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业研究报告
免费提供460个细分行业研究报告!输入“报告”获取报告索引,输入“您需求的关键词”获取各行业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ic电子网  ·  雷军成车展顶流,官宣“小米驾校”! ·  2 天前  
21ic电子网  ·  PI全新1700V氮化镓开关IC,再次刷新G ... ·  3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全球首发!天岳先进,12英寸碳化硅衬底 ·  4 天前  
21ic电子网  ·  简单并联 (Tank Circuit) 谐振 ·  6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进博会!ASMPT、华天重大合作!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行业研究报告

最后的疯狂?全球楼市正呈现出一系列不寻常迹象

行业研究报告  · 公众号  ·  · 2017-06-03 21:33

正文

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订阅本号,以便随时来访。



行研君说

导语

2017年中国楼市是一首冰与火之歌,从年初的疯狂到现在的冰冻,有着戏剧般的转折。而这段时间,全球楼市发生了什么?我做了一番系统的数据分析,发现全球楼市呈现出了新动向,资金正在发生转移。

PS:免费索取报告,请关注“行业研究报告”下方菜单栏“我要报告”项;投资、理财、研修,请关注下方菜单栏“我要投资”项;IPO咨询、BP报告定制,请关注下方菜单栏“我要合作”项。


来源:掘金大师 海外掘金(ID:gold1849)


2017年中国楼市是一首冰与火之歌,从年初的疯狂到现在的冰冻,有着戏剧般的转折。

 

而这段时间,全球楼市发生了什么?

 

掘金大师做了一番系统的数据分析,发现全球楼市呈现出了新动向,资金正在发生转移。

 

1各国楼市数据哪家强?

 

我们主要考察四个大家最关注的发达国家数据。与冰冻中的中国楼市相比,根据最近一期的统计,加拿大、澳大利亚楼市似乎继续高奏凯歌,在各国中涨幅领先。

 

 

(数据来源:凯斯席勒指数、CREA、Corelogic、Nationwide)

 

不过,加拿大环比10.4%的增长,已经比2016年全年涨幅有所收窄。

 

澳大利亚5月份出现了1.1%的环比下跌,

 

英国在脱欧公投8个月后,虽然勉强维持2.6%的同比涨幅,但环比已是连续第二个月下跌。

 

唯有美国,继续着同比和环比的稳步上涨,并且涨幅达到近3年来的新高。

 

大家会发现,即使涨幅高的地方,要不是出现涨幅收窄,就是环比出现下跌,楼市火热现象正在降温;持续上涨的市场,涨幅也显得“不温不火”,勾不起人的投资欲望。

 

全球楼市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

 

2全球楼市异动背后的秘密

 

全球楼市为何在此时出现这些“异动”?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a.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出现转向

b.频繁出现的“泡沫论”提示风险

c.全球资本流向出现新动向。

 

(1)货币政策转向现端倪,楼市红利减小

 

大家都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多国房价曾大幅下挫。而与此同时,美国带头开始实行量化宽松,大开印钞机。其它国家也都纷纷跟进,包括欧元区、日本、中国等等。

 

美国10年来M2货币供应量变化(来源:tradingeconomics.com)

中国10年M2货币供应量变化(来源:tradingeconomics.com)

 

从那时起,全球多国的资产价格也纷纷上涨,优质而稀缺的房产,也就成为这部分超发货币寻求保值的避风港。

 

中国过去10年来,房价上涨得让无房一族“绝望”,澳洲也经历了房地产黄金5年,加拿大的热门城市涨幅与中国城市比肩……

 

然而,美国短期利率自2015年开始上扬,美联储确定进入加息通道,收紧货币政策的步调不会因为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不佳而改变。与此同时,欧央行、日本央行宽松政策放缓,中国货币政策也出现短期收紧现象。

 

全球多国的货币宽松政策正走向尾声,货币政策转向和流动性拐点或将到来。

 

因此,过去几年受货币现象影响的资产价格飙升,将逐步放缓。这也是今年来,多国房价涨幅出现放缓,甚至下跌的主要原因。

 

(2)“泡沫论”逐步应验

 

上周,高盛对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发出楼市泡沫警告,花旗集团也在几天前对澳洲发出警告。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多个加拿大商业银行银行、研究机构也曾多次指出加拿大的楼市泡沫。

 

近期泡沫论频现,与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有关,同时也与房价可承受度变差、投机行为增加有关。

 

加拿大按揭房产公司(CMHC)的数据显示,加拿大4月新房平均售价为75.18万加元,合55.9万美元。而美国同期新房平均售价为36.8万美元(美国人口普查局),加拿大的新房房价已经比美国的高出50%以上。

 

加拿大房贷提供商HCG也在四月底出现流动性危机,虽然危机波及范围有限,但“加拿大版次贷危机”之类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再加上比美国更高的房价,让人不免担心之后加拿大楼市会来一场“下跌”。

 

