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国,此刻我在关西机场。刚刚通过海关后,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个“情绪安抚室”。我猜,这或许是为那些即将离开祖国的日本人准备的,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平复离别的复杂心情。
这一幕让我回想起旅行中对日本文化的种种观察与感受。日本社会似乎格外注重合作与秩序,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的独立思维和表达或多或少会受到压制。有些人说日本“缺乏人情味”,这一点我也有过共鸣。最初产生这种想法,是在从美国夏威夷飞抵东京的第二天清晨。我独自在一条空旷的街道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老大爷。我习惯性地向他打了声招呼,他愣了一下,我也愣了一下,那一刻我意识到,这里已经不是美国,而是日本了。
类似的文化差异在细节中也能感受到。在波士顿的公寓,我早已养成了在电梯里主动与人打招呼的习惯;而在日本,电梯里的问候似乎会让人感到冒犯。并不是说哪种文化对错分明,只是氛围不同罢了。
回顾过去一个月的旅程,我完成了一次高密度的探索。
华盛顿
我参观了美国建国总统的山庄
奥兰多迪士尼
祝大家新年梦想成真!
旧金山:
我访问了加州的金门大桥
夏威夷:
夏威夷海洋动物园!
东京:
东京大学午后的一角
北海道:
北海道的阿寒湖!(力荐)
大阪:
我来到了大阪的环球影城
我从未如此高密度地触碰人类的创意与互动。这一个月的头脑风暴涌现了无数人物和事件:在华盛顿探寻开国总统的生平、在北海道和大学生们一起堆雪山、在迪士尼被大雨浇湿但经历了阿凡达之旅、在环球影城感受人类打造的梦幻王国、在夏威夷看到蓝天白云大海和鲸鱼、在东京和旧金山有过诸多名校……一个月内我经历了夏天和冬天、大海和雪山、历史和现在……我住过高档酒店,也住了青年旅馆,坐了飞机,火车和轮船——总的方向是:一路向西,从美东到美西到日本,再到中国。
今天我回到国内。未来一周,我将逐步启动26考研英语的辅导课程的全面开班了。
陈仲凯于大阪飞往武汉的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