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立德融金集团
迈企网(www.maiqi-ld.com):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迈企网微信公众号:maiqi-ld-com及maiqi-ld-com6。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桔子红了! ·  2 天前  
点拾投资  ·  好书推荐:为什么基金经理都在看这本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立德融金集团

说好一起做私募,你却“偷偷”转了公…(附“私转公”先锋名单,及公募牌照获取指南)

立德融金集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3-17 11:26

正文

迈企网(www.maiqi-ld.com  56号上线):并购界第一微信公众号:maiqi-ld-commaiqi-ld-com6;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



这边厢,各路公募、期货大佬忙“奔私”,前天晚上,小青还提到,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建军离职,下一站有可能是私募。

 

那边厢,各大型私募却忙着“转公”。

 



3月3日,凯石基金在等待了证监会18个月后,终于拿下公募牌照。这次核准,又再次将“私转公”的话题推向热潮。

 

其实,忙碌于“私转公”的机构不在少数,去年,就已有人获批。今年,更有多家大型私募在排队申请。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具体是哪几家已经获批成立公募基金,还有哪些私募已在排队,静候证监会佳音?



私募大佬杨爱斌破冰

 

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信息,由国内债券私募界大佬杨爱斌发起成立的公募基金——鹏扬基金管理公司,2016年6月28日获批。

 


这是私募界首家获批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也是继华泰保险发起设立的华泰基金拿到设立批文后的又一家获批基金公司。

 

证监会网站显示,鹏扬基金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上海,由杨爱斌和上海华石投资公司共同组建,分别持股55%和45%,其经营范围包括公募投资基金管理、基金销售、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等。

 


杨爱斌此前曾先后在华夏基金、中国平安保险投资管理中心等任职,其于2011年成立北京鹏扬投资,公司专注于固定收益投资,是国内管理资产规模位居前列的固定收益类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凯石基金获批

 

鹏扬之后,今年3月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核准设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 》,同意核准设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石基金”),这距凯石基金最初报会时已经过去18个月时间。


此前,凯石基金的董事长陈继武扎根公募10年,现在,他又结束了8年的私募生涯,正式宣布重返公募。



根据上述批复公告显示,凯石基金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人民币,共有6位出资人。其中,前富国基金投资总监、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武出资6500万元,持股65%,任凯石基金实际控制人;李琛出资1540万元,持股15.4%,任凯石基金总经理;王广国、李国林、陈敏、朱亲来各出资490万元,分别持股4.9%,朱亲来任凯石基金督察长。

 


据证监会批示,凯石投资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后,可到证监会领取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之日起在6个月内,应当发行公募基金产品。

 

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放弃了私募业务做公募,已存在的涉及二级及一级半市场的私募产品,大部分已按照监管的要求进行处理。未来,凯石将在机制方面吸收一些私募的做法,主要的骨干和管理层都是持股的,致力于成为一家由专业人士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激励机制向团队倾斜,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

 

“静候佳音”的他们

 

根据证监会公示信息,目前有四十多家拟设立公募机构正在排队候批,包括券商系、保险系、电商系、私募系等多种类型的资管机构。博道、重阳,瑞泉(九鼎投资是股东之一)、国鑫、朱雀等多家“私募派”在列。

 


为什么会有很多私募想申请公募?

 

据了解,公开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改变盈利模式、吸引机构资金、扩展多元化业务等,是私募大佬“私转公”的主要动力,而且如今私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生存并不容易。

 

私募意欲进入公募,主要基于几方面考虑:

 

第一,公募产品线更加丰富多样,除绝对收益的私募产品外,还有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甚至可做QDII、LOF等;

 

第二,进入公募有助于直接加大资金量,扩大管理规模;

 

第三,加入公募有助于加强公司品牌效应;

 

第四,不少大型私募具有完善、庞大的投研团队,建立公募体系,有助于人才的汇聚和激励;

 

第五,利用公募平台引入长线资金,包括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等。

 

寻求安全边际也是有条件的阳光私募审时度势的因素之一。

 

