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步主义
所谓进步主义,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但也要用全力去好好生活,进步是一种状态。本号题材较广,因为Po主真性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七言 | 会遇见吗?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开场影业招聘! ·  3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会员内容年度精选|2024 ... ·  3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会员内容年度精选|2024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步主义

深夜送书 | 大师级人物,教你如何写出略高级的文章…

进步主义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2-23 22:30

正文

送书规矩:
评论回复你的观点,进步君将抽取 3 位小伙伴送书一本哦!


今日荐书两本,是一套。


《大师语文:拆开来说》 是一本较全面的关于 朱自清先生 对于语文学习方法的小书。


朱自清先生超乎寻常地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的崭新意义上,重视经典训练。同时竭力主张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语脉”,并进而推动“文学的国语”的形成。 该书对学生及老师而言具有实际的效用。


《大师语文:少说与多说》是 叶圣陶先生进行 语文教育总结的自己独特的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过: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 ”而本书完美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解决了“知行”之间的过渡。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在学。


《大师语文:拆开来说》


1 / 理想的教师不但想到学生的耳朵,还想到他们的脑子。


2 / 了解和欣赏是诵读的大部分目的; 诵读的另一部分目的是当做写作的榜样和标准。


3 / 成见影响之大,使得新的观察、新的经验的获得,变得艰难。


4 / 因为不了解或误解一些语言文字,结果常是很严重的。


5 / 只有在最亲爱最亲近的人面前,天真才有流露的机会;再说天真有时就是任性,也不一定是可爱的。 所以得讲规矩。规矩是调节天真的。


《大师语文:多少与少说》


1 / 写作 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事 ,好比说话一样。但是 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事 ,好比说话一样。


2 / 在课堂里教语文, 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3 / 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 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 读过一遍再读第二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


4 / 阅读一篇文章, 只有抓住优点,看出缺点,才有能更大的收获。


5 /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 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朱自清先生

叶圣陶先生

- 学习语文认定两个目标


学习语文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 培养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做去,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所以学习国文必须多多阅读,多多写作,并且随时要求阅读得精审,写作得适当。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听见有些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学生了不起,一部《创业史》 两天就看完了。颇有点儿沾沾自喜。我想,且慢鼓励,最要紧的是查一查读得怎么样,如果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极简略的梗概,那不能不认为只是马马虎虎地读。马马虎虎地读是不值得鼓励的。一部《创业史》没读好,问题不算大,养成了马马虎虎的读书习惯,可要吃一辈子的亏。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


- 如何将文章写得像个样儿


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谓难。准备功夫一点儿也没有,或者有一点儿,可是太不到家了,拿起笔来样样都得从头做起,那当然很难了。


现在就说说准备功夫: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都依靠观察跟认识吗?人家说咱们的记叙文章写得好,又正确又周到。 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吗?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功夫。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论说文章,阐明某些道理,表示某些主张,不是全都依靠推理下判断吗?人家说咱们的论说文章写得好,好像一张算草,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等下去,不由人不信服。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推理下判断好才写得好吗?


以上说的那些准备功夫全都是属于养成习惯的。习惯总得一点一点地养成。临时来一下,过后就扔了,那养不成习惯。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 习惯好,才能够把文章的材料处理好。


- 写任何文章首先要有真意


真意从何而来?来自平常时候的积蓄。 待人,处事,明理,察变,全都是积蓄。要把文章写好,有了真意,还得讲究点儿技巧。写文章的技巧,我想, 最要紧的大致是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正确而又明白地把真意表达出来,绝不是在粉饰、做作、卖弄上瞎费心思。 有些人把这些障眼法当作技巧,着力追求,以为练好了这一手就能把文章写好,这就走到歧路上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