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i科技你好
创建于1997年初的Chinabyte比特网是中国第一家IT互联网媒体。汇聚高端商业人群,紧跟IT行业趋势,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报道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Hi科技你好

制造业必经的变革 你get到了么?

Hi科技你好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7-06-22 08:28

正文


点击“比特网”快速订阅


在富士康,每一个业务单元都有一个听起来很“带感”的名字,比如说CCPBG事业群(消费电子产事业群)、CMMSG事业群(咨询系统整合与服务产品事业群)、CNSBG事业群(通讯网络产品事业群),以及出产我们最常见到的iPhone或是小米等智能手机的业务单元——IDPBG事业群(Integrated Digital Product Business Group,数位产品事业群)。

在诸多的事业群中,工作压力最大、生产产品最知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最快的,恐怕就是IDPBG事业群了——每年一代的苹果iPhone手机、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小米手机,让这个事业群每年都能成为焦点,甚至于这个事业群的每一个工厂的出货过程,都能登入各大科技媒体和新闻媒体的头条,出现在类似《富士康首批iPhone 7 Plus出货,现场谍照》的文章中。

IDPBG事业群有一个叫做前段加工段的工段,这个工段的工作可谓乏味之极:“用手捏住电动螺丝刀,吸一颗半个米粒大小的螺丝,对准需要固定的位置,按下螺丝刀的启动按钮,准确地打入螺丝孔,把手机放到流水线上继续操作下一部手机”——一名熟练工人一分钟可以锁2-3台iPhone上的马达螺丝,而他和一名工友一天的任务量是大约3300台,这也就是说,一名熟练工人需要在大约10个小时的时间里打上6600个螺丝。


谁也不敢懈怠,一分钟2-3台的压力,意味着大约每20-30秒就要有一台iPhone手机进入到下一个工作环节,如果你去上一次卫生间,6-8分钟的时间里,就要有20多台手机积压在产线上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个加工段大约130多人,如果发生停电、机械故障等问题,仅仅十分钟,下一个环节就要等待和积压超过数万台手机在前段加工段,没有人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

不仅是在富士康,如今的制造业流水线速度已经“快到飞起”: 以国内某款A级车合资品牌的整车组装生产线为例,其生产速度已经高达48JPH(即每小时48台新车下线), 大约每75秒下线一台新车, 在生产高峰期,这一速度更可以达到51JPH(一般不低于47JPH),一辆车总装走完流水线大约只需要90分钟。

假如,仅仅是假如,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IT系统故障、生产线机械故障或是人工出现的意外情况,每条生产线积压的生产产品往往足以造成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数百万的损失,在某些大型企业(比如钢铁冶炼企业),出现高炉休风、减风或是任何的短时间中断,都会给整个生产流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998年7月,首钢动力厂69风机突发叶片断裂事故,造成一座高炉生产被迫中断,减产近一个月时间。

而且,现在有这么一件制造业喜闻乐见的事情,更加剧了“中断”对制造业的影响,也更进一步让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加快脚步。



工业4.0

让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工业4.0,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超级热词,自从几年前被提出之后,其热度就没有丝毫减少,而且,随着中国与德国在工业4.0领域的合作加深,对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业的改变就越来越深入。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工业4.0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的设备都具有 “自体智力” ,甚至是“自主意识”,根本目的是要智能化制造业,将原本已经数字化的制造业更进一步提升到智能化,以增加其灵活性;

将现实社会(传统生活空间)的需求, 充分数字化、数据化, 经由人与机器的连接 (互联网) 传达到工业生产中,并在工业生产中利用机器到机器的连接 (物联网) 传到整个链条;

它是一个具有适应性的,资源效率更高,人体工程学及了解经济发展运行规律的 智慧工厂的集合(Smart Factory), 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了客户(消费者)和商业伙伴(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基础是智慧整合感控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及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将是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通过融入更多数字化技术,原本简单、粗糙、冷酷的工业产品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功能和特性(比如说通过GPS和4G LTE技术联网的重型机械云管理网络), 同时许多新兴的制造业、工业产品的服务(比如说自动化维护报修)等也逐渐在兴起;