而房价已出现微跌的澳大利亚,也被花旗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直指楼市泡沫已现:“澳大利亚出现了惊人的房地产泡沫,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触发周期性衰退。”

 

房价高企的城市,估值偏高的资产会经历一波泡沫挤出过程,这导致了一些国家房价出现回调的现象。

 

(3)全球资本流向出现新趋势

 

今年4月20日,处在楼市过热“风口浪尖”上的多伦多(安大略省政府),出台打击外国买家投机税,向与当地没有直接连接的外国买家征收15%的高税收,抑制投机。温哥华早在去年就实施了类似的针对海外买家的15%交易税。

 

6月1日,悉尼所在的新州政府也宣布将海外买家4%印花税率,提升到8%,外国业主每年的土地税附加费将从目前的0.75%上调至2%。墨尔本所在的维州和布里斯班所在的昆州,同样也出台类似印花税政策。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相继出台对海外买家“限购”政策时,美国、英国等没有限购。

 

因此资本出现两个动向:流向稳定的美国楼市、进入抄底机会窗口出现的英国楼市。

 

尽管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猪队友”总统尽添乱,可是前段时间发布的3月标普-凯斯席勒房价指数却同比大涨5.8%,创近3年来的新高。其中,西雅图、波特兰、达拉斯、丹佛成为涨幅最高的城市。

 

多项住宅指标向好,也是投资者们继续看好美国楼市的原因:

 

今年1-4月,美国住宅开工数量同比去年增长6%,住房开工许可数同比上涨10%;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也显示,今年4月房屋销售同比去年增长1.6%,这也与美国房屋库存减少有关;

还有建筑商信心指数,今年4月创下了近12年来最高水平,达到70,反映出开发商们对于市场的乐观情绪持续上升。

 

路透社上周民调也作出乐观判断,认为美国房价2017年将上涨5.6%,2018年将上涨4.2%,未来几年有望强劲上升。

 

而资本持续进入英国,就更不应该感到意外。虽然今年3、4月,英国房价环比分别下跌0.3%、0.4%,但这其实与众多机构的预测一致。

 

英国最大的房产服务机构Countrywide早前预测,2017年英国房价将下跌1%,2018年将恢复增长;

 

地产服务商第一太平戴维斯也认为,今年英国房价将不增不减,2018年起恢复涨势。

 

因此,短暂下跌在预期之内,何况目前英国楼市仍有2.6%的同比涨幅,远未到负增长的地步。

 

另外,处于历史低位的英镑,相当于直接给持外币的买家打了折。目前,英镑/人民币仍在8.77左右的相对低位。

 

英镑/人民币汇率(来源:www.xe.com)

 

这也正是“XX即将买下伦敦”之类报道频现的原因。精明的大商人,正趁着房价和英镑的“双低点”,抄底英国。根据Savills统计,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在2017年第一季度吸引了26亿英镑的投资,刷新历史记录。

 

对限购国家的投资需求进行承接,使得美国房价出现较稳定的增长,英国房价也暂未出现同比跌幅。

 

3泡沫破裂前最后的狂欢?未来会怎样?

 

随着全球流动性拐点渐现,今年的加拿大楼市正经历从疯狂到冷静的转折。当然,往后房价不至于下跌,但涨幅不会像前段时间那样凶猛,会逐步放缓,恢复理性。

 

加拿大房地产协会(CREA)预计,全国2017年成交量将比去年下跌3%,去年已出台严苛限购的BC省(温哥华),成交量将下跌17.5%,安大略省(多伦多)成交量仅增加0.7%,而2018年将跌2.5%。

 

在房价方面,加拿大全国房价增幅将放缓至4.8%,而2016年加拿大房价上涨10.8%。BC省2017房价将下跌6.5%,2018年上涨2.6%;安大略省得益于多伦多的表现,2017年仍将上涨15.6%,而随着限购和回调出现,2018年房价涨幅将放缓至7.7%。

 

加拿大房价预测(来源:CREA)

 

2017年,澳洲楼市正承受回调压力。正如澳洲地产数据公司CoreLogic研究主管Tim Lawless所说:“未来澳楼市或有2-10%的价格回调,但不会崩盘。一定程度上纠偏后,长时间强劲的增长依旧可期。”

 

澳、加两国最后一波地产狂欢后,将迎来调整和转折,也告诉国内投资者,房价其实是有可能下跌的,“只涨不跌”的神话不存在。

 

不过正是因为面对地产过热时,市场有调整措施,说明加拿大、澳大利亚这类具有自省能力的市场,仍然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回调的过程,可能也是酝酿下一波地产黄金周期的前奏。

 

美国、英国目前仍处于投资窗口期。美国未来两年楼市仍会持续稳定增长,其市场成熟度、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仍为投资者们所青睐。而2017年英国可能会出现短暂停滞,但许多机构预计,未来英国楼市恢复后,蕴藏着巨大潜能。


——END——


文章非声明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