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避风坞
旅途劳累,不如拿几盏故事下酒,如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避风坞

记Frank Gehry路易威登基金会建筑展

避风坞  · 知乎专栏  ·  · 2015-07-03 15: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从工地回办公室的路上,小boss跟我说北京有这么个展的时候,我是没怎么当回事的。大老远跑去展览光看模型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网上看看图呢。但小boss说:“不是的,那个展挺好的,把一开始的草图到概念模型到推敲模型到最后大模型都展示出来了,挺全的。而且那个大模型。。”

我很好奇:“大模型咋了?”

小boss搜肠刮肚了半天说:“真的好大啊。。”

真是绝妙的夸奖。。我当即决定找时间去看。这两天大boss出差,我参与负责的项目暂时没什么事,我索性直接跟小boss请了下午的假看展去了。

在国贸找了半天才找到地点。

柜台妹纸递给我一个宣传册,满面笑容的提醒我:“您如果用微信扫一扫这个二维码,能够有语音导航向您解说这个设计和它的意义。。”

语音导航?我才懒得听那些“路易威登基金会悠久的历史”“扬帆起航的玻璃巨船”之类的废话呢,于是我委婉的表示谢绝:“不用了,我今天没带耳机(我是学建筑的我很吊我不听!)。”

柜台妹纸直接递过来一盒没开过的苹果小白:“没关系,我们可以提供耳机,不用归还(装什么逼老娘赏你的!)。”

白送的耳机谁不要,我果断收下了。

不过事后证明语音导航确实说的是那些废话,我听了两句就收起来了。

整个展览的质量是非常高的,从服务到场所到装修到展示到安排到内容。在北京的学建筑的同学们强烈推荐,即便不是学建筑的也可以去瞧一瞧,当做后现代主义雕塑展览看也是极好的(机智的黑)。

不过想吐槽的是整个展览的背景音乐,曲目是布列兹的一首无调性曲子,曲名忘了,总之布列兹那个风格大家也是懂的,无旋律、零散、不安、琐碎、诡异,加上整个内展厅是黑暗的,灯只打在模型上,气氛简直令人毛骨悚然。我在那思考了半天也没想清楚这曲子和LV或者这建筑的风格有啥关系。


说正经的:

据说盖里去了巴黎视察环境后非常满意,在回洛杉矶的飞机上就画出了初步的草图。为什么对环境满意呢?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模型背后墙上那个鸟瞰图,巴黎城中这篇巨大的森林(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都赞美过),远离城市,巨大的面积,几乎可以不受束缚。(说的好像盖里在城市里就会收敛一点似的→_→)

至于大师的草图手稿么。。

不要挣扎了,凡人是看不懂的。反正我是放弃了。。

尽管盖里是将建模软件和BIM引入建筑设计的先锋级人物,但是老头本人不用电脑,他喜欢通过做大量的模型来推敲建筑的空间和造型(电脑建模就交给实习生去做吧哦呵呵呵呵)

这堆小模型形象的展示了盖里是如何一个规规矩矩的方盒子给逐渐玩坏的。

然后开始跑偏了。。

绿色的纸揉一揉插木棍上当作树,真是机智。

然后老头大手一挥(nie),方盒子们瞬间变成了这样

对嘛,这才是我们熟悉的Gehry嘛。


更正经的:

在盖里独树一帜的奇幻造型之下,其实空间排列、流线、关系是很清晰明确的,由于建筑主要是用作展览基金会的艺术品收藏,因此大部分空间都是展厅,整个建筑的室内空间从逻辑上看并不复杂。这是一个1:20的巨大模型展示整个建筑的空间分布。

与盖里之前执着的曲面金属板表皮不同,这次LV基金会总部在材料的表现上展现了罕见的丰富性,也许这也是盖里将其称之为“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原因之一。曲面玻璃风帆的结构由木制龙骨撑起整个形状,配合细部钢结构固定住数量高达3600片的曲面玻璃,然后整体用粗壮的钢架支撑固定在建筑的表面。起伏变幻的曲面玻璃造型和眼花缭乱的木制钢制混合结构给整个建筑带来了令人愉悦的视觉复杂性。展览给出了几个玻璃风帆的细部模型。

整个建筑复杂的地方在于玻璃风帆包裹住建筑所形成的难以界定为室内还是室外的暧昧空间——本来是建筑外部空间的平台和走廊,在玻璃风帆的笼罩下突然形成了值得玩味的空间。展览者提到了普鲁斯特时代巴黎的玻璃花房是这个建筑的灵感来源之一。复杂的金属和木制结构配合玻璃的反射和折射在限制过多的光照的同时在这些空间中留下了复杂的光影,如同阳光透过树枝的间隙洒下点点光斑,同时在外部空间漫步的时候依然可以透过玻璃望见外面的树林,感觉自然是很美妙的。

从整体上来看,玻璃风帆包裹住了整个建筑,用花瓣般柔和的曲线掩盖住了一些盖里标志性的尖锐扭曲的造型,使得建筑整体在视觉上更加赏心悦目,而不像他的巴拿马美术馆和那样给人以强烈的不和谐感。

有点意外的是,这个建筑的让我想起了米拉莱斯(英年早逝的天才)的苏格兰议会大厦。两者都展现了狂放不羁的想象力,造型都是反直觉的疯狂和复杂,都使用了相似的金属和木制混合结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能明显看得出来建筑师不是在胡来,不是随便画两笔哗众取宠的造型就直接建出来,也不是建了个规规矩矩的方盒子,外面套上一个浮夸的参数化表皮就出来招摇撞骗,而是有一套完善的设计哲学在后面支撑,而且他们坚定的、毫不妥协的用超强的执行力将这种哲学贯彻落实到整个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整体到细节,从空间到布局,从结构到外形,从流线到采光——而且还真的能在预算内建出来。教人叹服啊。

另外,在看展厅放的纪录片的时候看到这个细节,盖里用这种方式隐藏了建筑需要的暖通和水电室外设施,真是极妙。

我之前经常黑盖里,虽然是玩笑式的,说他就是揉揉纸团就当设计,但这次确实被惊叹到了。看到模型里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光影,奇特诡谲的空间,想象自己在其中行走,就像斑驳的树影下穿过山石、峡谷和溪流,我能感受到自己在面对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强大逻辑,但是又无法反驳、自成一派。尽管盖里的很多其他作品我依然很难接受,但对于这个建筑,我相信它绝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经典杰作。

小boss所说的那个大模型有两个我叠着摆在桌上那么大,给几个不同角度的照片:

尾声:

在出口展览台上的小册子里有一篇盖里的访谈,在访谈中他很明确的提到了“这是我设计过的最复杂的作品”,并不止一次沾沾自得的说到伯纳德·阿诺特(LV总裁)很欣赏这个设计——其中有一段提到他担心伯纳德·阿诺特不能接受昂贵的预算,将巨大的玻璃风帆的数量从14个减少到了12个,结果“伯纳德·阿诺特先生爱死了这个新方案”,看得我乐不可支。这语气,感觉颇像是《无耻混蛋》的结尾,昆汀借布拉德·皮特饰演的上校之口喜不自禁的向镜头(也就是观众)宣布:我终于完成了我的代表作(masterpiece)。

盖里一定是对自己的这个作品非常满意才会举办这样的展览吧。老头也80多岁了,尽管争议伴随一生,但是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几乎无人能出其右,祝福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