挺累的,也不会带来太多收入。但是我还是死磕⾃己工作日2500字和周末5000字的产出,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的技术交流远远比写书本身的收获大。”
也正因为这份热情,⻣子⾥有冒险精神的他认为生活不该太过安逸,⼀份太轻车熟路的⼯作对⼯程师本身没什么好处。所以,除了换工作,不如直接换个国家试试?
早点2年前,A就有了出国的计划,但考虑到美国H1B抽签的时间风险太⼤,学日语又耗费时间,所以暂时搁置。基于个人的职业规划,本来计划2017年年中离职的A在了解到100offer进入新加坡市场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填写了简历并提交了申请。 “之前看国外的机会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毕竟担心靠谱程度所以不会主动投陌生的海外公司,也没有特别了解过新加坡的互联网行业和机会。100offer算是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了一个⼈脉关系之外的海外机会平台。”
△ “新加坡真是孩子的天堂“ from 100offer用户A
在不到2个月的面试与沟通后,2016年11月,A最终选择进入新加坡图像识别创业公司ViSenze。
为什么在众多选择中独爱ViSenze?A说:“我还年轻,需要学习,尤其是对未知的领域。相比于其它几家公司,ViSenze 本身的行业前景和技术领域更吸引我。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与其换个环境做和以前同样的事情, 不如换个环境做完全不一样的事。另外,相比国内996的风潮,新加坡公司的弹性制度也更适合我。我认为工程师不是搬砖,靠的是创造⼒,这需要时间和工作的自由度。我甚⾄计划去新加坡读一个在职研究生,学习金融⼯程⽅面的知识。这⼀切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
除了⼯作本身,新加坡还意味着什么?对已经成家的A来说,这⾥既有国际化的环境,又是华人文化圈,即便把父母接来也可以很快融入。另外,新加坡整体的气候、空气和教育资源对下一代来说也更友好。
“⼯作是为了让家庭变的更好。国内⼀线城市⽣活的焦虑感让物质追求变的索然⽆味。我不知道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但我知道目前的生活不够幸福。⽣活节奏、压⼒、周遭环境等等, 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也正因为此,新加坡的环境、工作节奏和整体教育水平连同华⼈⽂化的底蕴凝聚成了对A个人职业发展之外的吸引力。
“已经买好了2月8号的机票,年后就去新加坡入职了。”对工程师A来说,技术上的探险是需要的,⽣活上的自由同样是需要的。⽽新加坡或许能满足这种微妙的平衡。
工程师B:“我在新加坡,技术上成长很多”
我已不在是从前的我,我也并不想回到过去。
—航海家 瓦斯科 达伽马
工程师B跳槽新加坡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传统IT程序员成功转型互联网的典范。
在某知名国际软件公司工作了3年后,面对裁员计划和自己对互联网领域的一份向往,30岁的⼯程师B决定走出去看一看。
“对我来说裁员这件事反而是一个机会吧,毕竟没有这一下,也不会果断转行互联网和认真考虑出国这件事。很久前注册了100offer,想找⼯作的时候自然来了。发现这里有新加坡的机会,就索性试试。在100offer,求职者和公司是反过来的,信息也相对透明,这和我刚毕业时找工作广撒网完全是两个感受。”
完整简历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B就完成了接受面试邀请、2轮技术面+2轮VP面、办理签证、成功⼊职新加坡游戏公司Garena的全过程。相⽐于国内⼀些互联网公司尤其看重具体项目经验,新加坡的公司则更看重考核⼯程师的算法能⼒与思维⽅式,这也让B缺乏互联⽹实践经验的’短板’不那么拖后腿。
在8⽉来到新加坡后,⼯程师B开始担任Garena内部一个游戏防作弊系统的C++/Go工程师 ,住在公司提供的公寓里,过上了朝9:30晚7:00的规律⽣活。
△ 新加坡夜景 by 工程师B
“整个项目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基本上都是跨部⻔配合。虽然Garena是国际化团队,但华⼈工程师数量可观,工作沟通基本也以中⽂为主。Garena在东南亚游戏市场的占比还是很大的,所以对我来说技术方面能学到很多。因为公司在招聘时有严格的’’准入⻔槛’,所以大家的技术水平相当,基本不存在临时“救火”的情况。”
入职3⽉后,B的妻子也成功办理了新加坡家属准证(DP),来到新加坡团聚。未来,在⼯作上,工程师B希望可以继续深挖技术,往架构师的⽅向发展。⽽⽣活上,这个小家庭已经有了移⺠的打算。
工程师C:“不是很开心,我想回国看看”
发现永远只孕育在勇往直前的坚持中,它与懦夫无缘。
—航海家 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
在BAT工作3年并在创业公司打拼1年后,工程师C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在BAT中螺丝钉似的工作职能让C感受到产品、技术和开发工具的局限。而面对创业公司的业务方向不明与内部管理混乱,自由度这件事又显得没那么重要。
下一站要去那?2015年8月,当时看好新加坡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前景的C决定走出国门,体验海外TOP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与生活。
2015年12月,工程师C经过了近3个⽉的申请和⾯试,来到新加坡⼀家一线互联⽹公司工作。在过去一年中,这家公司业务每年有近30%的增长,他也已经从⼀名资深后端⼯程师成长为新产品的team leader, 团队内部的扁平化和技术的开放性与国际视野也同样让C非常享受。但他还是开始考虑回国的事情。
△ “新加坡的第一天,早上好” - 用户C的朋友圈,2015.12.5
打“退堂鼓”的原因来自两⽅⾯:⼀方面,相⽐于国内互联网公司面向的巨大市场,新加坡辐射的东南亚市场的移动互联网覆盖和业务体量在现阶段还比较⼩,带来的横向技术挑战也比较少。另⼀⽅面,或者说更重要的⼀个原因,是英⽂短板限制了C在团队中的“话语权”。“在⼀个国际化的公司中,想要得到团队重视并形成影响⼒,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尤其强调英⽂水平。如果只是完成日常⼯作的 话,80%的时间⽤中⽂沟通没问题。但在一些重要场合,需要良好的英⽂表达来树立自己的意见。要知道,在国内我是团队中的意见领袖,但到了新加坡,却有很多想法没办法说出口。”
当被问到“什么样的机会对优秀⼯程师来说是更好的机会”,C回答说:“需要分阶段来看吧。BAT的经历让我产生了自己主导一个项目的想法和能力,创业公司的经历让我了解风险、团队运营和业务方向的重要性,⽽新加坡的经历让我看到很多以前曾经觉得重要的东西,比如自主权啊,工作弹性啊或许没有那么重要。 项目本身带来的兴奋感和我在一个团队中是不是享受,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一样,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场冒险。人们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离开熟悉的地方,在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有的人会质疑:“为什么要这样折腾?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他们不理解“什么才是更好的机会?”
对于优秀的人,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换工作的意义,有时并不在追寻更舒适更完美、甚至获得更多财务回报。
甚至恰恰相反,对于优秀的人,一份工作的舒适跟完美,反而让他们感到不安,感到自己不再进步,不再充满激情的过每一天。
对于优秀的人,换工作的真正意义是:离开舒适区,挑战自我,让自己的生命充实。
100offer提供了这种冒险的可能性,来到新加坡、来到硅谷、提供最专业的人才顾问,就是为了实现最初的愿景,让优秀的人才在这里找到那一份属于他的理想机会。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