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知识
1981年创刊,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办刊宗旨,作者队伍荟萃了全国一流文史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多样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评述优秀传统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朝文社  ·  英国开征“富人税”,中国富豪套现跑路 ·  16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3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 | 吕美生​:“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

文史知识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03-06 13:47

正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著名的江南农村风俗词,是辛弃疾被罢官后家居上饶带湖时期的作品。 从诗题《代人赋》可知,此诗创作动机似为安慰别人,但实则是词人闲居自慰。 我们透过全词所传达的乐守田园、悠闲自得的表层意象,不难艺术地体验其忧患难消、愤慨不平的内心情怀,审美地发现其超凡脱俗、飘逸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就是全词的深层意蕴,即词人“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这恰似一组特写镜头。 你看,田间路旁的柔嫩桑枝在春风吹拂下,绽出纤细幼芽,浅黄油绿,一派生机。 “破”字,动态毕现,传神入化,让人呼吸到早春田野的清新气息。 东邻应季节而生的蚕种开始慢慢孵化。 “些”字,栩栩如生,使人深为那些星星点点、蠕蠕而动的小生灵的诞生而高兴,感受到造物主的仁慈和恩惠。


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上两句是近处微观、历历在目,那么后两句则是远处宏观、错落有致。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你看,小黄牛在栏里关了一冬,以枯草为食,如今放牧于平旷的山冈,乍见茸茸遍野、鲜嫩可口的青草,怎能不欢快而得意地发出“哞哞”叫声! 这叫声使疏淡平静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让人感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乡土气息。 透过这些描写,我们仿佛窥见了江南农村男耕女织的淳朴劳动生活,体认到词人那种“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的理想旨趣。 正所谓“把那片自然风景作传达心情的符号,或者较准确一点,把我们底心情印上那片风景去”(梁宗岱《诗与真》)。 因而,最后虽然词中出现斜日、寒林、暮鸦三种灰冷色物象并列,却丝毫不给人以萧瑟而肃飒的感觉。

这是因为: 其一,早春寒意、黄昏苍茫与柔桑、嫩芽、幼蚕、细草、黄犊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意象两相烘托,相反相成,呈现为一幅冷暖配色、境界层深的形象画面,使人真切地感到冬春交替的季节转换。 透过这种艺术换型,更使人欣喜地相信,袭人的寒意终将消失,风和日暖的春光即将到来。 这鲜明的艺术对比,淡化了人们寒冷的感觉。 其二,动词“点”字的妙用,使得境界全出、情趣顿生、寒意消融。 它把斜日、寒林和暮鸦三种物象串为浑然一体的艺术系统。 乌鸦或飞或栖,远望恰似墨点。 不如此写,不足以写出寒林乏叶、斜阳照透、乌鸦点缀之情状。 词人只着一个常用于绘画笔法上的“点”字,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描绘,使词境更富诗情画意。 词人内心轻松愉悦的生活情致和高雅洒脱的趣旨也就迷漫其中,给人以美感了。

下片犹如一组移动着的电影长短镜头的摇接,从远近映衬的山峦,写到纵横交错的小路,又从远处飘扬的青旗,写到路旁沽酒的人家。 “山远近,路横斜。 ”似乎随口说出,信步走来,而词人山乡闲游、悄然自得的情态毕现。 酒店挂青帘为酒旗标志。 一个“有”字,具点睛之效。 它既透露了词人准备借酒助兴、开怀畅饮的欣喜心情,又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局面。 诗情画意中揉进了别有风味的酒家活动情致,平添了人间应有的温馨。 这为最后一联名句作了有力的艺术铺垫。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两句由乡村忆及城市,融议论与抒情为一体,将眼前盛开的荠菜花与城里娇艳的桃李花相对照,寄托幽微,寓意深远。 明人卓人月曾把此首与秦观的《柳梢青》词相比,说: “‘青在梨花’,‘春在荠花’,仁见谓仁,智见谓智。 ”(《古今词统》卷七)即认为词的“召唤结构”是与接受者的主观心态相呼应的。 巴拉兹说得好: “上下镜头一经联接,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便像火花似的发射出来。 ”(《电影美学》)词人鄙薄桃李之愁风雨,而绝爱荠菜花不畏风雨,显然自况遭遇,言在意外,极富带哲理性的反思情韵,也显示了一种庄重自强的人格精神力量。 城中桃李虽然色艳香浓,似把春光占尽,但它们愁风畏雨,经不起吹打; 荠菜花虽然朴实无华,但它遍野盛开,蓬勃顽强,充满生命活力。 因此,真正的春意体现在田间溪头荠菜花之久长和富有生机上。 这隐喻词人的审美价值观念。 在朝为官,荣华富贵,烜赫一时,但却朝不保夕,忧心忡忡,犹如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桃李,怎比得上生命力顽强的荠菜花,常开溪头春不老? 词人借荠菜花的美好形象,作为在野为民的自我写照,寄寓着一种“精神家园”的真情感受。

· 陈清波 《湖山春晓图》

如果我们把“桃李愁风雨”的意象,纳入全部辛词中来审视,它就如同《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可说这些都是对南宋王朝受金兵欺凌,锦绣河山如此残缺不全之感慨。 词人虽有厌弃官场、栖身田园的豁达和超脱,却不能掩饰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忧患。

结句意在言外,我们从中还可艺术地体认出诗人对广大下层劳动人民抗敌御侮的顽强意志和潜在力量的歌颂。 这使词人对农村田园的赞美情怀,深蕴着“意识到了的历史内容”,从而增添了崭新的意义,闪耀着时代的光华。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 19 92年第4期“诗文欣赏”栏目


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2020《文史知识》继续贴心陪伴您,忙碌中别忘了订阅哦:

一、去往邮局征订,邮发代号2-271。

二、咨询伯鸿书店购买,联系电话:010-63458912、010-63265380。

三、北京的读者可以去往三联韬奋书店、万圣书园、伯鸿书店购买(伯鸿书店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一层)。

四、需要网上购买的读者,请登陆“杂志铺”网站(www.zazhipu.com),京东商城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http://mall.jd.com/index-84097.html)然后在搜索栏搜索“文史知识”,即可看到《文史知识》的订阅信息,按照网站购物流程购买即可。

五、集体订购电话:010-63458229。

六、您也可以添加《文史知识》的微信公众号“wszs1981”及时获取《文史知识》的更多信息!征订在即,请千万别错过。

七、敬告读者:自2018年7月1日起,《文史知识》编辑部不再接受任何购买咨询,如欲购买《文史知识》新刊、过刊、历年合订本等销售问题,敬请致电中华书局伯鸿书店(010-63458912、010-63265380),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订阅


《文史知识》(月刊)邮发代号2-271,每月1日出版,定价15.00元,全国邮局均可订阅,国内统一刊号 CN11-3153/K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2-9869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文史知识》编辑部收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458229

(邮购 每册15元,挂号每次另加3元)


微信号:wszs1981

QQ群:363031535(迁移中)    713071938(新群)

新浪微博:@文史知识杂志

官方网站:中华书局/文史知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3397473

010-63458229



• end •


文史

知识

大专家写小文章

准确、生动、有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兼备内容


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作者

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