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正式运营,举办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该项目是浙江最大的新一代会展综合体,包含多个特色展区,展示数字贸易的未来趋势。项目设计独特,外观形似‘风帆’,具备多种功能场所,能满足各类展会需求。科技创新应用于建设中,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难题。同时,项目采用光伏发电技术,成为申报国际健康建筑和生态化示范场馆的大型会展中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杭州大会展中心正式运营
作为浙江最大的新一代会展综合体,举办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标志着项目的正式运营。
关键观点2: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规模和展区
展会面积进一步扩容,设置多个特色展区,全面展示数字新技术下贸易的未来趋势。
关键观点3: 项目的独特设计和功能
项目外观以‘风帆’造型为整体设计,包含商业配套、办公设施等多种功能场所,满足各类展会需求。
关键观点4: 科技创新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借助科技手段解决施工难题,降低上盖超长转换结构对地铁线的影响,提高建设效率。
关键观点5: 光伏发电技术的运用
项目采用BIPV系统解决方案,将光伏发电技术融入建筑,为场馆输送绿色电能。
正文
近日,中建集团旗下中建四局承建、中建八局参建的浙江最大的新一代会展综合体——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举办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运营。
作为中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本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易址到杭州大会展中心之后,展会面积进一步扩容,设置1个综合展区和8个特色数字产业展区,全面展示数字新技术下贸易的未来潮流与方向。
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钱塘江下游山、水、河相依之处,占地面积3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4.32万平方米,共有8个展馆、10个展厅,可设置5900个标准展位,拥有7000平方米超大会议厅和可容纳7000人以上的阶梯式活动中心等,同时包含商业配套、办公设施等多种功能场所,可满足各类展会需求。
项目外观以“风帆”造型为整体设计,一条长约500米、跨度超18米的中央廊道,像“桅杆”一样,串联起8个展馆。借用杭州精粹“杭扇、丝绸”的宏雅之气,取山体厚重沉稳之势和江水灵动飘逸之形,凸显山水韵、江南韵、杭州韵,一展钱塘之风光,杭州之风采,将成为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大都市,展现锦绣繁华人间“新天堂”的城市活力之窗。
作为浙江省“百千万”工程、杭州市重点工程,项目总净展规模为浙江最大、全国第五,投入运营后将成为浙江最强综合性会展场馆,将充分发挥“以馆带城”的效应,助力杭州打造成为“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助力第三届数贸会实现展览面积倍增、专业观众倍增、国际企业倍增,提升杭州城市综合能级、国际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项目场馆周边交通网络“三纵三横”,中廊正下方为杭州地铁一号线,地下建设环境复杂。项目建设需要在杭州地铁一号线隧道两侧分出28个小基坑、250根桩,并在相反方向两条地铁隧道中间打下45根桩,其中桩距地铁隧道边线最小距离仅2.5米。在如此狭窄、复杂的地下环境施工,且要打下如此多的根桩,如同“螺丝壳里做道场”。
科技团队根据项目实际,提出了既有地铁线上方转换结构简化分析方法,研发了敏感环境下长钢护筒灌注桩微扰动施工方法,有效降低了上盖超长转换结构施工对既有运营地铁线的影响;提出了新型组合式全方位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显著提高了建设效率,降低了原工艺间歇存在的塌孔风险,形成了紧邻既有地铁双侧基坑微扰动施工技术;研发了跳跃式加固和棋盘式开挖反压施工技术,解决了高卸荷比条件下既有地铁线上方地下室基坑开挖的建设难题。
项目通过在地铁上方筑造出“金刚罩”保护会展中心的地基,以结构转换方式“散压”,再叠加智能施工检测系统等多重设备来“强本”,实现了在最窄5.8米宽的地铁隧道之间打下70米以上的工程桩,为地铁运行保驾护航。
项目采用BIPV系统解决方案,将光伏发电技术融入建筑之中,使得光伏玻璃与结构主体完美融合。光伏玻璃产生的电量不仅满足建筑采光和装饰需求,还可为场馆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能。
项目光伏屋顶总安装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目前浙江最大的在大型公共建筑屋顶上大面积采用BIPV玻璃的项目。其中一片屋顶由3300多块碲化镉光伏玻璃组成,总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今年交付后,这片屋顶每年发电70多万度,相当于杭州大会展中心地下室和地上办公的照明用电量,也相当于在建筑物旁多种了3万多棵树。在光伏发电技术的加持下,项目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申报国际WELL健康建筑的大型会展中心,也是国内首个拟申报生态化示范场馆的大型会展中心。
项目共8个展厅,均为大跨度钢结构,屋面采用大面积的“无柱式”施工,总面积为15.5万平方米,相当于22个足球场大。屋面钢结构总用钢量12万吨,规模国内罕见。屋面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大面积整体提升技术,将总用钢量12万吨、单体跨度最高达81米的屋面桁架稳固吊装,顺利打造出“风帆”造型。
针对屋面起伏落差较大的情况,项目利用3D造型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辅助深化设计,再以亚毫米的精度“穿针引线”,一针针“缝合”出“金缕衣”的形状和外观,达到“一比一”精确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