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苍龙生活号
「麻辣娱投」是微博签约财经自媒体、界面JMmedia联盟自媒体,由清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教授与资深文娱商业记者团队共同创办,聚焦文化产业,纵深泛娱乐细分领域报道,更多的发掘与更远的探险,使我们得所遵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痛心!她走了,年仅48岁 ·  昨天  
国际旅游岛商报  ·  今年海南考试日历来了!中考、高考时间→ ·  3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今年海南考试日历来了!中考、高考时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苍龙生活号

周杰伦vs蔡徐坤之战:不是夕阳红打败流量粉那么简单

苍龙生活号  · 公众号  ·  · 2019-07-24 20:59

正文

文/十三先生、黄小舞


“7·20”绝对是超话(新浪微博的一个人气排行榜)史上里程碑的一天,因为周杰伦的超话排行首次登顶,同时也是首次影响力破亿的艺人。



周杰伦超话数据登顶,蔡徐坤霸占将近一年的超话第一,在这一天被迫成为第二,和第一名周杰伦相差一倍。


有人说,这一天,周杰伦的粉丝终于打了场翻身仗,从“过气”到“成名”,数据做到NO.1。实际上,这不是一场翻身仗,这是流量小生和实力派艺人的对峙,是替周杰伦打榜的80后90后们对于工业流量的一次集体嘲讽,是互联网时代的一次黑色幽默式反讽,是出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00后,与上个世纪另一个时代的一次时代对抗。


麻辣娱投记者将从几个角度,深度解析为何说这是划分两个时代的“粉丝之战”。


1


天下苦流量明星久已


蔡徐坤,何许人也?


21岁,2018《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如果你问起他的作品,除了那首被大众恶搞的《只因你太美》之外,本人没有任何耳闻。



在不知何为明星时,他已经站在流量巅峰;不知何为作品时,已经被迫“营业”,这样一个 光有人设,没有作品的流量明星,完全是互联网造星时代的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或者说,蔡徐坤本人,就是最大的“作品”。


流量明星是什么?,是只需要一个人设,管他是阿猫阿狗,只要站在聚光灯前,腿不抖声不颤,都可以被造星工厂包装人设IP,输出市场,成为一件商品,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称霸互联网,成为各路商家的宠儿。


于是在这条工业线上,流量明星们的作品,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打熬作品?且不说门槛高,前期准备时间、作品出来后的宣发、市场的回馈,再回到下一轮熬作品的轮回,时间之长,风险之高,远不如造流量明星来得及时,资本没有耐心等待一位有作品的艺人出现。


毕竟,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艺人,或许并不需要过多的包装,也终能水落石出,但流量明星不是,他们只要被签约下来,当艺人经纪公司开始包装时,确定人设,贴标签,做数据,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艺人抬身价的辅助。


在这条工业线上,“艺人”不过是个产品而已,无论是今天但蔡徐坤,还是过去的范冰冰、现在的鹿晗、欧阳娜娜均不外如是。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2012年,鹿晗转发的一条关于红魔的微博,被粉丝评论的数量达到了13162859条,获得了世界吉尼斯记录微博评论最多的人。


后来,粉丝又将评论刷到100252605条,再次打破记录。


破吉尼斯纪录的1亿次评论,让当时没有什么代表作的鹿晗,登上无数媒体的头条、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


然而几乎同时,这些数据引爆网络之后,大众最纳闷的是:“谁是鹿晗?他有什么作品?”



这之后,鹿晗击败了诸多传统明星,成为百度根据数字内容量、关注度、参与度三大维度统计出来的 2014年“男星品牌数字资产”的冠军。


2016年,他以2.3亿元的身价登上了中国90后富豪榜;2017年,他就击败在娱乐圈经营多年的范冰冰、杨幂等人,拿下了明星商业价值榜的第一。


直到这时,你问路人鹿晗有什么代表作,他们多半也答不上来,但他们却已在数据和新闻的狂轰滥炸中,知道了鹿晗这个人。


于是,如果你是一家品牌投放商,如果你是广告主,相信你也会选择鹿晗,而不是其他实力派艺人,毕竟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


同样的套路,蔡徐坤、张云雷、肖战、王一博、欧阳娜娜、郑爽等……毫无例外,你看到的每一个流量明星,都是在复制这一路径。


当初,欧阳娜娜因为演技差而导致路人缘瞬间降入了谷底,签约壹心娱乐后,她瞬间被洗白。如今她只需要好好上学,好好拍个vlog,就能成为网友心目梦想的女神。



可是,依靠做数据、立人设的流量艺人,真能持久作战吗?


