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吃,而中国人不吃的? ·  10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世界上第一个养猫的人是谁? ·  10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开学季必看!耗时 1 个月,视光师实测 ... ·  昨天  
知乎日报  ·  梁文锋参与发表的 DeepSeek ...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𝒕𝒆𝒔𝒕 𝒕𝒉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微软的这场发布会,重点可能比你所留意到的更多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6-10-27 17:56

正文

题图来源:Microsoft Inc.

如何评价 2016 年 10 月 26 日微软发布会?

知友|爱范儿

「爱范儿」是一个已被知乎认证的「机构帐号」,文末有对这位新朋友的介绍:)

昨晚的微软 2016 发布会虽然称不上完美,但的确做到了「意料之外」。

作为本周两场重磅发布会的开篇,微软在发布会开始之前并未获得太多期待。

但就从昨晚观看了直播的网友反应来看,此次发布会还是收获了不少好评。

最多人关注的新产品,莫过于最新发布的 Surface Studio 一体机。

事实上,发布会上的要点远比你所留意到的多。

Surface Studio:能够单挑 iMac 的一体机


在发布会之前,人们最大的期待值莫过于全新 Surface 系列硬件,当时的消息中就已经包括了可能出现的一体机。但可以肯定,没有人想过它会如此惊艳。

Surface Studio 基本可以被视为 3 部分:下部的 「主机」、中间的链接杆、以及上部的屏幕。

Surface Studio 此次采用了一块全新的 3:2 比例的 28 寸显示屏,实际厚度只有 11.4 毫米。

而下部的「主机」则容纳了所有的硬件,但它的体积并不大,长宽高只有 25 x 22 x 3.2 厘米。

对比 Mac mini,只在长宽方向上略微超出,甚至还要更薄。


中间的链接杆通过两个转轴,分别链接主机和屏幕。从现场的效果来看,阻尼控制非常出色,单手可拉动,并且在松手之后没有明显抖动。

根据发布会现场的展示,我们基本确定 Studio 有以下几种「工作状态」:

  1. 屏幕平放:可以直接当成带有投影仪的桌面,进行多个用户间的集体使用;
  2. 屏幕一边碰触桌面,这种模式下,屏幕能形成一个大致与桌面 45 度的角度,对于喜欢创作的人来说很舒服;
  3. 屏幕垂直:这个位置下具体功用跟普通屏幕差不多。

接下来是关键参数:

显示器:

  • 屏幕:28 寸 PixelSense 显示屏;
  • 屏幕像素:4500 x 3000 ,192 PPI;
  • 屏幕颜色设定:Adobe sRGB,DCI-P3,Vivid Color 档案,经过单色校准;
  • 触控支持点数:10 点。

硬件:

  • 处理器:Intel 酷睿 6 代 i5 / i7 四核处理器(线程数有所不同,且型号暂不清楚);
  • 显卡:NVIDIA GTX 980M 4GB / 965M 2GB;
  • 硬盘:M.2 接口固态硬盘 1TB / 2TB;
  • 内存容量:8 /16 / 32GB;
  • 网络:自带 802.11ac Wifi、蓝牙 4.0。

我们首先来看 Surface Studio 的「脸面」——屏幕。苹果在这一领域中占有长期优势,早在 2014 年底,27 寸 iMac 就用上了「惊为天人」的 5K 屏幕。

此次 Surface Studio 装备的则是除了 iMac(采用同一款液晶屏的还有 Dell 2715K)之外的第二款「超 4K」液晶屏。

在 PPI(每英寸像素密度)这一关建性参数上 Studio 达到了 192,直追 27 寸 iMac 的 217。虽然在数值上远不及现在旗舰手机屏幕的三四百,但由于日常使用距离远一些,实际效果同属「视网膜级别」。

究竟 Studio 和 iMac 之间显示效果差距几何,还需通过后续的实际对比才可确定。


关于全新的屏幕,也有一点非常值得「纠结」——为什么微软会采用 3:2 这样一个「奇怪」的比率?