私募表面上看风光,赚起来很疯狂,赔起来更疯狂。近来最受关注的欣泰电气退市和一汽系“黑天鹅事件”,创势翔和千合资本分别踩雷。

 

据统计,2016年1月1日至今有1090只股票型私募基金净值跌破0.8,占比达12%;其中净值跌破0.7清盘线的有520只产品。

 


有媒体分析称,像债券投资领域,若要赚取较高的阿尔法超额收益,需依靠较大的杠杆运作或者投资低评级的信用债,公募基金业务风险收益比相对偏低,与私募业务可以形成互补。同时,私募目前申请公募牌照,可能更多为了获取自身的品牌溢价。即使拿到牌照,其也需考虑银行渠道费用等成本产出比,所以重心或仍放在私募业务,等牛市来临时,再大力发展公募业务。毕竟牛市之下,公募基金能赚取趋势效应,规模增长也比私募更快。

 

考虑到成本产出比,不排除目前私募基金申请公募牌照只是为了赚取品牌溢价,待牛市来临,再大力扩充公募基金规模。

 

不过,公募也不是你说转就能转。



“转公”的敲门砖依然是“中国特色”

——用牌照说话

 

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私募申请公募牌照理论上可以走三条路子:

 

第一条路是,私募基金公司直接申请开展公募业务。这是最具高效的一条路,因为审批时间很短,若材料准备齐全,证监会受理后20个工作日便可得到反馈。不过也存在相应的问题:由于公募产品运作所需要的庞大后台、营销、风控系统让私募机构力所难及,因而将相关业务外包成更为妥当的选择。然而,目前能够提供业务外包的机构还未确定,因此暂时没有私募机构提出此类模式的申请。    

 

第二条路是,私募收购现有公募基金股权成为一般股东或主要股东。这种模式需要现有公募基金公司提交有关审批申请。上海景林投资通过增资入股方式成为长安基金第二大股东正是如此。相比前两种方式,这一方式省去了直接申请公募资格或发起设立基金公司的大量系统和人员投入,不过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协商和谈判成本。而且如果持股比例过小,私募机构很难在公募基金中有太多话语权。

 

另外,该种模式是收购现有的公募基金公司股份,提交审批申请的主体是现有的公募基金公司,股东仍需满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关于股东的规定,即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基金管理公司持有5%以上股权的非主要股东,非主要股东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资产质量良好,内部监控制度完善;非主要股东为自然人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5年以上等。

 


第三条路是,私募作为股东发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这种模式的审批流程基本参照现有公募基金公司设立模式,申请时间比较长,准入门槛也交高,但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方式,比如重阳投资就是如此。

 

这种情况下,主要股东(指持有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比例最高且不低于25%的股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业务;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三)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人持股正成为私募界人士进军公募的热门路径。自2013年正式施行的新基金法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专业人士可以持有基金管理公司5%以上的股权,可以担任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和非主要股东后,越来越多有志于此的业内人士开始付诸实践,鹏扬、凯石、歌斐等皆是如此。而成为自然人股东的条件是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10年以上。

 

据了解,申请审核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材料受理、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现场检查、批复设立等5个环节。今年7月,证监会调整了基金公司的设立审批程序,由现行的申请人先组建公司再申请证监会审批设立,改为由证监会先批准设立,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检查后再组建设立,简化了流程也降低了市场主体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成本,对于想申请公募牌照的机构来说可喜可贺。

 

- - - - - - - - - - - -


不管是“公转私”的大热潮,还是“私转公”的逐渐增多,其实都映示着国内金融市场中,各金融机构对综合业务的需求。

 

现在,虽然由于国内“牌照资本”的限制,金融市场各业务之间还有壁垒存在。但小青相信,这个“护城河”正在被市场的自由发展逐步动摇,混业经营的时代已经不远。

 

(来源:综合自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wind通讯社、每日经济新闻、华夏时报)


免责声明:《迈企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感谢原文作者。如有出处一定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