不见得。


周杰伦超话第一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佐证:天下苦流量明星久已。


在正主周杰伦都没有出现的微博上,他的粉丝自愿自发组织起一场超话活动,以超过微博打榜数据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狂甩第三名三倍多的数据,周杰伦超话在周末两天的数据打榜中稳占第一。


有网友调侃,无数周杰伦的中老年粉/夕阳粉被迫参与打榜,第一次玩超话的他们,就像老阿姨第一次玩微信。



经过和周杰伦“夕阳红”老粉团打榜之后,蔡徐坤的粉丝宣布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竞争。


这场“打榜战役”的胜利,看起来是周杰伦粉丝不满蔡徐坤粉丝,而实际上, 蔡徐坤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被打击的“对象”而已,背后深藏的,是一场针对饭圈文化的无言反击战,是华语乐坛的一场价值观战役,更是无数人对于微博这种头部造数据平台的一次无声嘲讽。


那么,这场战役的导火索,又是什么呢?


2


这场战斗,是群众对于流量思维的抗议


回顾这场粉丝之战,源于7月16日,有网友在豆瓣上发帖问:



之后,这个话题在流量之王的新浪微博迅速发酵,甚至排上热搜榜第五名#周杰伦需要做数据吗#


周杰伦到底需不需要做数据?


对于80后90后的这一代人而言,周杰伦真不需要做数据,他只要开演唱会,门票会瞬间一抢而空,不断被黄牛炒价;专辑卖出2470万张的成绩,就是周杰伦最好的数据!


但流量时代,最可悲的也最直观的数据,还是流量。


在这条热搜榜微博底下的评论中,有许多嘲笑发帖者不自量力、不知深浅的言论,实际上,看完这些评论之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这种无奈,来自流量明星和实力派艺人之间的“鸿沟”,来自华语乐坛光辉之后衰败的无奈。



作为老一辈“饭圈”,你必须承认,在不少00后、10后眼中,周杰伦真的是“过气”了。这些盲目追星的女孩眼中,早已没了作品评判的标准,于他们而言,数据,才是最好的人气证明!


只要数据高,就代表人气和资源。


事实证明,在这场战役中,周杰伦的“夕阳粉”战胜了“流量粉”。虽然打了胜仗,但这并不能让00后就觉得周杰伦比蔡徐坤厉害。


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从480港币炒到了1500人民币;

暗恋桃花源在杭州演出,门票在两分钟内抢光;

硬汉张涵予,作为一个厚积薄发的艺人,终将被观众喜爱;

48岁的闫妮,在出演武林外传后红遍大江南北,沉寂多年后再次爆红,是因为《少年派》,她靠的依旧是作品;

章子怡这样评价过郑爽:她的眼里没有对演员这个职业的信仰。

“郑爽还能吃多久的老本?”一直是娱乐圈的一个疑问。


对于那些德不配位的艺人,迟早会埋葬在粉丝挖的坑里而不自知。


如何出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出道之后,是否能持续生产好作品,作品,才是证明一个艺人最终实力的直接体现。


但很可惜,在流量时代,流量艺人们自身也被流量所绑架,他们被公司安排参加一场又一场通告,一个接一个so show的活动,直到最终自身价值彻底消亡,也就从大众眼中消失。


而流量造星工厂,自然会适时推出下一批当红流量艺人,他们将会被新人替代;而新的粉丝,又将追逐着新的“流量之王”。


表面上看,这场所谓的战斗是周杰伦与蔡徐坤粉丝之间的战斗。


但实际上,这是以70后80后为代表的上一代人,与90后00后这些出生就有了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人之间的战斗。


对于80后来说,陪伴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所谓的数据和流量,大家喜欢一个明星,只能实打实的去买海报买周边。


而如今00后的粉丝,却通过微博打榜,甚至一个人开几个小号积分,给偶像做数据来证明自己对爱豆的支持,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毫不夸张地说,在00后们尚且不懂偶像两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用流量数据思维来包装偶像。


00后以这种方式去给偶像刷榜单、刷数据的时候,无论是作为影视平台,还是广告代言商,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回报,都更愿意找所谓的有数据的艺人,这就导致了如今的影视圈充斥着流量至上的思维。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偶像明星、实力派艺人,还会出现在广告主、金主爸爸的选择名单上吗?这个社会还会以“优秀的作品”为评判标准吗?


那些流量艺人“天价片酬”屡屡触犯众怒,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作品。


但是你看,纵使Anglebaby为流量女王,杨幂稳坐带货一姐的宝座,普通老百姓已经开始抵抗他们的作品。


长得美,可以参加选美比赛;作为艺人,职业信仰是唯一的职业佐证。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没有任何办法去代替。


抠图的最终下场,是类似于《孤芳不自赏》这种不尊重观众的电视剧,收视率跌破1。


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场对流量明星不满的战斗,是对于流量思维的战争。


3


掌控流量思维的人,究竟是谁?


那么,在这场战斗中,究竟有罪的是谁?