这一比率主要出现在摄影中,但对于 Studio 来说更重要的是保证自身在「平板模式」下的不同方向操控面积,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用于触控的面积(屏幕尺寸为对角线,同寸屏幕中正方形面积最大)。

除了分辨率和比例,这块屏幕的色彩也经过了特殊的调校,这一点基本是为了设计爱好者量身定制。官方虽然提到了 Adobe sRGB,DCI-P3 等标准,但是没有详细说明效果参数。

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是,此次 Surface Studio 从头到尾都用上了目前最新、同等级体积中最强性能的硬件配置。并且,这一堆硬件全部塞进了一个比 Mac mini 大不了多少的空间里。

这也是得益于 Studio 中那块高速大容量 SSD,不仅提供了更加快速的存储性能,同时也节省出 了额外的空间给散热以及供电单元。


在发布会现场,微软并未过多展示「主机」内部的结构,但微软设备副总裁 Panos Panay 还是通过语言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主机内有三个散热风扇。这也是硬件性能强劲所带来的副作用。

最后「无足轻重」的一点是,Studio 整机只有一根外接电源线,并且在官网产品打包信息中并未出现常见的「小尾巴」电源适配器。

如果你只使用原装或者无线外设,你将拥有整个桌面没有线的良好工作环境。

目前 Surface Studio 已经可以预定,并且根据配置分成 3 档:

  • 29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20305 元):i5 处理器 / 1TB SSD / 8GB 内存 / 2GB 显存(GTX 965M);
  • 34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23690 元 ):i7 处理器 / 1TB SSD / 16GB 内存 / 4GB 显存(GTX 980M);
  • 41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28429 元 ):i7 处理器 / 2TB SSD / 32GB 内存 / 4GB 显存(GTX 980M)。

小总结:Surface Studio 性能、设计、功能样样惊艳,就是价(mei)格(qian)……

Surface Dial:发布会上「最抢镜」没有之一


抢镜这事多少都见过,但是被一个旋钮抢镜那真的是「一脸懵」。此次发布会上发布的 Surface Dial 就是这样一个「小玩意」。

直径 59 毫米,高 34 毫米,能够旋转、按压,Surface Dial 看起来并不值得期待什么。但在发布现场,Panos Panay 通过宣传片给我们演示了 Dial 的另外一个用途:直接放在 Studio 屏幕上。

在放下的那个瞬间,Studio 就直接识别出了 Dial,并且在其周围显示除了圆环状的功能,比如色轮、模式选择等等。这时用户就能够通过旋转 Dial 来获取自己想要选择的内容。


看起来是个「不错的玩具」,但在使用了一整块触摸屏之后为啥还要反过来使用这样一个圆圆的小旋钮呢?

在作者看来,这实际上是微软的一次大胆创新,目的是:「释放左手,并且尝试开启左右同时操作模式」。

细想一下,我们日常对于屏幕中「东西」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左右手分时进行的,就比如打字,你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又或者像 PS,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极少同时进行。当然,游戏在这里是个例外。


但是对于不同职位的「创造者」来说,这个小旋钮就显得相当关键的:你可以在画出线条的同时用左手控制色彩,既一气呵成,又能拥有颜色的变化;你还可以当色环用;你还可以用它直接调整画布的方向等等。

这并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增强操纵」步骤,而是切切实实释放了原来「无所事事」的左手,这也更贴近于「创造者」在现实中左右手并用的工作状态。

不过 Dial 畅快的使用体验也与软件支持直接相关,在微软官网上,就专门列出了一个长长的支持列表。

如果你不是这些软件的深度用户,你就算买了 Dial 也无法像宣传片中那样使用,顶多是一个用来滑动网页的快捷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购买 Suface Studio 就会免费获得一个 Dial。

但是后者并未包括在其产品包装内,单独销售的价格为 99.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676 元)。

小总结:小旋钮威力大,双手释放工作效率。

Surface Book i7:这个增肥可以的


虽然没有出现预测中的 Surface Pro 升级版,但在这次发布会上微软却再次「令人意外」地对自己另外一款产品 Surface Book 进行了「升级」。

在看到任何升级细节之前,我的确无法想象微软究竟还能「做点什么」。 毕竟去年年底才发布的 Surface Book 在我这个「硬件狂人」看来已经接近「完美」:其他 2 in 1 产品只是充当键盘的底座被塞进了一颗 NVIDIA 940M ,以及能够为整机提供更多续航时长的额外电池容量。