工业4.0对现有的制造业生产出的产品将带来巨大的提升,它所服务的生产制造所产生的产品,不是中低端的产品, 而是高端的产品,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精密度更高、产品质量更好、技术含量更多, 这也是为什么要推进工业4.0的根本原因。


工业化4.0能够逐步在制造业领域实现能耗优化和自动化的数字化精益转型,高效高质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开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战略等。《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如何成就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报告预计, 这些机遇可能在未来15年将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增速提高到6.5%。

因此,工业4.0带来的是“深度的改变”,正如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所说的:“机床行业需求升级方向与中国机床制造业的长期固有优势完全相反,中国机床行业缺的不是面,而是深度。”——这个深度,就是要看在工业4.0战略中,数字化转型做的好不好。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面:

工业生产的数字化, 主要是采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比如自动机械臂(甚至有人工智能的成分),也就是生产工作的数字化;

企业信息处理和生产管理的数字化, 也就是企业管理,生产管控,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也就是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和业务创新的数字化;

商业模型的数字化, 更快的发现市场需求,更好的对接需求与产品优化,使用数字化的营销方式,树立数字化制造业的品牌形象等等。


在这三者中,对于企业的CIO们来说,第二点是最为重要的工作:通过对业务管理、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和利用的优化升级, CIO能够从简单的IT管理运维的层面,更进一步的上升到改善企业业务的高度,并以此,来影响企业的生产制造业务 ——比如说,让产品拥有更多的智能或是更好的管控生产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以云计算做平台

深挖大数据的价值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信息处理和生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两者是当前一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认为,云计算和大数据对传统制造业意味着“以智能制造为例,以数据为核心,将企划、采购、研发、制造、营销、物流、客户、用户等进行连接”。

就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来说,最直接的变化当然是制造业信息化程度的得到有效提升:

管理信息化 领域:由单机应用模式向在线应用模式转变;由自主部署信息化系统向租赁软硬件信息化系统转变。

IT架构 领域:由逻辑架构向虚拟架构转变;由低效的IT系统向高效的IT系统转变;由固化的资源利用向按需分配资源方向转变。

数据报告 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直观,可以把实时数据推送到用户的手中,并能够对已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

生产研发设计 阶段,随着基于工作站或PC平台的产品研发向桌面云平台的转变,因此制造业的研发将由区域研发向远程异地协同研发转变。

企业CRM、ERP等 生产和管理系统 的上云能够保证更为可靠的运行,确保不会因为某些单点故障而宕机。


不过,制造业云平台的构建,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工厂厂房及生产线的一线管理者,通过统一化的云平台,他们可以将所有的生产及企业管理系统接入到统一的平台中,甚至在智能设备上面能够移动化、实时化的监控整个工厂的运营,并对生产线的运行作出实时的反应。

与此同时,随着IT资源得以在云平台上快速重构和分配,这意味着制造业可以快速的为某些新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需求做出快速的IT资源供给, 在制造业严苛的交货工期下,满足快速开展生产的需求。

此外,云计算的出现使得数据计算和分发向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渗透,这是制造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信息协同的基础,更是构建区域生产、全产业链生产、安全生产的保证,比如说,物料供应商能检测到生产厂商的物料实时状况,物料不足时及时补充、对物料有新要求时及时调整。

构建了云平台,大数据则能够结合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实时计算)、数据可视化甚至是人工智能技术,让制造业的生产、销售、运营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正如方洪波所说:“过去所有制造业的信息系统是以ERP为中心内部化的信息系统,今天显然已经不是, 我们要把它外置化,要通过数据为核心,把全价值链进行连接,从物理形态到数字形态,这是智能制造的根本所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