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世界
新产业、新经济、新时代!——价值中国公号——1、中国领先的商业财经社会化媒体;由专家产生内容的新媒体。关注宏观经济、新兴产业、管理智慧、投资分析等。2、集聚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专家学者、分析师的职业社交网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哪吒2中的信息量太大了 1、土拨鼠并未杀人 ... ·  17 小时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收复台湾前,郑成功只有福建一带弹丸之地,为何 ...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当代学术日记中的学术生存秘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世界

东北是如何喂饱中国的?

价值世界  · 公众号  ·  · 2019-06-20 12:43

正文

本文经由微信公众号: 地球知识局授权转载


如果要问起 中国最大的粮食省 是哪里,河南、山东、河北、四川等平原大省的人可能都要出来说两句。但根据统计数据,很多年来,蝉联中国粮食 产量、输出量第一的省份始终都是东北黑龙江


粮食产量排名


这就是东北黑土地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在粮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拥有东北是中国的一大幸事。而东北能在中国的粮食格局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上世纪的那场北大荒开发 ,功不可没。



黑土冒油花


北大荒人都爱说这样一句话:“抓把黑土冒油花,插上筷子也发芽”。意思是北大荒农垦区的 土壤极为肥沃 ,只要种下去种子就能发芽生长,是非常好的农地。没有这样的土壤条件,北大荒也不可能被改造成“北大仓”。


(图片来自wikipedia)


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其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和 北大荒地区的河流 有关系。


从水文上看,除两个小型内流区外,从吉林到黑龙江的中国领土上,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江大河 最终都要汇入黑龙江 。既然主要江河都是黑龙江的支流,那我们可以把整个东北的水文状况大致上简化成黑龙江的情况,以方便分析。


黑龙江本为中国内河 ,是仅次于长江黄河的第三大主要河流。其最远源头有两个,一个是是中蒙边界线额尔古纳河,一个是发源自今天蒙古国境内的石勒喀河,两源汇流后向东,在今绥安改向南,在黑河市下游又向东, 勾勒出了今天的中俄北方边境线


黑龙江流域突出源头


但在从 伯力进入俄罗斯境内后 ,黑龙江就开始一路向东北奔流,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入海。这主要是受到了远东 锡霍特山脉 的影响,这是一座东北-西南向的山脉,一直在阻挡黑龙江向东入海,迫使其向北蜿蜒。


黑龙江流域突出下游


这样的下游走势会对中上游造成一些神奇的影响。


每到冬天,东北地区的河流就会 减流封冻 ,到开春又会解冻。越往北,气温越低,封冻就来得越早,解冻来得越晚。所以在黑龙江中下游,每到秋冬天,下游江水已经封冻时,上游江水还在向下流动, 水就会从河道溢出 。反之在回暖时,下游仍未解冻,上游已经有活水,还是会从河道溢出。


不同的样貌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这就在黑龙江开始向北折的位置 形成了大片积水区 ,长年累月便成了沼泽和湿地。而偏偏黑龙江开始折向北的同江-抚远-伯力一线又是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位置,水量极其充沛,让这种积水现象更加严重,沼泽遍地。


非常凌乱的样子

(这里也是中俄边境的一段)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这片古代的沼泽地区,北起黑龙江中国侧河谷,中间是完达山,南部则是兴凯湖平原和乌苏里江河谷。而沿着松花江上溯,这片沼泽区则一直蔓延到了佳木斯以西的松花江河谷。


也就是著名的三江平原了

如果能包含东岸协同开发

会是更大规模的农垦区


每到春夏季,东北的气候相当于南方的春季 ,江水溢流的沼泽地区就成为了苔藓、地衣等低级植物的天堂,而周边水分充足的土壤,也让高等植物有了成长空间。而在低级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树叶死亡时,就会在地面上形成腐殖质堆。


腐殖质集中在最上面深棕色那一块

如果这一块都被冲掉或破坏掉

土壤的肥力也就大大下降

(图片来自wikipedia@Wilsonbiggs)


原本这些物质是要被微生物消化循环殆尽的,但东北冬天又很快来临,微生物活动停滞,腐殖质就不会被继续分解。 年复一年,沼泽区的腐殖质越来越多 ,形成了黑色的土壤层,这便是黑土地。可想而知, 黑土地有机物含量极高 ,种子能在这里吸收最多的养分,茁壮成长。


虽然可以开垦为良田

但湿地作为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很值得加以保护(如果有过核泄漏就不得不保护)

(乌克兰奥列夫斯克附近)

(图片来自wikipedia@Borkia)


开发困难大


世界上大规模的黑土地不止一块 :乌克兰平原、美国中部-加拿大南部、中国东 北。这几块 黑土地的成因略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 极其肥沃的宜耕土地


纬度上还是比较接近的


这从这些地区的历史进程就能看出来了:乌克兰号称东欧的面包篮,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崛起正得益于粮食内河贸易。


