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8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比上一年增长13%,销售额超过15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中国则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艺术品市场,其前景可期。艺术品市场需要富有人群的消费来助力成长。截止2018年末全世界大概有4000多万高净值人士。这些高净值人群如果有消费意愿,第三大消费就是艺术品收藏, 高净值人群甚至把净资产的30%投入到这一领域,但这个比例在不同人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较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拍卖市场至少占有50% 的市场份额。2018年,全球拍卖市场占总体市场的48%的份额, 达到了1500亿欧元,比上年增加了13%。全球公开拍卖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多,主要来源于美术品市场的高价拍品,还有中国拍卖市场的增长以及美国市场的强劲表现。从拍卖市场的份额来看,局面有所改观。美国是35% 的份额,中国是39%的份额,重归第一位。
顶级富豪们转身化作艺术品投资者、收藏者,并非中国独有现象。140年前,美国的大亨们发家之后,便迅速把财富投向了名贵奢侈品和艺术收藏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泡沫经济下的日本富豪;到了本世纪开始,轮到俄罗斯和中东的富豪。最近十年,中国新兴的富豪们开始发力。
1.
中国市场开始成熟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艺术品市场30余年来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总体市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从全球来看,中国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艺术品市场,2008年到201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增长了12倍。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1年达到了市场顶峰,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接着就是急剧下降,重新跌回全球第二的份额。大多数专家认为整个市场进入了成熟期,所以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虽然近三年整个中国艺术品的表现比较低迷,但过去十年的增长仍然是一个奇迹。
与欧美艺术品市场相比较,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关注和参与的人群庞大:艺术品的品类众多繁杂(例如,书画、瓷器、雕塑、影像、古籍善本、红木、珠宝、红酒等),不仅富人争相购买交易行的高端艺术品,而且普通老百姓对艺术品参与的热情也较高。其次,很多人将艺术品视为保值增值的资产:在可投资资产有限和货币贬值预期的情况下,艺术精品高收益的财富示范效应吸引了资金的大量涌入,相当数量的参与者将艺术品当成投资工具,将财务收益作为主要目标,市场上充斥著大量追求短期收益的投机资金。由于欧美国家艺术品市场较为成熟,更注重其精神价值,所以艺术品市场的活跃程度都远不如中国。第三,艺术品金融产品创新活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加速了艺术品与金融的对接。艺术品金融产品涉及到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和基金等所有金融领域,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规模全球最大。
艺术品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以画廊业、艺术品博览业为代表;二级市场就是拍卖业。这些年来,中国这两个市场总体来说都在蓬勃发展,特别是艺术品拍卖市场, 屡创天价,引人注目。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艺术品需求的增长。
按照10年期投资回报率 统计,房产的投资回报率是4.5%, 股票是13%,艺术品则是24.5% 的投资回报率。从这点看,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包括塔尖的富豪,会把自己部分的资产配置投向艺术品。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未来十年前景可期,除了“塔尖”人群持续扩大外,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国中产阶层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按照中国社科院统计,在总的就业人口中,中国中产阶层正以每年1% 的速度增长,意味着每年净增700多万人,而据调查显示,90%的中国中产阶层有收藏购置艺术品的意愿。
这两部分人群绝对数量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艺术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艺术品市场未来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另外一个趋势是,由于艺术品的唯一性、稀缺性带来的高回报以及无形价值,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正由以往的个人爱好扩大为机构行为。机构收藏既有增加企业文化的考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行 为。目前,机构收藏在中国艺术品消费中的权重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符合国际艺术品收藏规律。
2.
艺术品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