是那些被绑架的流量艺人吗?是蔡徐坤这些刚出道就被艺人经纪公司签约的好无话语权的新人吗?


还是那些少不经事,仍在成长期的00后?


是谁让他们坐上牌桌,不得不玩这些低劣的游戏?


这一次的周杰伦粉丝与蔡徐坤粉丝大战,真正赢得盆满钵满的赢家,是新浪微博,成功让一波不玩微博的80后开始注册微博,为偶像打榜。


但是,打榜结束后,新浪微博网红ceo “来去之间”却说他们并不想让艺人长期霸占榜单:


新浪微博平台CEO群聊截图


对此,微博著名大V唐缺讲过这样一段话:精心设计出这么一套养蛊的机制,让各路流量粉成天为了这个榜那个榜玩命操数据,操到你死我活,新浪赚到手软,还养出了一个庞大精细的产业链。这几天突然发现,原来还有另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此厌恶流量厌恶操数据,又跳出来假惺惺地“哎呀不要玩数据了当心把自己玩死。”


所谓吃相难看,不过如此了。


不过,换个角度思考,新浪微博有错吗?


微博作为一个产品,它需要数据,需要盈利,如果没有数据,它如何实现盈利呢?


于是,微博用了超话这个产品,让粉丝在内部群体自嗨,

对于平台方而言,微博超话只是这个时代的粉丝经济的一种玩法。


但对于“饭圈”而言,这是“我家爱豆的资源渠道来源”!数据高,资源才会多,所以不断打榜,不断做数据。


没有作品不要紧,只要粉丝在,那么流量一定会来,甚至荣誉也会一起来。比如:亚洲新歌榜、明星排行榜,等等。


从微博的诞生开始,这10年,是移动互联网崛起、全民互联网普及的10年。


同时也是“数据思维、流量思维”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生根发芽的10年,也是“流量明星”体系和生态链条逐渐成熟,明星工业化生产初现雏形的10年;


流量,本身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词汇,在互联网经济下衍生的流量明星,很明显也是产品。他们有着很强的产品属性:生产、售卖。


至于使用,抛开满足饭圈女孩的精神层面之外,还养活了一条产业链:刷数据。


“给偶像制造数据”,是饭圈女孩的别称,“数据女工”是她们的本职工作,她们通过转发、评论、点赞包括明星本人、经纪公司(工作室),品牌合作方、其他有影响力的企业号,或是个人账号在内,提到该明星的原创微博,让公众觉得,“哇,这个明星好火,跟他有关的一切都那么有人气”。


通过制造数据,换来“热火朝天”的假象。


与此同时,还得掌握包括超话、热搜在内的各个权威榜单的规则,才能确保偶像入榜,并且排名不是太难看。


而大部分“数据女工”都有十几个微博账号,以便给偶像制造各种数据。


这期间,涉及到的买卖账号,充值刷量,金额数据涉及上千万。


对于平台方而言,你追你的偶像,我收我的钱,各取所需,正常“营业”而已。


但是,这种虚假的数字游戏背后,垃圾营销充斥微博生态,而终于,微博也快要把自己玩死了。




就在7月22日,微博被约谈了。


观众愤怒的,或许不只是微博,而是所有这些数据平台,包括头条系、百度系、腾讯系,创造101,明日之子,无一不是流量的端口。


他们创造流量,创造这些赚钱的“产品”。


同时,他们又成为数据的主宰者,不断制造游戏规则。


而那些一心追星的“饭圈”们,早已成为了这场游戏中的一粒棋子,欢呼雀跃的棋子。


所有的资本方都在狂欢,这是一场带着原罪的流量圈粉运动。


因为,流量过后,剩下一地鸡毛,当群众发现文化荒芜,当流量艺人没有任何作品回报观众时,观众长久被“视奸”,总有一天会反噬流量。


平台需要反思,为什么他们通过制造力量来盈利,却没有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尽管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个体只是数据,但每个人的审美都是独一无二的,大众不会希望自己沦为互联网上一个个被当作样品的数据。


4


流量思维下的囚徒困境: 谁能率先抵抗流量?


但这完全是平台方的罪恶吗?


不完全是。


广告主、资本家需要数据,他们只能依靠数字来判断投放,这是商业需求的本质,你不能要求商家做慈善。


既然有了需求,就一定有人去满足需求。


饭圈会刷量,那些拿着资本家的钱、为了完成KPI的执行者,也会刷量。


数据思维的诞生,是导致流量明星存在的根本原因,然而,品牌想要年轻化、市场想要流量选择流量明星也是大势所趋,这只不过是顺应市场的另一种选择而已。


正如这次殊不知,这次被誉为“7·20粉丝之战事件”中,那些鄙视流量的参与者们,却也成为了流量本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