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发了一条推文
《中国未来30年约有3000万适婚男性娶不到媳妇》
结果后台留言快要被众多女同胞占领!!!
(男同胞,让小编看见你们的手啊~)
事情是这样的......
据报道,未来10年内,平均每年新进入结婚年龄的男性比女性约多100万人;未来30年内,3000万适婚男性找不到对象。
3000万 ,听起来比较抽象,换个说法——接近加拿大人口总数,略大于整个大洋洲的人口。
专家说了啊,根本原因是咱中国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持续出现全国范围的出生男婴数多于女婴数的情况,以此逐年累积,按照估算,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
“道理我都懂啊!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男性单身,我还是没有男朋友?”
这是一个“男默女泪”的故事......
秉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小编当然要为大家解惑。
来,先请审好题目:什么样的男性可能会变成光棍?为什么他们不太可能变成“剩女”们的男朋友?
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往往首当其冲。1990年,35岁到59岁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占未婚男性总数的12.7%。2010年,这个比例接近15%。
那么,婚姻市场上不同受教育群体是怎样匹配的呢?
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2000~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然存在,且没有发生改变的迹象。如果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绿皮书指出,高校扩招改变了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比,但女性寻找配偶的模式并未变化,使她们匹配失败的风险增大。
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如果找不到受教育程度相当或更高的丈夫,她们可能会选择单身。反过来,男性则愿意找一个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妻子,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妻子受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比例越大。
婚姻市场上,5年调查时间在经验上不算长,但可以谨慎判断:女性对配偶的选择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剩女”现象原因。
有社会学者按照“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社会观念总结了一种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行排序,按照该模式,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最后剩下的是甲女和丁男。
“剩女”多为个人选择,而“剩男”是被动单身。按照《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受到婚姻挤压的“剩男”或者“丁男”更多地集中在西部地区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的男性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认为,人口性别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婚姻市场,但更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社会与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会刺激并加剧落后地区天价彩礼、拐卖妇女、买卖婚姻、性犯罪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适婚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女性,跟你找不到男朋友是两码子事,因为影响婚姻市场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人口性别结构。
好了,今天小编就“福尔摩斯”到这里啦!
单身的女性不用急,小编送你们一张图算是情人节礼物哦 ↓↓↓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人民日报、中新网等(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