这种结构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便携」与「足够性能」两者之间的相互妥协。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 Surface Book 想要在原有框架下做修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提升空间。简单的换个 CPU、GPU 自然称不上新升级。

于是乎,微软顺手给 Surface Book 增了个肥……


原先 Surface Book 的底座部分整体厚度基本一致,但在微软「催肥」之后,底座的侧视图变成了一个躺倒的梯形,越靠近转轴位置越高。

同时,原先底座设置于转轴的出风口也被转移到了上方,整体散热条件大大加强。

但是微软并未将 Surface Book 的左右两个端面加高,而是在键盘区域的边缘采用了圆滑过渡处理,看上去有一种「膨胀感」。

因为加厚的原因,Surface Book 的键盘也与水平面产生了一定的角度,起到了「键盘升高支架」的作用,对于提升长时间打字体验有一定积极作用。

有意思的是,这次铰链和上部的平板部分其实都没什么改变,正因为之前的 Surface Book 采用了弯折式的多层铰链,让 Surface Book 关上之后还会在中间留下空间。而微软这次恰恰利用了这个被浪费的空间。

不过既然是「增肥」,增加的自然不可能只有尺寸。根据微软官网的数据对比,Surface Book i7 与 Surface Book 的尺寸基本相同。但在体重上,前者比后者重了 70-130 克,最终整体重量来到 1647 克,整体便携性影响不大。


既然肥了一圈,那么有「失」必有「得」。

通过 「粗暴」的增肥, Surface Book 除了将 i5 从自己的备选列表中剔除,同时还塞进了更加强大的显卡——NVIDIA GTX965M,以及更加大容量的电池。

Panos 在现场表示,这款电脑的续航能力能够达到 16 个小时(部分设置调节满足后的时间)。 实际的续航时长还是需要通过实际的测试来获知。

最后是价格,目前可以预定的型号一共三款:

  • 23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16242 元):i7 处理器 / 256GB SSD / 8GB 内存
  • 27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18950 元):i7 处理器 / 512GB SSD / 16GB 内存
  • 32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22336 元):i7 处理器 / 1TB SSD / 16GB 内存

其中第一款较上一代对应型号价格上升 300 美元,其余两个「只」涨价了 100 美元。

小总结:Surface 胖了,性能强了,续航长了,价格只贵一点。

Windows 10 系统升级:为创造者打造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主题」,微软甚至将 2017 年年初的这次升级都命名为「Creators Update」。

本次的更新主要包括以下 3 个大点:

  1. VR、AR、全息图像等 3D 功能将让每一个用户用上,每个人能够创造并且分享;
  2. 玩家会体验到最好的 4K 游戏体验,同时还能够同步游戏直播;
  3. 人们能够跟他们最重要的人更方便、更快的联系。

VR/AR/MR 一直是每个互联网巨头都躲不过的话题,而目前在 AR/MR 领域颇有造诣的微软自然也不例外。 在这次发布会上,这也成为了微软主要解释和应用的一个大方向。


首先是之前预测时就已经提过的「画图」,这次引入了一大批功能:可以在画板中直接加入 3D 和 2D 的照片,并且在虚拟空间结合之后再次输出为图片;引入 Minecraft、Sketchup 中的 3D 内容信息;「画图」还将自带用户社区,提供用户间共享的渠道。

除了画图之外,就连微软自家的 Office 中的 PPT 也提供了 3D 元素的引入功能。用户能够在 PPT 放映之后反复拖动 3D 元素看细节。

另外一个是微软开始推销 VR 头盔,虽然自己已经拥有 AR/MR 最成熟的 Hololens,但是微软还是组织了几个小伙伴,惠普、戴尔、联想、华硕、宏碁一起来卖头显,并且将入门价格定在了 299 美元。不过这些头显的空间定位功能会通过 MEMS 感应器实现,具体效果不如目前 HTC/Oculus 的解决方案。

剩下的边角料,以及被所有人「遗忘」的 Windows Phone、Ba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