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深度放电与完全放电的定义、对电池的影响以及电车的电池保养方法。深度放电指电池放出大部分电量但未完全放尽的状态,对电池寿命有一定负面影响;完全放电指电池从满充状态放电到截止电压,对电池损害更严重。保养电池方面,文章提到了充电、使用、存放和定期检查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深度放电与完全放电的定义
深度放电是电池放出大部分电量但未完全放尽的状态,完全放电是电池从满充状态放电到截止电压的状态。
关键观点2: 深度放电与完全放电对电池的影响
深度放电对电池寿命有一定负面影响,频繁深度放电会加速电池老化;完全放电对电池损害更严重,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关键观点3: 电车电池的保养方法
包括控制充电时机、选择原装充电器、控制充电时间、注意充电环境等,使用方面要避免大电流放电、平稳驾驶、控制使用环境温度等,存放方面要定期充电、干燥存放,定期检查方面要检查电池连接线、关注电池状态等。
正文
深度放电:
指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放出其大部分电量,但并未完全放尽的状态。比如电动车电池电量从满电用到只剩 5% - 10% 左右,就可视为深度放电。
完全放电:
是指电池从满充状态开始,持续放电直到电池的端电压降低到某个特定值(通常是电池的截止电压),此时电池几乎无法再提供电能,电量已完全耗尽。
深度放电:
深度放电通常会对电池寿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导致电池内部结构变化和活性物质损失。不过若放电后及时充电,损害可一定程度恢复,但频繁深度放电会加速电池老化。
完全放电:
完全放电对电池损害通常更严重,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如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等,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甚至可能使电池难以再充电到原始容量。
深度放电:
在电动车辆、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中有时不可避免,电池需在高负载条件下运行,可能放出大部分电量,但应尽量避免频繁深度放电。
完全放电:
通常不是推荐的操作方式,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防电池受到严重损害,若意外完全放电,应立即充电。
控制充电时机:当电池电量降至 20% - 30% 时及时充电,避免长时间处于低电量状态。
选择原装充电器:使用与电车配套的原装充电器,确保充电电流和电压与电池匹配,防止过充或过放。
控制充电时间:一般充电时间不宜超过 8 小时,充满后及时拔掉电源,避免过充。有浮充功能的充电器,可在充满后再浮充 2 - 3 小时。
注意充电环境: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环境充电,避免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处充电。
避免大电流放电:
电车起步、载人、上坡时,尽量用脚蹬助力,避免瞬间大电流放电,大电流放电易导致硫酸铅结晶,损害电池极板。
平稳驾驶:
尽量避免急刹车、频繁启动,保持平稳驾驶,减少电池的能耗和冲击。
控制使用环境温度:
避免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电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定期均衡充电:
对于有均衡充电功能的电池系统,定期进行均衡充电,确保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都能均衡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