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一个小视频,感触颇深。
食堂的老张花了
3
块钱在菜市场买了一块豆腐,单位不给报销。财务说:按单位的规定,必须有发票才能报销。老张说:区区
3
块钱要发票,摊贩都不愿意卖。经理说:这是单位的规定,只能照章执行。于是,老张只好认栽,自己出钱算了。但总这样也不是办法。老张费尽周折找到了摊贩老李,老李答应一年给开一次发票。年底的时候,审计又找到老张:未经投标和评审,怎么只从一家单位采购豆腐?
这个段子具有启发性:严格管理原本是件好事情。但如果把严格管理用在小事情上,管理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工作效率就会显著下降。现实中,所谓“官僚主义”往往就是以“严格管理”为借口的。一般来说,当一个单位出现问题的时候,平庸的领导人就会提出“严格管理”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往往会以牺牲工作效率为代价。工作效率低了,单位往往就会越来越差。
“严格管理”的直接危害是降低了劳动效率、浪费了时间。在农业社会,时间是不值钱的。但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时间却是最值钱的东西。一位朋友曾经谈到他在加拿大做主管的一件事:单位要买一台服务器,吃不准是买
64M
内存还是
128M
内存。下面的人建议开个会讨论一下。他直接否决了这个建议:讨论的时间也是有成本的,甚至远远大于
128M
和
64M
之间的差价,直接买
128M
好了。
从这个角度看:官僚主义与工作效率是矛盾的存在。讲究效率的地方官僚主义往往就弱一些。所以,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和企业,官僚主义的情况往往相对较少。而经济发展慢的地方,往往是官僚主义导致的。
同样一个管理漏洞,单位越大就越容易发生问题、也就越容易导致更大的损失。所以,总体上看,越大的单位管理制度越是严格。同样,越是大的单位,越容易出现官僚主义。
现实中,大单位往往有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小单位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往往会向大单位学习。但人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往往会降低工作效率。比如,华为的
IPD
很好,但很多单位就不适合学、尤其不能照抄照搬。照抄照搬往往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前些天,我曾经总结我认识的一些企业家:改革开放初期的万元户,靠的是吃苦;20多年前的企业家,靠的是快速响应、敢于行动;10年前的企业家,开始依靠自己的知识;而现在做大的一些优秀企业,往往依靠健康优秀的文化。
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企业对职工充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