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indle电子书库  ·  我发现了电纸书还能学外语!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你的拖延症,给家门口的丰巢贡献了8个亿! ·  5 天前  
青年文摘  ·  看了网上的这群人,才发现我们都被骗了 ·  5 天前  
冯唐  ·  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认知越高,人越不装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09-28 20:20

正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姜榆木

见大通简。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查理·芒格曾被誉为“全美最聪明的投资人”。

而他却在《穷查理宝典》里说:我唯一的智慧,就是不让别人觉得我有智慧。

跟他相处过的人,都会发现他几乎从来不说难以理解的话。

他和巴菲特召开的股东大会,每年更是吸引了不同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参加。

他总是用浅显易懂的语句,讲解各种复杂的金融问题。

即使面对很业余的问题,他也会耐心解答,有时甚至开几句玩笑,丝毫没有投资专家的派头。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见大通简。

越是本质的东西,往往越是简单。

一个人见识越大,越能触及本质,给人的印象越是简单从容。

只有什么都不懂的人,才喜欢故作高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满桶不响,半桶晃荡。

装与不装,看似是性格使然,实则隔着认知的鸿沟。


01

知乎上有过一个热门话题:有没有人装逼正好装到你擅长的领域?

评论区堪称大型翻车现场。

有人故意在星巴克用英语点单,结果没有难住点单员,倒是他听力太差,没能听懂对方的回答。

一问才知道,对方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星巴克做暑期兼职。

有人说自己从小读《金刚经》,还当着朋友的面,有模有样地念了几句佛语。

然后朋友告诉他,他刚刚念的内容其实出自《心经》。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穷尽某个领域的知识。

所以越是认知高的人,越是懂得自己的渺小,从不刻意表现自己。

反倒是一知半解的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装作一副没人比我更懂的样子。

博主@安然曾在天涯论坛上,遇到一位很爱品评时下热门歌曲的网友。

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但这位网友总是显得高高在上,仿佛市面上90%的作品,都不能入他的法眼。

而且为了体现专业素养,每句话还要夹带各种生僻术语。

有次他品评一首很火的古风歌曲,特地把其中一段歌词摘了出来。

他评论道:

“上来就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接一句不知所谓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实在受不了现在的古风歌词,全靠辞藻堆砌,矫情而没有逻辑!”

评论区一片哗然。

有人回复:“老师,您难道不知道这两句歌词,引用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几分钟后,大家发现这位网友已经注销了论坛账号。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曾说:

“愚蠢之人常犯的错,就是喜欢把智慧的表象,当作智慧本身。”

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是装不了的。

没有真才实学,自作聪明的结果,只会是自取其辱。


02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个老员工被调到我们部门。

领导让我带带这个老员工,熟悉一下部门的工作。

结果每次跟他介绍流程,他都要回上一嘴,说他此前的部门如何如何。

提醒他准备材料,他又满不在乎地说:

“小伙子,等你再干几年,做事就不会这样一板一眼了。”

每句话似乎都在表示:我有经验,不需要你这个新人来带。

见他一直如此,我也就随他去了。

但其实他那些所谓的丰富经验,完全不适用于新的部门。

不久后,他就因为搞砸一个重要项目,彻底沦为公司的边缘人。

作家周国平说:装的本意是满足虚荣,结果却往往自讨苦吃。

缺乏自我认知的人,总是担心别人看低自己。

然而一味卖弄的结果,只会让自己的无知显露无遗,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最近重温《儒林外史》,看到匡超人的一个故事。

有次他乘船出行,遇到几位同期的考生。

为了突显自己的才学,他端着架子说:

“过去5年,小弟出版了95部选集,每部都卖出了上万本。”

大家听了,纷纷向他投来崇敬的目光。

匡超人更加得意,继续说:

“不瞒各位说,江浙一代的读书人,甚至还尊我为‘先儒匡子’。”

有人赶紧纠正他,“先儒”只能用来称呼过世的大儒。

他却反驳对方不懂,硬是把“先儒”解释成“先生”。

大家见他这样,相互笑笑,各自散去了。

上岸后,他们也都不再和匡超人来往。

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都是千年的狐仙,你跟我装什么聊斋?”

没人喜欢和装腔作势的人相处,也没人愿意和不懂装懂的人来往。

真正聪明的人,不在别人面前表演不属于自己的人设。

不如自己的人,没必要装;自己不如的人,装了也没用。


03

有人问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一鸣的回答是:学会不装。

刚开始创业时,他觉得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户。

随着对市场的理解逐年加深,他却倾向于摒弃刻意的美化。

尽管这样会让很多客户从一开始就拒绝合作。

但也正因如此,他能更加准确定位自己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完善,反而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很赞同他的一句话:

“人生有限三万天,何必为了装而浪费时间。

沟通不直接,不触及事物本质,耽误的只会是自己。”

装出认知很高的样子,并不会真正提高你的认知。

正视自己的水平,敢于坦诚自己的缺陷,才是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

导演顾晓刚参加过一个摄影集训班。

有次教授提了一个比较生僻的拍摄手法,所有同学都没听说过。

顾晓刚对此也是似懂非懂,但总觉得要表现一下,才能显得自己是有基础的。

于是他起身发表了自己似是而非的看法,故意用上很多专业名词。

其他同学听了,忍不住为他鼓掌。

结果教授冷冷说了八个字:不懂装懂,永远饭桶!

经过这件事情,顾晓刚再也没有尝试出过风头。

而他发现,直到把自己当成初学者,他才真正从集训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冯仑在《扛住就是本事》中,提过一个“裸体战术”。

意思是,当你把自己包装得严严实实,你就很难指望别人对你坦诚相待。

你真,世界也真;你假,世界也假。

褪去多余的伪装,坦率一些,才能收获关于自己最真实的反馈。

如此,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做过的每一件事,便都是来成就你的。
曾有人问罗振宇,跟高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罗振宇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别装,因为高手会一眼识破伪装。

很多时候,别人比你想象得要聪明许多。

装了一次,就没有装第二次的机会。

人的见识,不在于一时的炫耀和卖弄,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和沉淀。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