最大块的是那几处,小范围的也有很多

(美国纽约-奥兰治县)

(图片来自wikipedia@Daniel Case)


东北北大荒和这些同类土地相比,黑土地层最厚 ,部分地区能达到1米多,但却是这些黑土地中开发最迟的。这还得从形成北大荒黑土地的水文条件说起。


国际黑土地协会了解一下


由于北大荒冬天寒冷,漫流的水会形成表层冻土,人类的农业开发只能在春夏天进行。但这时也正是大江溢流的时候,巨大的水流在洼地内肆意横流,破坏一切人造物。但肥沃的黑土地摆在这,想进去开发的人着实不少。


在草莽中开垦农田

在混乱中草创秩序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清末,为改变东北人丁空虚,无法阻止俄国势力南下 的尴尬局面,一向把东北视为龙兴之地不让汉人入内的清朝开关放人,以垦政吸引农民前来。而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北大荒,清末黑龙江将军程德全还曾采购了价值2.25万两白银的现代化农机,在讷漠尔河南段开荒。


在东北被长期封禁的情况下

人口也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所以在放开封禁后

关内的缺地农民巨量得涌向东北


然而考虑到 当地特殊的溢流情况 ,北大荒的开发其实不止是一个农业问题,更是一个水利问题,甚至是一个地质条件 改造问题 。无论是小规模的个人行为还是清政府,都没有这样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条件。即使在黑龙江将军的关照下,北大荒开发仍然常常是进两步,退三步,毫无头绪。


开发出来不容易的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清朝被推翻后的 北洋时期 ,军阀混战,在东北的张氏集团也曾试图开发北大荒,为奉系南下提供粮草补给。他们先后兴办了东井、智远、近恩、广信和火犁等五大农机公司,并以其为单位开垦北大荒, 将10万亩水侵不严重的黑土地开发成了农场


虽然张大帅是个老式军阀

但是在东北建设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力气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


而这些土地,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则 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口中肥肉 。1934年,日本拓务省拟定了《满洲开拓政策基本纲要》,要把黑土地变成日本的粮食中心,正如与他们修好的苏联把乌克兰变成粮仓一样。抗战期间,日本前前后后迁入了1000多个开拓团,并调拨农机进行配合。


日本拓务省发行的招募移民的海报

(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日本的美梦没有做多久,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战,东北光复,殖民团的开垦计划没能继续。 曾经被开发出来的那些黑土地,也因为时局动荡,无人看管 ,而又被泛滥的河水掩盖,仿佛从未有人打扰过北大荒的宁静一般。


不过不少日本人被苏联运到中亚去了

不知有没有支援当地的农业建设


历史证明,像北大荒这样的土地, 必须背靠一个稳定强大的祖国 ,以工业化的手段,由大量不计牺牲的奉献者,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维护,才能开发完成。


这个历史任务,就交到了 新中国 的肩上。


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高度集中在东北

而对遥远北大荒的开发

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工业化生产

都离不开作为基础的东北工业

(图片来自wikipedia)



农田就是新战场


第一批来到北大荒的奉献者,毫无疑问是最具有战斗精神的革命骨干和群众。事实上从 1947年开始 ,根据中央规划,就有一批 来自延安的老干部 成为了带领北大荒生产的先锋部队。


对于远道而来的陕西子弟

这里的田绝对比老家要大得多得多....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1947年至1949年间,这些拓荒者 利用找到的日本农机农舍 ,恢复了第一批比较容易开发的农场,包括宁安、通北、赵光、花园、永安、查哈阳等。而在这期间,他们又得到了军队增援,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负伤的荣誉军人被暂时安置在北大荒参与开垦,建成了著名的 荣军农场


虽然最重要的新增耕地来自三江平原

但三江平原之外的黑龙江各地仍有大量开发空间

(今天的北大荒集团农场也是遍布全省的)

(图片来自北大荒集团官网)


与此同时, 大兴安岭地区的铁道建设 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工业基础尚不完备的新中国,木材仍然是主要的工业原料。大兴安岭密林需要铁路将木材外运,而这需要大量铁道兵的参与。但在铁路修筑完成后, 铁道兵复员 就业成了一个问题,所以铁道兵司令王震在走访北大荒之后,在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沿岸找到了密山、虎林、饶河三个县,作为复员基地。


从建设一个边疆,到建设另一个边疆


著名的 虎林大米 就是在这些铁道兵满身泥泞的开垦下成长的拳头产品。


这三个地区再加上宝清的“密虎宝饶”地区,此后又成为了解放战争后大批复员战斗部队的归宿。 前后共有7万多官兵来到北大荒 ,与先期到来的工人、干部、战友一起,开垦荒地,为中国的粮食战略储备付出了一生。北上的各地知青,也从50年代末开始逐步加入了黑土地的开发。


黑龙江-鸡西-虎林的田野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