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君:
最近,投资圈又诞生了一个新的风口——共享充电宝。
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szwanba)原创互联网品牌营销第一媒体(已授权)
最近,投资圈又诞生了一个新的风口——共享充电宝。
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
不到半个月,共享充电宝就已经获得将近4亿融资,包括腾讯、IDG等大头都已经入局。
看这融资速度和巨头早期入场的节奏来看,似乎与共享单车不相上下。
实际上,通过线下缴纳押金、租赁充电宝算不上是一种新的、性感的生意。
在很多商圈,通常只要缴纳100元或50元押金就能在服务台获得实体充电宝,有些商场凭会员卡还免押金。
目前杀入市场的共享充电宝产品主要是机柜式租赁机器,与实体充电宝有很大的不同。
有来电、街电这种,租赁机固定,但可带走实体充电宝的;还有以小电为代表的桌面固定充电宝,机端连线充电,无法带走。
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一样,都是通过扫码付费的,一般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归还方式也类似:用户可以在App界面(或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针对可带走的)。
来电产品
手机充电无疑是一个高频需求,相关数据统计,国内目前的电量需求与电池性能存在巨大缺口,
全球充电宝达到千亿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平均25.9%。
根据小电创始人唐永波的说法,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叠加,手机耗电肯定会越来越快,手机充电会成为一种刚需。
而如今,共享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因此共享充电宝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另外,
由于智能手机用户基数大,全国拥有超过8亿智能手机用户,用户在家以外的地点给手机充电的次数多达1亿多次。
对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获客成本相对更低,而且产品更容易规模复制。
按照设想,当租赁机器占据了可观的流量入口、同时拥有足够强的网络,餐厅、商场、机场、车站等人口密集的场景。
每个城市假设有100万台充电宝的需求,全国主要城市至少需要2000万台。
如果按充一次或者充一小时1元来计算,百亿级的市场不在话下。
虽然创始人和投资方都万分看好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准备大干一场,但这个生意真的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大吗?
恐怕不是吧!
其一,与汽车和单车不同,充电宝百元内就可买到,基本人手一个,而且携带方便,也就是说,这个痛点并没有那么痛。
其二,充电宝使用的时间更长,一般来说,一部智能手机充满电要一个小时,比共享单车半个小时使用时长更长,流转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高。
其三,和单车赛道一样,充电宝分时租赁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街电产品
根据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的说法,充电宝租赁费用比单车收入更高,收入在每天4元以上。
每部充电宝的硬件成本是100元,25天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数据真实,也就是说,一部充电宝每天至少要流转4次,每次2个小时(1小时以上收费)。
但事实上,手机一般充1个小时就能充满,即使要2个小时充满,至少也要使用6个小时以上才能耗完电吧。用户会在什么地方停留这么长时间呢?
而另一方面,充电宝是B2C的生意,抢占线下场景是必须的,刚刚也分析了,用户真正需要共享充电宝的场景就那么几个,火车站、高铁站及飞机场、大型商圈。
尽管目前并不清楚充电宝与B端的合作方式,但向B端让利、分成等形式都是可以预见的。
现在资本疯狂涌入就是为了在最短时间抢占更多的市场,如此一来,必然会陷入和共享单车一样的红包、补贴大战。
除了上述这些火热的共享经济,你还留意到生活中有哪些共享潮流吗?
或许不经意的,你就错过了几百亿的创业机会哦~
共享物品
△提供“包月换衣”服务的共享服装APP
女人就是喜欢买买买,穿不了几次又想换掉,但钱哪有这么好赚!
上网找个同样正在苦恼的人交换吧,共享物品就是这么方便,在互相满足需要的同时经济又环保。
共享美食
一个人住,做饭麻烦,可又不想吃地沟油,怎么办,来参加共享美食家大联欢吧。
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主人,设计菜单、布置餐桌,开一个饭局。也可以选择当一个食客,品鉴别人的美食。这可比去饭店有趣多了!
共享空间
△上海WEWORK共享办公室
周末众多好友想约一场“狼人杀”可是没场地?团队出差在外开会不方便?租个“游戏主题房”或者“办公室”,随租随用的共享空间温馨又方便。
共享服务
△16年10月,支付宝“到位”功能上线
一个基于位置邻近性的个人需求平台,随手发布一个小需求任务,让有技能或者空闲的人来帮你跑腿办事。
当然你也可以在这里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别人提供各种服务。
比如说:传说中的送厕纸服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